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2022年度党指导思想内容5篇
2022年度党指导思想内容5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2022年度党指导思想内容5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2022年党指导思想内容1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六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明确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党,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觉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地成长为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与解放的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科学世界观的完整的理论形态,是工人阶级政党的行动指南。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总称。正如党章总纲部分中所表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列宁主义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几乎涵盖了全部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但是,从总体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主体部分,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高度统一的学说,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是整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共产主义社会(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恩格斯首次把生产关系从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来并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全面而深人地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时,对商品、货币、资本和剩余价值等重要经济范畴作了深刻分析,全面论证和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和斗争的经济根源,指明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正确道路。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为理论依据,论证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学说。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和策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等。科学社会主义直接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整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核心,是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组成部分虽然具有不同的内容、地位和作用,但它们之间却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从哲学方面说,任何学说都有一定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原则,提供了揭示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从政治经济学方面看,唯物史观的许多重要范畴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社会形态等和一些基本原理,都要借助于经济学的研究和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不仅以对社会历史规律的科学揭示为基础,更是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剖析为前提的,是以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支柱的。从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看,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目的和条件的学说,就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变成了改造世界的哲学,也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得到了提升。可以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概括和分析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与阶级关系,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伟大作用和历史使命。这种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的逻辑联系,是与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历史联系相一致的,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政治与文化各个领域之间的辩证关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就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它本身也要求发展,否则便失去了生命力。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解决现实问题的答案,并加以总结和概括,这一过程也就是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过程。只要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赋予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新的内容,用事实表明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不断地得到加强。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翻开党的历史史册,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的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适合中国情况的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革命思想。正是由于这个思想正确、伟大,因而受到全党的拥护,并在党的七大被一致通过写进了党章。当年,刘少奇解释说,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总纲,这是我们党在经历二十四年浴血奋战的最大的收获与最大的光荣。刘少奇还说,它是中国的东西,又是完全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把它写进党章总纲,这是因为,它是中国无产阶级与全体劳动人民用以解决自己的惟一正确的理论政策,而且必将造福于我们的民族以至遥远的后代。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等。邓小平同志说,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它解决了在旧中国这样一个小生产十分广大、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社会条件下,如何进行革命斗争,取得革命胜利,以及在革命胜利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它贯穿着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最早提出并一贯坚持,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所以,他率先示范并要求党的干部认真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状,要从客观实践中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历史证明,毛泽东提出许多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意义,现在和今后对我们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对毛泽东同志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以为凡是毛泽东说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愿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错误区别开来,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必须珍视半个多世纪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而创立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过去是我们的事业取得巨大胜利的理论基础,今后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宝贵财富。毛泽东的许多重要著作,仍然是我们必须经常学习的,因为这些著作中包含着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具有普遍的意义。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和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当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许多新的问题,是没有现成答案的。这要靠我们结合新的实践,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要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就是依据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出一些新的理论原理,作出一些新的理论概括,充实和丰富既有的结论。总之,要解决现实社会主义的许多问题,就需要我们把实践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它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的需要呼唤着这一理论的诞生,时代也为这一理论的诞生准备了条件。第一,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比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全球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国家对经济的参与和干预有所加强,资产阶级所采取的某些改良措施,所有这些都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相对稳定,经济发展增快。这表明,资本主义的灭亡,并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够发生的,而是一种历史过程。在当今的世界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将长期并存。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世界各国都在谋求更快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竞争能力。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大国,如果不抓住时机,把经济搞上去,就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新的时代特征,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广阔国际背景。第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邓小平理论捉供了深厚的实践基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整整29年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特别是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但正如邓小平1984年6月30日会见日本代表团时所说的那样,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视阶级斗争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这种状况一直到党的十一大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继承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如何从“左”的禁锢中走出来,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要任务。经过真理标准的大讨论,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重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此,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出许多新经验,涌现出许多新事物,整个社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新的伟大实践促进了共产党人和广大群众思想解放,党和人民对以往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有了新的认识,并逐渐突破了以往一些不切实际的社会主义观念,我们党逐渐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源泉。第三,邓小平理论是在研究、吸取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列宁在1917年使社会主义在俄国成为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同资本主义世界对立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来,社会主义各国经历了一个兴衰成败的曲折历程。这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教训以及深刻的历史启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但社会主义要发展,必须把经济搞上去,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的生活,不坚持社会主义,只有死路一条。正是在不断地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验教训的
本文标题:2022年度党指导思想内容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954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