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实用4篇】
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实用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实用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读甲申三百祭有感【第一篇】毛泽东评《甲申三百年祭》一、导读360多年前(1644年),明朝灭亡,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然顷刻间,大顺政权化为乌有。60多年前(1944年),郭沫若为纪念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胜利三百周年,写了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明年就是明朝灭亡的第三百六十周年纪念了,也是郭沫若写就《甲申三百年祭》六十周年。郭沫若认为,‚甲申年不失为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年。规模宏大而经历长久的农民革命,在这一年使明朝最专制的王权统治崩溃了,而由于种种的错误却不幸换来了清朝的入主,人民的血泪更潸流了二百六十余年。这无论怎样说也是值得我们回味的事。‛(《甲申三百年祭》)为了便于大家,尤其是青年同志理解这个道理,我想在这里记述几件事情,从中很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历史启示。一件事是延安整风期间听毛主席作《学习和时局》的报告。他说:‚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当时,正值明朝灭亡三百周年。郭沫若同志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了1篇论述李自成由胜利走向失败的文章,这就是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毛主席很重视这篇文章,把它列为整风文献,让全党高级干部学习,目的‚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郭文不乏精采之笔,是脍炙人口的力作。特摘录几段:‚在过短的时期之内获得了过大的成功,这却使自成以下如牛金星、刘宗敏之流,似乎都沉沦进了过分的陶醉里去了。进了北京以后,自成便进了皇宫。丞相牛金星所忙的是筹备登基大典,招揽门生,开科选举。将军刘宗敏所忙的是拶挟降官,搜括赃款,严刑杀人。纷纷然,昏昏然,大家都象以为天下就已经太平了的一样。近在肘腋的关外大敌,他们似乎全不在意。山海关仅仅派了几千兵去镇守,而几十万的士兵却屯积在京城里面享乐。尽管平时的军令是怎样严,在大家都陶醉了的时候,竟弄得刘将军‘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抢掠民财者也’了。而且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绑了来,追求三桂的爱姬陈圆圆,‘不得,拷掠酷甚’;虽然得到了陈圆圆,而终于把吴三桂逼反了的,却也就是这位刘将军。这关系实在是并非浅鲜。‛‚就这样在京城里忙了足足一个月,到吴三桂已经降清,并诱引清兵入关之后,四月十九日才由自成亲自出征,仓惶而去,仓惶而败,仓惶而返。而在这期间留守京都的丞相牛金星是怎样的生活呢?‘大轿门棍,洒金扇上贴内阁字,玉带蓝袍圆领,往来拜客,遍请同乡’,太平宰相的风度俨然矣。‛‚这无论怎么说都是一场大悲剧。李自成自然是一位悲剧的主人,而从李岩方面来看,悲剧的意义尤其深刻。假使初进北京时,自成听了李岩的话,使士卒不要懈怠而败了军纪,对于吴三桂等及早采取了牢笼政策,清人断不至于那样快的便入了关。又假使李岩收复河南之议得到实现,以李岩的深得人心,必能独当一面,……假使形成了那样的局势,清兵在第二年决不敢轻易冒险去攻潼关,而在潼关失守之后也决不敢那样劳师穷追,使自成陷于绝地。假使免掉了这些错误,岂不也就可以免掉了二百六十年间为清朝所宰治的命运了吗?‛抚今思昔,毛主席对此是铭记在心的。1949年3月23日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时,毛主席兴致勃勃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同志也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主席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进城以后,毛主席对党内会不会出现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贪图享乐的情绪,会不会发生贪污腐化的现象,他是非常之警惕的。一发现苗头,就及时敲警钟,严厉批评,要求坚决纠正。他在发动‚三反‛斗争时,曾经要求‚各级领导同志都要学贺龙同志那样亲自‘上前线’,把‘三反’斗争当作一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大战争,务必取得胜利‛。他甚至认为,资产阶级糖弹的进攻‚比战争还要危险和严重‛,因而对惩治腐败现象毫不手软。今天人们仍很怀念50年代那股清新优良的党风和社会风气,之所以能够形成和保持,应该说是同‚三反‛斗争的及时开展,全党同志从中受到警醒与教育紧密相关的。二、毛主席写信笔赞《甲申三百年祭》沫若兄:大示读悉。奖饰过分,十分不敢当;但当努力学习,以副故人期望。武昌分手后,成天在工作堆里,没有读书钻研机会,故对于你的成就,觉得羡慕。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倘能经过大手笔写1篇太平军经验,会是很有益的;但不敢作正式提议,恐怕太累你。……你的史论、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只嫌其少,不嫌其多,精神决不会白费的,希望继续努力。恩来同志到后,此间近情当已获悉,兹不一一。我们大家都想和你见面,不知有此机会否?谨祝健康、愉快与精神焕发!毛泽东上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廿一日于延安三、《甲申三百年祭》被毛主席列为延安整风文件《甲申三百年祭》列为延安整风文件的经过:《甲申三百年祭》发表仅20多天,即1944年4月12日,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所作的《学习和时局》的报告中,特别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同月18日、19日,延安《解放日报》又据毛泽东的指示,全文转载了《甲申三百年祭》,并加编者按,对以《中央日报》为首发起的‚围剿‛进行反击,说‚蚍蜉撼大树,只是增加了郭先生的文章的历史价值而已‛。6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军委总政治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党学习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不久,林伯渠自延安飞抵重庆。他亲自告诉郭沫若,党中央、毛主席决定把《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文件,供党内学习,并且已经在延安和各解放区普遍印发。8月下旬,郭沫若收到周恩来从延安托专人带来的用陕甘宁边区产的淡蓝色马兰纸印的《屈原》剧本和《甲申三百年祭》的单行本。郭沫若备受鼓舞,深幸他的这篇文章符合了党和人民的需要。当晚,他给毛泽东、周恩来以及其他在延安的朋友一一修书,感谢他们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读《甲申三百年祭》有感韩建柱《山西日报》1944年,郭沫若先生写了《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作为明朝灭亡第三百周年的纪念。文章称,这是明末农民革命的一场大悲剧,李自成自然是一位悲剧的主人,而从李岩方面看,悲剧的意义尤其深刻。文章发表后,毛主席曾号召大家要看《甲申三百年祭》,并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文章的结尾,有一大段的假使,也是让人们去记取深刻的教训,以期能以史为鉴、以人为鉴。世上本没有那么多的假使,我们只能以事实为依据,用事实来说话、来分析、来论证,但是我们也不妨来一个以假作真,论述一番。假使历史能重演,让李自成再来一次选择,我想他是绝不会再在进京40天时就被赶下台了;而如果有假使,崇祯皇帝也就不会那么早就吊死在煤山了。《甲申三百年祭》中说:‚后来李自成的失败,自成自己实在不能负专责,而牛金星和刘宗敏倒要负差不多全部的责任。‛这说的也是事实,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因果,就又可以得出结论,这说到底还是李自成的错误,只因他用人不当、用人失察。从李自成本身来说,本不是刚愎自用的人,可以说是一个帅才,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他有一身的真功夫,善骑射,百发百中,在武功上先已高人一筹,这在战乱年代可是最大的资本。而最为可贵的是他不好色、不饮酒、不贪财,而且十分朴素。在他已经夺取了政权,在进京时,仍是‚毡笠缥衣,乘乌驳马‛,就是在京殿上朝见百官的时候,其穿着也不像个皇帝,史称其‚与其下共甘苦‛;二是治军严厉,令行禁止。如‚军令不得藏白金,过城邑不得室处,妻子外不得携他妇人,寝兴悉用单布幕绵……。军止,即出校骑射。日站队,夜四鼓蓐食以听令。‛‚甚至,马腾入田苗者斩之。‛真可以说是极端的纪律之师。有关书上也说:‚军令有犯淫劫者立时枭碟,或割掌,或割势‛,严格的程度的确是很让人感慨的。《甲申三百年祭》最后也写到了假使,也就是假使初进北京时李自成听了李岩的话,以李岩的上疏行事,那就可以免掉为清朝所宰治的命运了。但可惜的是,历史是不能假设的。甲申再祭读后感【第二篇】甲申再祭读后感甲申再祭读后感刘亚洲将军武艺如何,是使青龙偃月刀,还是一杆红缨枪,能徒手打杀老虎,还是能一枪打杀兔子,这些我都不晓得。不过,我看了他大作《甲申再祭》,知道他是个才华横溢、妙笔生花的大作家。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操和忧患意识,思维极其活跃,甚至天马行空,叙述亦充满激情,闪光的警句到处都是,比如“要想生存,就是要把自己的真面目包起来。”通俗易懂的比喻也随处可见。“崇祯把房间打扫干净,李自成把床铺好,张献忠替人家宽衣解带,最后多尔衮兴冲冲地云雨巫山。”像这种天才式的比喻不是寻常的写手能写出来的,我不禁拍案叫绝。《甲申再祭》情绪饱满、一气呵成,它的结构也不错,所举事例表面上似乎散乱的珍珠,其实都服从他所想表达的主题与抒情。文字夹叙夹议,在叙述历史的同时,也充分表达了见解。而且叙述心态非常潇洒、相对自由,没有言不由衷,王顾左右的毛病。他的心灵的确没有文字狱的阴影,他的肉身也显然脱离了锦衣卫的掌控。最让我钦佩的是,狂放的叙述中,他不经意说出真相,就是明末清初四大天王之间的争斗,不过是一场春秋无义战。另外,将军不仅认识到中国政治体制中的弊端,而且对中国的国民性有着入木三分的整体了解。他知道李自成的军队为何兵败如山倒,国民党的士兵为何争先恐后出卖长官。还有扬州百姓为何在暴力面前顽强地坚持不抵抗,以及扬州女子为何涂脂抹粉献身鞑子,年老色衰,仍偷生于白山黑水……如果说有啥不明白,他好像不明白八旗清兵为何愿意为几个菜肉包子而不珍惜生命。作为体制中的刘将军,如果他是个安于现状的官僚,他满可以养尊处优,过着荣华富贵的日子。学习学习邓小平理论,戴戴三只手表,掌握掌握停电时保鲜冰箱中食物的技术,一晃四分之一的世纪过去了,到了退休年龄,解甲归田,托托鸟笼,泡泡茶馆,待上帝召唤,就安安稳稳躺进八宝山。他即使游手好闲,哪怕骄奢淫逸,凭他的出身及背景,不消几年就可以从中将升为大将,弄得不巧还是个元帅。而他这样的锋芒毕露,忧国忧民,驰骋于危险的楚河汉界,好像有点犯不着。当我以羡慕惋惜的口吻,以上述观点议论刘将军当出头椽子的成本时,一个研究哲学的朋友说,中将以及国家主席的女婿的名份,在常人眼里都是命运恩赐的,人们只会羡慕,而不会心底敬重。就像金日成的儿子,哪怕是个斗鸡眼,总有一天也会成为元首一样。功名利禄均是过眼烟云,只有满腹的珠玑和天才的大脑才是自己的。历史不会记载皇亲国戚和庸庸碌碌的中将,它只会记住凭自己的本事而有所成就的人。《甲申再祭》到处都是将军的个性印记,它是刘亚洲自我价值的体现,它充分表达了一个不甘寂寞的、具有英雄情结的将级军官的强国梦。刘将军欣赏清兵不满足关外的幸福生活,而去侵犯邻居,证明他内心喜欢做强国梦,至少喜欢打仗。这个强国梦,或许是包括刘将军在内的大多数军官的职业病,好像非要打仗,才能证明他们存在的合理性。这也难怪,的确很长时间没打仗了,打了老山一仗,广场一仗,他们至今下岗待业,手里痒痒的,嘴里干渴得冒烟,就像李自成初上阵的战马。我所说的下岗待业,不是指没有薪饷,而是说有了生殖器,除了小便,老是不给它们机会似的。强国梦,其实缺乏可行性、操作性,而且有点胡言乱语。有什么根据说:“二十一世纪,中国如果能够得到一个完整的百年和平来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国肯定将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谁恩赐你百年和平,你有没有付保护费?难道人家一百年躺着不动,就是为了等着你赶上来。要知道我国不仅武器落后,而且缺乏具有勇士气质的兵源。一个抵五个匈奴人的勇士,早已远去,汉将军李广的战士也成草原白骨。刘将军也晓得一个平时害怕衙役的奴隶是没法上阵打仗的。再说,谁上阵呢?保家卫国的口号有没有用,要不要麻烦石壕吏夜半再捉人?大家知道,近几年工农大众其实每天都在战斗,都在为下岗失业、还有住房的安危、孩子的教育费而操劳,空余时间,他们不是
本文标题:甲申三百年祭读后感【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56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