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长顺县党政主要领导XXXX年教育工作督导考核
1长顺县党政主要领导2010年教育工作督导考核自查自评报告根据《中共黔南州委组织部、黔南州教育局、黔南州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对我州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履行2010年度教育工作职责情况进行督导考核的通知》(黔南教督发[2011]3号)精神,我县严格对照考核标准,组织对黔南州委常委、副州长、原县委书记杨永英、县长陈治松2010年督导教育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自评,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全县教育基本情况我县现有7镇10乡,148个村,5个居委会,1634个村民组,总人口25.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6.94%,现有学校126所(其中中心完小14所,村级完小81所,教学点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独立中学12所,完全中学2所,职业高中1所);中小学教职工2224人(其中小学1329人,初中704人,高中167人);中小学在校学生40685人,其中:小学23514人、初中14327人、高中2844人;幼儿园14所,在园(班)儿童6154人。二、切实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着力推进教育优先发展(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推进教育健康协调发展我县党政主要领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2展战略,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把教育工作纳入县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研究教育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推进全县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1、把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做到“为官一任、兴教一方”,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政策,把优先发展教育纳入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教育工作做到“五优先”。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优先安排教育,外援对口帮扶资金、捐赠设施设备优先安排教育;二是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证教育;三是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事业单位招考人员优先安排教育,土地征拔优先考虑教育;四是研究工作优先研究教育;五是深入基层调研工作优先调研教育。2、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县委、县政府把教育工作纳入对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部门主要领导工作考核的内容,确保教育工作整体推进。一是将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听取教育工作汇报,重点研究了中小学学校安全工作、教育资源配置、教育体制改革、招生工作、教育编制以及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教育奖励机制的建立、加快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发展等问题;二是县委、县政府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民族中学异地改造建设、对边远乡镇中小学实行中餐补助等列入2010年实施的“十件实事”;三是按照工作职责要求实行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教育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将教育工作纳入县、乡(镇)3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签订教育目标责任书,实行县领导、县直部门定点挂乡包校联系责任制。四是加强教育督导工作。一年来,县委书记、县长经常深入乡村学校检查指导工作,现场办公,及时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县到乡形成了主要领导统筹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教育部门主要抓、职能部门协作抓和全民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了教育工作的健康协调发展。(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素质教育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是广大群众的愿望,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县委、政府全面贯彻《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办好每一所学校。一是加大投入,优先改善边远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条件,让边远学校教师工作安心,学生学习家长放心;二是广泛开展城乡教师支教活动,促进校际间的相互交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三是实行县城及周边学校增补教师“凡进必考”制度,对新招聘的教师,优先安排到边远缺编学校任教,增强薄弱学校活力;四是加强对边远乡村学校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教学督导和质量监测,逐步缩小乡教育差距,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五是端正办学思想,强化学校管理,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切实开展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推进学校管理。(三)建立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强化教育督导工作4教育督导是政府依法治校、依法监督的重要措施,为确保各项教育方针政策的落实,一是建立健全政府教育督导制度,强化教育督导工作,加大教育执法检查力度,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职能作用,一年来开展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教育经费、学校安全、教学常规等督导检查。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教育督导机构人员(配备了6名专职督学、22名兼职督学)。三是保证教育督导经费,及时划拨专项资金开展教育督导工作,有效地保障了教育督导工作的正常开展。三、切实优化教育环境,羊力营造教育良好氛围(一)加强对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整治,切实优化育人环境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环境净化工作。一是认真履行职责,督促宣传、公安、教育、文化、工商、卫生等部门深入学校督促指导,促进学校管理工作,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二是建立健全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制度,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有效治理。三是建立健全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及公安与学校联系制度,对出现的安全隐患立即消除,有效维护了校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学校及周边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教育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二)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县委、县政府把学校安全工作纳入全县安全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一年来,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公安、工商、卫生、5城建、教育等部门对学校安全隐患定期或不定期排查,及时治理学校安全隐患,不留死角。完善寄宿制学校食堂、宿舍、实验室安全管理等制度建设,建立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应急预案。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全年共投入物防、人防、技防建设资金168万元,增配保安人员60人,确保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打造了良好的安全工作环境。(三)加强法制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切实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一是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切实开展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二是督促学校认真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三是强化学校德育工作,聘请法制副校长33人,多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四是切实开展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四)科学规划布局,把教育建设纳入城镇建设的范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学校规划建设工作,在城南新区开发建设中,已把县第三小学、长寨镇幼儿园纳入城镇规划建设的盘子;正在实施的威远工业园区建设中,已把县职业高级中学、园区内小学的搬迁和扩建纳入规划的盘子;在乡镇规划建设中,预留了学校发展的空间。广顺镇第二小学建设与居民区建设同步进行,现已完工。6四、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夯实教育基石(一)充实师资,切实解决农村教师不足的问题2010年,根据全县中小学教师缺编情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已面向社会招考录用小学教师56名,调入外县教师10名,到县外引进中学教师14名,今年共增加教师80名。教师人数比去年提高了40名教师,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不足问题。目前小学师生比为1:17.2;初中师生比为1:20.4,教师已配备达到了省制定的编制标准。(二)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一是县委、县政府坚持依法办学,义务教育阶段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聘任,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考订方案,12月底组织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长一年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兑现绩效工资;二是注重教师、校长轮岗交流。2010年我县轮岗交流中小学校长13名,加强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提高了校长的综合管理能力,促进了学校管理上台阶。选派了37名中小学优秀教师到乡镇学校支教,此项工作已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支教率已达到省制定的10%左右的标准。(三)树立以质兴教思想,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网上学、自己练的有效办法,强化对教师的管理能力、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全年共派出26名中小学校长、323名学科骨干教师和班主任分别参加省内外的各种相关能力提高培训。结合县情,邀请专家对我县120名民转7公、边远村小教师和非师范专业教师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教材教法培训,对174名县级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0天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通过“网上学”的方式,完成了远程教育国培计划班主任培训800人,完成了福建师大中小学教师技术教育远程教育技术培训1200人。采取自己练的方式,举办全县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和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开展小学数学、品德与生活优质课和中学理科实验教学与小学科学优质论文评选等活动。(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敬业精神我县以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干部和教师队伍为目标,大力开展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敬业精神教育等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实施教师师德师风考评和干部民主测评机制,将教师师德纳入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重要内容,表彰奖励和宣传师德先进典型,教师师德得到提高,敬业精神得到增强。五、切实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一)保证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1、2010年教育经费总支出为13110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为12810万元,占教育经费总支出的比例为102.34%,比上年提高了4.99个百分点。2、2010年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8%,预算内教育拨款占教育总支出的86%。3、2010年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为13050万元,增长比例为80.42%。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为12810万元,增长比例为3.74%,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3.32%。4、2010年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小学为2880.3元(上年度为2871.65元),初中为2650.4元(上年度为2631.7元),均达到规定逐年增长的要求。5、2010年预算内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为650.28元(上年度为632.68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为781.14元(上年度为770.02元),均达到规定逐年增长的要求。6、2010年实征城镇教育费附加为197万元,用于教育的资金为197万元。7、2010年实征地方教育费附加为67万元,用于教育67万元。8、2010年中央费改税转移支付资金665万元中拨付用教育400万元,达到60%的标准,超过规定比例的10个百分点。9、2010年城市维护建设费增收259万元,拨付用于教育13万元,高于5%的指标。从2003年实行“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后,我县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统一由县财政按月足额拨入教师个人帐户,从无拖欠现象。(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用地面积总量2010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完成了11所小学的项目9建设,新增建设用地面积2211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为24.1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14平方米。完成了2所中学项目建设,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005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为19.3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34平方米。(三)采取积极措施改善农村教师生活和工作条件,启动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根据省、州要求,县委、县政府明确建设范围、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教师周转房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资金管理中心,集中管理教师个人垫资和政府投入资金,做到专户管理,统筹安排,专款专用,认真做好财政和审计部门监督。领导小组组织对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需求情况进行调查,规划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1983套,总面积为72399平方米,其中维修加固1403平方米,改扩建11741平方米,新建59255平方米。年内已完成打召小学、中院小学、摆雅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共20套790平方米的建设。年内启动了广顺中学教师周转房建设40套1800平方米的建设工程,目前已完成项目审批、设计、地堪等工作,目前进入招标阶段。(四)规范教育经费的管理,确保教育经费有效使用。为规范我县各级各类学校的财务管理,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我县教育事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全面实施校财局管制
本文标题:长顺县党政主要领导XXXX年教育工作督导考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96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