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精选4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精选4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精选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第一篇】“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歌里唱的真好。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少苦难,还是那么团结。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中华大地,中国人民团结奋战最终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老话说的好“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难折断。”这句话说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团结就是力量。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大地震。在阵阵的轰鸣声中一栋栋房屋高楼在转眼之间都崩塌。许多的人都在顷刻之间失去了家园和亲人。是团结让汶川站了起来,各大厂家纷纷捐出水和食物,许多明星和慈善家都捐出资金。为汶川人民建设医院、学校和家园就这样又让汶川人民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云南发生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地里的庄稼完全绝收,甚至于很多地方就连人们正常饮水都出现了问题。当地的人们不论老少为了解决饮水问题,不惜艰难跋山涉水到有水源的地方背水、挑水、驮水回家。这一情况后来被记者叔叔阿姨报道出来后,全国人民纷纷向灾区群众捐款捐水,以解决灾区人民生存问题。这真是印证了一句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这样靠大家和灾区人民的自救方式,旱灾最终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灾区人民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这么多的见证都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个团结的大家庭,谁有了困难大家都会向他伸出援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第二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工作的主线。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保持中华民族一家,共同构筑中国梦想的生动局面,是保证各族人民共享中华民族新荣誉和梦想的思想基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想的力量源泉。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绘祖国美丽的河山,共同写下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辉煌的文化,共同培养伟大的精神,聚集在多样化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内蒙古作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首个省级自治区、模范自治区,一切工作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具体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内蒙古的所有工作都要着重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五个认同,形成建设明亮的内蒙古,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想的强大力量。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各族人民成为绳索,团结如一人,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把党和国家放在心上,始终把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利益作为最高利益,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在工作规划、推进、执行的全过程中,在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万众一心向着伟大的目标奋发前行。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构筑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经济全球化逆流而上,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敌对势力对我的干扰渗透破坏力增大,民族问题和边疆民族地区成为他们阻挠、遏制中国发展崛起的重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锐利复杂。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要清醒认识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对内蒙古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性,始终以维护伟大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团结为最高利益和基本前提,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抱抱,风雨同舟,与衷共济,应对一切风险挑战。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新道路的必然要求。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目前,我们正站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历史起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结构,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流更加频繁。这要求所有工作都有助于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共同开辟新的道路,奋斗新的时代,创新的局面。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满足各族大众美好生活憧憬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让大家庭的所有成员过上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的宗旨和初心。要过好日子,必须团结起来。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发展,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发展,就没有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只要各民族牵着手,肩并肩,一起奋斗,各民族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受欢迎,一定能建造美好的房子,创造美好的未来。语言交流是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说:语言交流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交流,不交流就难以认同。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各地都有不同的方言。如果每个人都不知道,就很难形成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谈不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语言相通,才能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形成高度认同,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魄力。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宪法、法律规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中国人,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地区,都要学好使用国家共同语言的文字。这是宪法法赋予的责任,也是公民国家意识和爱祖国的具体表现。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全体人民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紧密团结。内蒙古作为边境地区、民族地区,要把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线,坚决维持边境稳定和民族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辉煌。新时代的新旅程,前进的道路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只有以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各民族人心聚集,精神依赖,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只有不断巩固心思一处,力量一处,汗流一处的良好氛围,各民族才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以梦想为岸,团结起帆,奋斗划桨,2500多万各族孩子齐心协力,向着更辉煌的未来出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第三篇】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大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而团结,正是中国必不可少的。五千年来,也有许多著名的民族团结的事。比如,昭君出塞、孔繁森的故事等。孔繁森出生于1944年7月,是山东聊城人。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地委宣传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并写下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1993年春天,孔繁森赴任阿里地委书记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村他跑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茫茫雪域高原上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地足迹。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就这样,一个优秀的干部永远离开了我们。在我们学校,也有些回族同学。如果我有几个少数民族朋友的.话,我会教他们说汉语,还会尊重他们的习惯。比如,回族人信伊斯兰教,不吃猪肉;蒙古族人厌恶黑色,认为黑色是不祥的颜色……对于一个小团体,团结可以成功,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团结是和平的象征,团结就是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第四篇】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比找到路的方向和归属,更能给大家带来希望和幸福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良好发展即是如此,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意识自觉、精神指引和美好追求上,这离不开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支撑。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与命运走向,有助于明确政治方向、汇聚智慧力量、提供精神归宿、巩固国家善治、捍卫民族尊严。有助于明确政治定位,指明行动方向。“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都是逆风”。作为党和国家在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论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对新时代包括民族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政治定位、点亮行动的明灯。在深化改革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更有助于确立民族共识、巩固集体认同、铸牢整体意识,激发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建设性与能动性。有助于汇聚集体智慧,凝聚发展力量。谚语有云,“众人拾柴火焰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并努力维护共同体的行动举措,实际上是一个智慧聚集与力量凝聚的过程。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能”。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正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发挥中,我们党和国家才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跃。因此,新时代仍需努力铸牢这种意识,以充分凝聚人心、汇集有效资源、整合进步力量。有助于共筑精神家园,提供精神归宿。现代社会在带来丰饶物质的同时,也裹挟了浮躁、焦虑与不安,而后者的凸显即是共同体意识缺失所带来的精神空虚的表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际上是扎根中华文明的沃土,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创新性地构筑安宁真诚的精神家园,形成一个共同认同、栖息的精神意义世界。唯有如此,才能滋养并慰藉共通性的内在心灵,形成精神上的共有归宿。有助于维系良好秩序,巩固国家善治。有情有义,方能行稳致远,一个国家和民族也是如此。大家有情有义,同铸共同体意识,才能开展有效的互动与合作,形成充满活力的制度体系与治理格局。共同体意识的存在与铸牢,是善治形成并巩固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其蕴含的权威理念、规范意义,是成员形成正当性、有序性观念和行为的重要依托和体现。与此同时,共同体意识还蕴含着一种对未来的积极期待,从而对秩序的未来延续与创新提供良好的保障。这些都将有助于促进成员主体的多元合作与共治,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福祉。有助于促进民族振兴,捍卫集体尊严。集体尊严是一种不可冒犯的独立自主状态,但更是一个赢得尊重的担当贡献过程,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大家共建共有的价值感。这种尊严状态既建立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坚实基础之上,又依赖于每一个国人的付出、担当与贡献。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在近代蒙受外来侵略、内部衰败苦难的民族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与否,直接关联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兴衰和尊严。
本文标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感想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718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