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实验报告格式【汇编4篇】
实验报告格式【汇编4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实验报告格式【汇编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实验报告格式篇【第一篇】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同离子效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了解缓冲溶液的缓冲作用及配制。(2)掌握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及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的条件。二、实验原理在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或难溶电解质的沉淀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与弱电解质或难溶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易溶强电解质,则平衡向左移动,产生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度或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明显降低的现象,叫做同离子效应。三、实验用品(仪器、药品)试管、药匙、氨水、醋酸铵固体、酚酞。甲基橙、碘化铅。碘化钾。四、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l)在小试管中加入·dm-3NH3水溶液和1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再加入少许NH4Ac晶体,振荡使其溶解,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并进行解释。(2)自己设计一实验,验证同离子效应使HAc溶液中的H+浓度降低。(3)在试管中加入3滴PbI2饱和溶液,加入2滴·dm-3KI溶液。观察现象,解释之。五、实验现象及结论(l)在小试管中加入·dm-3NH3水溶液和1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再加入少许NH4Ac晶体,振荡使其溶解,因同离子效应OH-浓度降低,碱性降低,红色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2)自己设计一实验,验证同离子效应使HAc溶液中的H+浓度降低。在小试管中用滴管加入1毫升摩尔/升醋酸水溶液和1滴甲基橙指示剂,因醋酸溶液呈酸性,使甲基橙溶液有无色变为红色。再用药匙向小试管中加入少许醋酸铵晶体,振荡使其溶解,因同离子效应,氢离子浓度降低,酸性降低,橙红色溶液颜色变为橙黄色或黄色。(3)在试管中加入3滴PbI2饱和溶液,加入2滴·dm-3KI溶液。有黄色沉淀碘化铅生成。六、思考:实验报告格式篇【第二篇】实验名称:电解质溶液-同离子效应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层次:学习中心:江苏苏州服务站提交时间:2017年7月23日学习“同离子效应(一)、(二)”实验,详见《普通化学》(《化学原理1》)课件中得“实验教学”-“实验内容”-“电解质溶液”,并回答下面得问题、一、实验目得1))加深对弱电解质得解离平衡、同离子效应、盐类水解等基本概念得理解。了解缓冲溶液得缓冲作用及配制、2))掌握难溶电解质得多相离子平衡及沉淀得生成与溶解得条件。二、实验原理在弱电解质得解离平衡或难溶电解质得沉淀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与弱电解质或难溶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得易溶强电解质,则平衡向左移动,产生使弱电解质得解离度或难溶电解质得溶解度明显降低得现象,叫做同离子效应。三、实验用品(仪器、药品)试管、药匙、氨水、醋酸铵固体、酚酞。甲基橙、碘化铅。碘化钾。四、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l)在小试管中加入1cm30、lmol·dm-3NH3水溶液与1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再加入少许NH4Ac晶体,振荡使其溶解,观察溶液颜色得变化并进行解释。(2)自己设计一实验,验证同离子效应使HAc溶液中得H+浓度降低。(3)在试管中加入3滴PbI2饱与溶液,加入2滴0、lmol·dm—3KI溶液、观察现象,解释之五、实验现象及结论(l)在小试管中加入1cm30、lmol·dm—3NH3水溶液与1滴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再加入少许NH4Ac晶体,振荡使其溶解,因同离子效应OH—浓度降低,碱性降低,红色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2)自己设计一实验,验证同离子效应使HAc溶液中得H+浓度降低。在小试管中用滴管加入1毫升0、1摩尔/升醋酸水溶液与1滴甲基橙指示剂,因醋酸溶液呈酸性,使甲基橙溶液有无色变为红色、再用药匙向小试管中加入少许醋酸铵晶体,振荡使其溶解,因同离子效应,氢离子浓度降低,酸性降低,橙红色溶液颜色变为橙黄色或黄色。(3)在试管中加入3滴PbI2饱与溶液,加入2滴0。lmol·dm—3KI溶液。有黄色沉淀碘化铅生成。六、思考:根据PbI2得溶度积,计算(298K时):(1)PbI2在纯水中得溶解度(mol·dm—3);(2)PbI2在在0、010mol·dm—3KI溶液中得溶解度;(3)PbI2在在0。010mol·dm-3Pb(NO3)2溶液中得溶解度;(4)对以上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解释。解:(1)Ksp(PbI2)=×10—8PbI2⇋Pb2++2I-平衡浓度/mol·dm-3s2s∴Ksp(PbI2)=c(Pb2+)。c2(I-)=s、(2s)2=4s3=1。39×10—8∵s=1。51×10—3mol·dm—3(2)PbI2⇋Pb2++2I-平衡浓度/mol·dm-3s2s+0、010∴Ksp(PbI2)=c(Pb2+).c2(I-)=s、(2s+0。010)2=1。39×10-8∵s很小,∴2s+≈0。010∴s=1。39×10—4mol·dm-3(3)PbI2⇋Pb2++2I-平衡浓度/mol·dm-3s+0、0102s∴Ksp(PbI2)=c(Pb2+)、c2(I-)=(s+).(2s)2=1。39×10-8∵s很小,∴s+≈0。010∴s=5。89×10-4mol·dm—3备注:该报告纳入考核,占总评成绩得10%、实验报告格式篇【第三篇】一、实验原理仪器下部是由半透明的材料制成的炭火造型,由于不同厚度的炭火造型各位置透光不同,在其下部的灯光照明下,较薄的地方显得火红,较厚的地方显得暗淡。火苗的形成:为了使火苗从炭火堆中窜出,在炭火模型的后面放置一面反射镜,上面刻有火苗状的透光镜,炭火模型与其镜中的像形成对称结构,中间形成一条透光缝,在缝的下部形成一根横轴,轴的四周镶满不同反射方向的小反光片,光源的光照射到反光片上,光源的光照到反光片上,随着轴的转动,光被随机的反射出来,让我们看到了火苗的存在。二、演示方法1、接通电源,观察视窗内似有熊熊烈火燃烧。2、打开加热开关,还会有热风吹出,就像一座逼真的火炉。实验报告格式篇【第四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结合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解所学知识与方法之间的联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反思质疑的学习意识与能力。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促进学生养成用水的好习惯。教学生难点:重点: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纵使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补票问题。难点:在纵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解所学知识与方法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具:实验报告单、纸杯、矿泉水瓶学具:每组一装满500ml自来水的矿泉水瓶、纸杯、量杯、大头针、计时器、计算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3分钟)1、出示楼兰古国的复原图和现状图各1张,对比,它发生什么巨大变化?(缺水,导致沙漠化)2、生活中,我们节约用水了吗?出示滴水的水龙头图片(没有)那这样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年浪费多少水:今天,让我们来做这个滴水的实验,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30分钟)1、出示问题:水龙头平均1分钟滴不多少克:2、小组讨论:在课堂上,时间较短,你准备设计什么实验测出1分钟滴水多少克?3、设计活动方案:(1)各小组汇报、汇总:用盛满水的一次性杯子在杯底扎个孔代替水龙头,用量杯盛滴出来的水,计算这纸杯平均1分钟滴掉多少水,然后再算一算1年会滴掉多少水。(2)实验要求:需要哪些数据?怎样测量这些数据?准备测量的工具。小组分工,按实验步骤进行。(3)教师说实验工具,各组学生依次摆好。4、动手实验(1)各组领实验单,记录员负责填写实验单(每6人为1小组)(2)教师巡视,各组人员相互合作,进行1分钟滴水实验,并记录下数据。(3)交流汇总:大约2秒钟滴1毫升,1分钟滴30毫升。但有些小组的数据偏大或编小。(4)请操作一次性成功,操作两三次才成功的小组各派代表,谈谈怎么做实验的?讨论发现:未能严格操作计时器,计时时间偏长;扎孔大小不一样,水量大小不同等。(5)通过这个实验,你了解到什么?(6)小结:实验应严谨,应做好合理分工,规范操作。5、如果1个没拧紧的水龙头漏水速度与实验相同,即1个水成头平均1分钟滴水3克,请计算1年会滴多少水?(1)计算时,需注意什么?指名回答(小时、天、年),每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不同。(2)计算器计算,指名反馈:3×60×24×365=1576800克(3)把得到的数字分级,读一读,算出的数字大不大?你想说点什么?6、补充资料研究表明:1个人除了正常的包含外,每天饮水1400g,才能维持人体需要。那么,按1个水龙头平均1分钟滴水3克来计算:(1)一年滴掉的水可供一个人大约饮用多少天?(指名反馈)1576800÷1400≈1126(天)答:一年滴掉的水可供一个人大约饮用1126天,即三年左右。(2)全校师生按1000人计算,这水龙头1年浪费的水大约可供全校师生饮用多少天?(集体反馈)1576800÷1400÷1000≈1(天)答:这个水龙头1年浪费的水大约可供全校师生饮用1天。7、在这次活动中,你的表现怎样?请参照教材90页“自我评价”栏,评一评吧!三、巩固拓展:(3分钟)阅读教材第90页,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是全球13亿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再现楼兰古国的现状图片,为了恢复楼兰古国的古文明的欣欣向荣景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四、课堂总结,通过这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3分钟)五、布置作业:(1分钟)1、留心观察身边的水龙头是否关紧,是否滴水,应及时处理。2、列举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并提出建议。3、在校园内举行第一次“节约用水”宣传,并在班级制定宣传栏。
本文标题:实验报告格式【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804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