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剪纸教学设计【热选4篇】
剪纸教学设计【热选4篇】【引语】小编为您整理收集的“剪纸教学设计【热选4篇】”精编优质文档,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用哦!喜欢就下载吧。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情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重点难点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情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教学准备准备一些剪纸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人人都有姥姥,她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白或黑,或普通或神奇……你的姥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她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和她的感情怎么样?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1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1.指读第一节,“左邻右舍”“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了什么?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姥姥的剪纸呢?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3.交流A.技艺高超“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B.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4.指导朗读。5.小结: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划去错误读音。择(zezhai)菜刁难(nannan)三伏盛(shengcheng)夏薅(haoru)草机灵(lingling)数(shushu)九寒冬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搜集资料:我国还有哪些民间艺术?亮标掌握生字词,理清思路(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感受作者对姥姥的敬佩通过文件出示剪纸的图画,学生对这门我国传统的艺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从而对“我”姥姥更是怀有更深的敬意。这样读文章的时候就更投入了。板书设计反思重建剪纸教学教案设计【第二篇】关于剪纸艺术,剪纸的由来,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1500以前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地区的古墓中出土的图案花剪纸《对马》、《对鹿》作品中很有特色。其精美的构图和娴熟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那时剪纸已用于屏风,头饰等方面,起到节日仪饰作用??无论时代怎样变迁,只要逢临中国传统的农历年,人们都要在自家的门上贴一个大大的“福”字,亲自动手制作的传统手工艺品“福字剪纸”,更能传载人们对新的一年的“平安”与“幸福”的祈求。福字本身就可以根据人们的想象进行不同的变化,因此剪纸中的福字类型也很多,根据创作者的想象,可以讲一些带有吉祥寓意的小动物和花草相结合,也可以将字与字相结合。其中的变化自然是随作者变化,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春节到,福气多多,春节福字剪纸。春节到,福气多多,春节福字剪纸。春节到,福气多多,春节福字剪纸。春节到,福气多多,春节福字剪纸。剪纸图案大全之剪影作品赏析剪纸图案越来越多,剪纸方法也不断增加,剪影作品无疑是剪纸的新方法,剪影剪纸就是将剪纸粘贴到贴作品的纸上,以鲜明的对比突出剪纸,一张剪影纸,一把剪刀,背景纸和胶水足矣。工具:剪刀要求:剪影纸与贴作品的背纸,色差宜大作品特点:形象生动、对比分明。剪纸图案大全之剪影作品赏析“母子情”剪纸图案大全之剪影作品赏析“晚年”《民间剪纸》教学设计【第三篇】《民间剪纸》教学设计《民间剪纸》教学设计莘县*中学*2010年7月23日22:09宋义婷于10-7-2322:46推荐很不错的教学案例,具有极强的使用价值,值得推荐。一点小建议,如果加上图片,效果会更好的。对于这一模块的教学设计,我想从民间工艺中的剪纸说起。一,先看看着堂课的设计理念:剪纸是我国民间美术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创作者大都是农民和农村妇女,题材也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如丰硕的'果实、田园生活、花鸟虫鱼等。民间剪纸取材广泛、形象生动活泼,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一领域的设置能使学生通过设计和应用的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与创作精神,并使这种兴趣与精神转化成持久的情感与态度,因此学习内容的开发与课题的设定都体现这一特征。以拓展学生思维、创新精神、提高创造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宗旨。我根据这一设计理念,对动手能力差、对剪纸知识的掌握较少的中学生来说,指导学生尝试简单的剪纸练习。通过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来诱导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自主探索、尝试体验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审美意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二,在教学目标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的。1、认识剪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简单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剪花样”的剪纸创作。2、学习用彩纸剪花样的方法,掌握简单剪纸的创作技巧培养学生认知、创造和动手能力。3、通过接触和制作剪纸作品,树立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感悟美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提高审美意识,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三,这堂课的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折、剪、设计花样的方法。难点:设计出富有装饰美的多种花样,启发创造性思维。四,这节课用到的工具和材料主要有:范画、手工纸、剪刀、刻刀,胶水等五,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并让学生欣赏一些民间的剪纸知识通过欣赏剪纸艺术,听介绍,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在评价中体会成功,培养的口语表达能力。2,学习剪纸造型的方法3,分步学习:a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掌握看图知识。b组织学生自学“三瓣花”“四瓣花”折法。4,讲折纸过程这部分可以加入一些和学生的互动。注意:剪纸时的方向、剪法的变化。通过简单的识图指导,引导学生自学折法,鼓励学生做小老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5,实现美的创造学生自主构思,变现方法不限。设计一张花样剪纸,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找出或者指出学生在制作中存在的不足,肯定设计制作中勇创新、敢实践的学生。使学生在优美的学习环境中,设计剪制各种不同形状不同花纹的花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六,作品展评1、组织学生将剪好的作品粘贴在展示板上。2、评价: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也可让同学们互评。七,小结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创造精神。培养学生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以谈话的形式对本课进行拓展,教育学生爱护花草保护环境。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四篇】一、导入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1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二、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三、学习第一部分1、指读第一节,“左邻右舍”“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了什么?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姥姥的剪纸呢?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3、交流A、技艺高超“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B、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4、指导朗读。5、小结: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四、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天天练》
本文标题:剪纸教学设计【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406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