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汇编8篇】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汇编8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汇编8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第一篇】一、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三、教学总要求《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愉快积极地生活(儿童生活的主调)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时代的进步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四、教学措施1、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2、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第二篇】一、学生现状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一)我的家人与伙伴(二)走进大自然(三)健康生活每一天三、教学目的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感谢。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5、通过观察感受炎热的盛夏,体会他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并学会看天气。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文明理,培养学生正确做人的意识及能力。2、培养学生关心、爱护同学的品质。教学难点: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五、教学中的主要措施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2、按照激情——明理——导行——反馈的思路教学。3、适当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强化观点形成。4、采取跟踪调查,联系家长等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意识、习惯的形成。六、教学内容安排及进度周次教学内容课时第1周准备课1课时我的家人与伙伴第2周我的一家人1课时第3周家人的爱1课时第4周我为家人添光彩1课时第5周我和小伙伴1课时走进大自然第6周春天来了1课时第7周小苗快快长大1课时第8周我们和太阳做游戏1课时第9周风儿吹呀吹1课时健康生活每一天第10周我换牙了1课时第11周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1课时第12周小心,别伤着1课时第13周夏天,我们注意些什么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第三篇】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的有不良习气,部分学生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难于发现他人的优点,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新编,编排了五个单元,共15课主题活动,约30课时,每周上两课时。第一单元今天吃什么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一些基本的健康常识,从而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个人卫生习惯。第二单元我的手儿巧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体验动手动脑以及探究的乐趣。第三单元我有许多好朋友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与同学相处的基础上,欣赏别人的优点,让他们学会交往、感受愉快积极的生活。第四单元快乐的小问号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与能力,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活教学重点难点:有初步的生态意识,并能用自己的行动保护身边的动植物,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三、教学目标1、通过开展生活小故事的讲述活动,引导学生明白病从口入,初步养成不挑食的行为,逐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不依赖父母,并培养正确的审美观,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使学生懂得自己有一双巧手,热爱劳动也是一种美德,学会一些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4、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5、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6、通过活动、游戏,让学生学会了解朋友,善于发现朋友的优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并培养正确的审美观,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五、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切实上好每一节课。2、争取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3、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注意因材施教。4、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第四篇】一、学生现状分析:一年级共有两个教学班,整体看他们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学习勤奋。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习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本教材分为三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四个主题,共12课。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单元我的家人与伙伴1、我的一家人2、家人的爱3、我为家人添欢乐4、我和小伙伴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5、春天来了6、小苗快快长7、我们和太阳做游戏8、风儿吹呀吹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9、我换牙了10、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11、小心,别伤着12、夏天,我们注意什么三、教学目的1、初步知道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2、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关爱父母长辈,表达对家人的感谢。3、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春天的美。4、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培养“有好奇心、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5、初步了解换牙和牙齿保健的常识,学会自我保健的基本方法,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第五篇】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随着对《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了解的加深,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他们已开始运用讨论、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方式去学习。教材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更可以开展的活动、游戏及其活动的过程,儿童活动的兴趣被引发出来,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而非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去获得知识。但是,可能由于地区的差异,本地儿童的生活与教材反映的不尽相同,个别儿童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切,这有待今后教学中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二、全册教学内容1、我爱我的身体——通过引导儿童认识自己身体的整体结构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了解身体各个部分的特征和基本功能,用各种方式表现字的身体特征,不仅能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还能让他们在已经知道了要怎么做的基础上,进一步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帮助儿童更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诚实的好孩子——随着儿童社会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需要让他们懂得诚实守信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规则,是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因此,本单元着力引导儿童说实话,做诚实的孩子。收获中的学习与发现——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校园、果园、农田、蔬菜大棚等的收获,使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收获的喜悦,增强热爱劳动的情感,有意识地学习一些劳动技能。3、我爱我生活的地方——培养儿童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让儿童学习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发现家乡的美,实际地感受社区、村庄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生活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从而能够在爱自己家的基础上,进一步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自己的家乡。4、水和我们的生活——引导儿童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地认识水的基本特征和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遇热蒸发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雨水或雪,再遇热又变成水蒸气这一循环规律,激发儿童对水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去认识水,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国水资源的稀少和宝贵,进而自觉地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和爱护水资源的初步意识。5、怎样做好事——引导儿童学习去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懂得好事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不好高骛远,宾端正做好事的态度,从小主动地向那些为人民服务的无名英雄学习。三.全册教学目标1、能充分感受到经过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的进步和变化,并对二年级的学习和生活怀有美好的向往,充满信心。2、能感受和体验到生活的温暖,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际交往中诚实、不说谎,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为社会服务的劳动者。3、体验自主活动、探索、发现的愉快,能有意识地用各种方法去获得知识和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四、具体内容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第一周了解我的身体1.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关心自己身体的生长发育的情况,发展自我意识。2.关爱自己的身体,能主动帮助他人。3.了解自己身体的
本文标题: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汇编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104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