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工作具体实施方案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引语】小编为您整理收集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工作具体实施方案”精编优质文档,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用哦!喜欢就下载吧。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大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崇高精神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二)工作原则1.坚持改革创新。立足时代需求,着力推进育人理念、育人模式和方式方法变革,使学校体育工作同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同广大学生对优质丰富体育资源的期盼相契合,同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匹配。2.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围绕体育课程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课外体育锻炼、扩大普及竞赛活动为着力点,补齐师资、场馆、器材等短板,促进学校体育均衡发展,形成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3.坚持协同推进。加强党委统筹,强化部门协作,凝聚师生共识,深化体教融合,健全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优化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内外环境,激发体育工作活力,有效促进体育育人水平的全面提升。(三)主要目标。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健全机制体制,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毕业年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率达到95%以上。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构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全员覆盖、相互衔接的工作体系,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培养学生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全面发展。二、工作举措(一)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严格落实高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将体育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本专科生一二年级、民族预科生开设体育必修课,每周2课时,高年级开设体育类选修课。(责任单位:教务处、体育学院)(二)加强《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修订《大学体育》教学大纲和课程管理办法,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丰富教学资源,革新教学内容,课程教学内容由课堂教学、跑步、竞赛三部分构成,其中任一部分未按要求完成的,课程按照不及格计分。课堂教学采取“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和健康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武术等专项运动技能,使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会、勤练、常赛各个环节,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责任单位:体育学院、教务处)(三)打造体育教学品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推广太极拳体育项目,将太极拳纳入《大学体育》必修内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形成学校品牌体育发展新局面。认真梳理武术、摔跤、棋类、射艺、穗球、五禽操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育教学,并融入学校体育训练、竞赛机制,促进中华优秀体育文化传承创新。(责任单位:体育学院)(四)强化体育锻炼。制定《校内学生体育锻炼管理办法》,建立学生体育锻炼制度,广泛开展以跑步为主的普及性体育运动,学生每学期须至少完成80公里跑的体育锻炼。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建设不少于20个体育类社团,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加强学生运动员课外练习和科学训练指导,高水平运动员每周完成不少于10课时常规训练,普通学生运动员每周完成不少于6课时常规训练。加强大学生军事技能训练。(责任单位:体育学院、团委、学生工作处、各学院)(五)完善体育竞赛机制。制定《校内学生体育竞赛管理办法》,建立面向人人的常态化校园体育竞赛机制,广泛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着力构建人人有项目、“一班一品”“一班多品”的体育发展格局,引导学生在竟赛中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体育学院每年组织举办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每季度举办一次球类、体操、拔河、马拉松等全校性专项赛事。各学院每学期以院、系、专业、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球类、舞蹈、体操、跳绳、拔河、跑步、跳远、棋类、摔跤、趣味运动会等体育赛事,确保每名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1次体育竞赛。(责任单位:体育学院、各学院)(六)加强运动训练学科专业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考量学科特征、现有师资、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招生人数。以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为目标,强化专业、课程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切实提高运动训练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责任单位;体育学院、教务处、研究生院)(七)提高体育竞技水平。深化招生、培养、竞赛、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高水平运动队和普通学生运动队建设,科学开展课余训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体育竞赛,提高学校体育竞技水平。制定运动员训练、学习、竞赛等管理办法,妥善处理学训矛盾,提高学生运动员学业水平,确保学生运动员按照有关学业规定完成培养计划。(责任单位:体育学院、教务处)(八)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方案》,设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专项经费,建设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落实测试仪器设施,逐步实现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立学生体质测试健康档案,通过“内大微校园”APP向学生反馈四年体测成绩,将体测成绩纳入学生成绩单。(责任单位:体育学院、教务处、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图书与信息技术部)(九)强化学生体育评价。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改革《大学体育》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由课堂教学、跑步、体育竞赛三部分构成,总分100分。其中课堂教学占60%,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课堂表现综合评定;跑步占30%,按每学期跑80~99公里18分、100~119公里24分、120公里及以上30分进行评定;体育竞赛占10%,按每学期参加1次6分、2次8分、3次及以上10分进行评定。将大学四年级跑步和参加竞赛设为必修环节纳入教学计划,其中跑步占60%,参加竞赛占40%。严格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学生毕业时体测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因病或残疾学生,凭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责任单位:体育学院、教务处、各学院)(十)完善体育教师岗位评价。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体育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完善体育教师绩效工资和考核评价机制,将体育教师课余指导学生勤练和常赛,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后训练、课外活动、指导参赛、体质健康测试等任务计入工作量,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竞赛成绩纳入绩效工资分配。完善体育教师职称评聘标准,确保体育教师在职务职称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提升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积极组织体育教师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体育专项课题。加大对体育教师表彰力度,在教学成果奖等评选表彰中,保证体育教师占有一定比例。(责任单位:体育学院、人事处、教务处、社会科学处)(十一)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按照国家课程改革要求和学校体育课程总课时,及高校体育专业和高水平运动队专业教师、教练员配备标准,配足配齐体育教师。切实加强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支持体育教师研修访学、参加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体育教师队伍道德系然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责任单位:体育学院、人事处)(十二)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加强体育场馆建设和管理,提高体育场馆开放程度和利用效率,学校体育场馆全年向全校学生开放。建立体育器材补充机制,配齐配好体育教学所需器材设备,确保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责任单位:体育学院、资产管理处、财务处)(十三)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依托团委、学生工作处、各学院、学生会、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晨练、越野跑、各级各类校内竞赛和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充分利用新生入学、青年节、党的生日、建军节、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等纪念日,举办“新生杯”“五四青年跑”“12·9校内马拉松”等育人型校内体育活动,着力打造学校体育活动品牌,形成校园体育传统和特色,涵养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加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责任单位:团委、学生工作处、各学院)三、组织保障(一)强化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其他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及各学院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切实履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体育学院,统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各项管理工作。把体育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体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谋划。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完善投入机制,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把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责任单位:体育学院、财务处)(二)强化工作落实。各学院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关心体育工作,成立以书记、院长为组长的体育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学院体育工作。书记、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形成合力,制定本学院学生日常训练和竞赛具体方案,切实担负起本单位体育工作责任,确保达到预期成效。(责任单位:各学院)(三)强化安全保障。加强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伤害预防和风险管理,健全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管理制度,合理设计教育教学环节,强化大型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控。保证体育设施配备质量,明确安全责任,制定安全措施,做好防范工作。积极开展师生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建立健全校园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妥善处置伤害事件。(责任单位:体育学院、资产管理处、保卫处、后勤保障处、各学院)
本文标题: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体育工作具体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345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