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高绩效工作系统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绩效工作系统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姓名:孙薇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吴慈生20080301高绩效工作系统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作者:孙薇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张莉企业组织记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2005组织记忆与知识管理、组织学习理论密切相关,是组织中的重要资源,记载着组织的历史,影响着组织的当前活动。组织记忆集中了组织运作所需要的各类知识,又是运用各类知识指导当前活动、最终提高组织绩效的一种方式。本研究主要探讨企业组织记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问题,在提出并设计企业组织记忆构成要素和动态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组织记忆对组织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对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和访谈,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和案例研究实证企业组织记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的目的是从组织记忆构成要素和动态要素两方面提出企业组织记忆管理策略,以发挥企业组织记忆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组织绩效,增强企业竞争力。 本研究设计了组织记忆的要素体系。本研究首先阐述了组织记忆与知识管理、组织学习的相关理论,分析了组织绩效的研究基础,从组织知识内容的角度,提出并设计了组织记忆构成要素,包括管理导向组织记忆、技术导向组织记忆、文化导向组织记忆和市场导向组织记忆;从组织记忆过程的角度提出并设计了组织记忆的动态要素,包括组织记忆复制、组织记忆传递和组织记忆创新。 本研究构建了从组织记忆构成要素和组织记忆动态要素两方面综合反映企业组织记忆对组织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本研究对国内制造业企业进行企业知识管理与运作的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内部一致性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并且对两家制造业企业进行深度访谈,分析其信息化过程和市场化运作中的组织记忆、组织绩效状况及影响。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发挥管理导向组织记忆、技术导向组织记忆、文化导向组织记忆的积极作用,将有助于管理绩效的提高;发挥市场导向组织记忆的积极作用,将有助于市场绩效的提高;企业采取有效方式进行组织记忆复制、组织记忆传递和组织记忆创新将提高组织记忆构成要素的应用程度,有助于组织记忆的更新和不断发展,并促进组织绩效的提高。 本研究从组织记忆构成要素和动态要素两方面提出企业组织记忆的管理策略,以发挥组织记忆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组织绩效,为企业实际管理运作提供思路与途径。2.会议论文陈国权.李兰.刘大伟中国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现状及其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2008本文首先回顾了组织学习能力理论以及组织学习能力对绩效影响关系的研究成果,然后介绍了作者提出的组织学习能力模型及主要观点.2005年,作者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合作,对中国企业进行了组织学习能力及绩效方面的大规模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0000份,收回有效问卷3511份,本文选择连续三年都参加调查的1184份样本,以及44家上市企业样本进行研究.基于这些调查得到的主观数据和客观数据,得到了中国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现状,发现组织学习能力对当年组织绩效具有显著正面影响,并且对后续组织绩效有一定程度的延时影响.论文最后指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3.学位论文陈军企业组织绩效评估模型研究2006本文以企业内高层管理者管理行为为切入点,对企业组织绩效影响因素以及企业整体低效率产生原因进行研究。根据领导理论、管理才能理论、组织绩效理论和效率理论,以东北三省35个企业为研究对象,从企业组织特性和高层管理者管理行为出发,确定了企业组织绩效内在、外在影响因素,弥补了以往研究者只注重微观上研究,而忽略了外在影响因素的存在。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单因子多变量分析法(MultivariateAnalysisofVariance)及罗吉斯(Logistics)回归模型等方法,对企业组织绩效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探讨了内在、外在影响因素与企业组织绩效的关联性,构建了企业内在、外在影响因素与企业组织绩效的模型。内在影响因素分析是以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为研究对象,以管理才能、管理风格、组织文化、组织运作、策略等因素为自变量,企业组织绩效为因变量的基础上,确定以目标实现、行政效率、职工满意度、组织适应力为影响企业组织绩效重视度的衡量标准。并将企业内高层管理者分为重视绩效群和不重视绩效群,企业重视绩效群在四个内在变量上均高于不重视绩效群,得出在管理者的管理才能、管理风格、组织文化、组织运作、策略等五个自变量上,管理才能的影响因子人际技能、描绘蓝图、条件奖赏、创新发展、严格监督、销售导向、员工优势、创新优势、授权、组织机体及行政专业化等在企业投入越高时,企业重视绩效群发生概率越大的结论,验证了管理者管理才能等内在影响因素对企业组织绩效具有关键性影响。外在影响因素分析是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企业效率评估理论为依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式进行评估,主要目的是探寻企业整体效率的高低。将内在影响因素以外的因素均视为外在影响因素,选择平均年工资、平均年龄、生产决算金额、员工数、专职管理者等作为企业投入项,产品数、研究计划数及社会服务作为产出项,投入项与产出项共同作为影响企业组织绩效外在影响因子,一个组织经营若低效率,就代表该企业管理者对企业资源运用的程度与能力不足,不仅在资源上造成浪费,所得到的产出也无法达到最良好的结果,导致产出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增加,表明组织绩效不强。通过数据包络分析的运用,找出了造成企业整体低效率的原因,一是管理不善所造成资源上的浪费,二是经营单位(决策单元)不处于最适合规模报酬下,造成生产规模上的低效率,依据数据包络分析测量数据结果表明,在差额变数分析上显示相对低效率的企业,应以改善生产决算金额、技术、产品为重点。4.期刊论文李丹我国企业组织学习能力与绩效关系研究——基于对201家企业的实证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07,26(5)本研究以国内外关于组织学习的研究理论为基础,基于201家中国企业的问卷调查,利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我国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及其各维度对绩效的影响关系;提出了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4维度测度指标体系并通过信度与效度检验;研究结果证实我国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与绩效正相关,但组织学习能力的不同维度对不同绩效维度的作用呈现差异,即我国企业还普遍存在组织学习能力的短板,开放性与试验、领导作用方面还有明显差距,从而为企业指明了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努力方向与重心.5.学位论文谢卫红结构视角的组织柔性化研究2003本文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以及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从组织结构的视角,对我国企业组织柔性化问题进行研究。本研究探讨的主要问题:一是组织柔性化的概念、测评指标及研究维度。组织柔性化是指企业面对环境变化的一贯调适能力;组织柔性化的测评指标主要有决策能力、资源易变度、学习能力、创新频率。当企业环境稳定时,组织可采用常规技术、保守文化、机械结构加以匹配;当环境复杂动荡时,组织则采用非常规技术、有机结构和创新的文化及采用结构柔性和战略柔性。组织柔性化的研究主要有四个维度,即时段、范围、目标和焦点。二是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关系,组织柔性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等;并从动态的观点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与实证分析。本文通过对组织结构理论、组织柔性化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系统权变理论以及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等理论的回顾与评析,对本研究涉及的组织结构范畴、组织柔性化范畴、组织绩效范畴等进行了确认。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十三个相关假设。在实证方面,本研究以珠江三角洲的204家大中型制造业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本研究的十三个假设进行了检验。实证显示:本研究的假设1获得支持,即表明:环境的动态程度越高,组织柔性化水平也就越高;假设2得到部分支持,即表明:环境与企业文化和管理能力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随着环境动态性程度的加剧,企业文化和管理能力的作用也随之加强。环境与组织技术的非常规性程度存在较弱的相关性,而与结构不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的假设3、4、5获得支持,而假设6、7未获得支持,即表明:组织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则组织结构的机械性程度高,组织实施差异化战略,则组织结构的机械性程度低;组织文化的创新性程度越高,则组织结构的机械性程度也就越低;组织技术的非常规性程度越高,则组织结构的机械性程度也就越低;而组织年龄、性质与组织结构的关系不显著。本研究的假设8未获得支持,即表明组织结构对环境与组织柔性化关系不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支持假设9、10,也就是说,组织柔性化水平越高,组织绩效也就越高;组织的战略决策能力越强,则企业绩效越高。假设11、12、13未获得支持,即表明资源易变度、创新频率、学习能力与绩效无相关关系。本文的学术价值在于严格按照实证研究的科学步骤(推导命题、建立理论模型、设计问卷、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等),对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中型制造企业的组织柔性化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该研究成果将为我国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制造企业制定正确的战略以及政府按市场规律引导企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本文同时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6.学位论文饶斌基于组织变革的高新技术企业组织行为研究2006组织变革是企业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的调整和变革行为,是为了重新获得竞争优势;组织行为足组织内各种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组织现象,是组织的外在表现,对组织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对组织变革和组织行为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然而丰富的变革实践和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为我国的组织变革和组织行为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领域。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处于组织变革环境下的组织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找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起具有普遍意义的变革模式,以更好地指导组织变革的实践,进一步丰富组织变革的理论,无疑具有很现实的指导价值。尤其对处于组织变革中的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行为来说,探讨影响组织行为的因素如何对组织绩效产生影响,将极大地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面向中小型高新技术类企业,以书面问答的方式感受组织变革带来的变化。在影响因素、组织行为和组织绩效之间建立模型,然后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确定诸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处于激烈变革环境中的高新技术企业组织行为的分析,确立了有效改善组织变革绩效的组织行为模式,即重视激励行为,切实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组织文化、创新机制、外部环境等软系统的建设,才能获得组织变革的成功。研究结果可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变革实践提供参考,其创新之处在于从系统和变革的角度全面考察了组织行为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建立了初步的分析模型,虽然还有待更多的实际效果来检验,但无疑会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变革的深入和发展,对我国组织变革理论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7.期刊论文陆奇斌企业组织绩效评价前沿理论跨距评估-商业时代2006,(14)能否建设一个高绩效的组织,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西蒙斯提出的跨距评估的方法,让我们从企业资源供需平衡的角度,直接方便的对企业内部组织的运行状况做出评估,并可以据此对组织进行行之有效的设计.8.学位论文高芸企业组织气氛测评方法及其应用研究2005本论文是介绍国外组织气氛测评方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研究。组织气氛测评方法,国外有英国Hay公司和美国盖洛普公司的两个模板,并在国内、外大型公司进行实际应用和验证。相比国外的知名公司,至今国内有许多企业对组织气氛的作用和影响还认识不足,即使有些企业认识到其重要性。但由于没有很适合我国企业的测评方法,也仅仅处于认知和探索阶段。本论文就是在上述背景下,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和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盖洛普O12组织气氛测评模板进行改进,以建立一个适合我国企业使用的组织气氛测评“修订模板”。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组织气氛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测评方法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第二部分介绍组织气氛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人们对它的认识及其发展过程。第三部分是
本文标题:高绩效工作系统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98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