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3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3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3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小学数学《平均分》评课稿1“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索,重视引发学生思考,注重学生间的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对学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帮助,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包老师的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学生通过动手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什么叫平均分,揭示平均分这一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包老师在以下几方面做得较好。1、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体验在分的过程中感知“同样多”与“不同样多”。通过比较引出分两份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又通过教师的板演及讲解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份数,每份的个数。让学生明确了“平均分”与“不是平均分”的区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2、注重分法的多样化。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有多种不同的分法,老师都予以认可。通过比较主要让学生明确分的方法虽然不同,但分完后的每份的数量是同样的。同时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有序分。3、注重提供给学生规范的语言模式。《平均分》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教学重、难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具准备课件、演示教具(12个盘子、15个乒乓球、1个大碗)。学具准备每个小组15个乒乓球、1个大碗、5个小碗、12枝铅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1、师生交谈。师: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做客了吗?(去了)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苹果、瓜子……)2、师:我们就去看看小明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出示图1。(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师:看!准备的是什么?这些矿泉水是怎么分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生:我们可以说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出示图2。(桌上有9个面包,每2个放在一起,有1个面包在外面)师:再看,这是什么?这个面包应放在哪?为什么?出示图3。(桌上有14个橘子,每3个放在一起,有l份只有2个)师:看看,还有什么?仔细看看,想说什么呢?(学生说)小明真是个热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还准备了什么招待大家?出示图4(桌上每6块糖放在一起,有两份只有5块糖放在一起)你们想说什么呢?3、教学例l。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食品,请看图(第13页例1),你们认为老师分得怎么样?(不怎么样)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你们能取个好听的名字吗?叫什么分呢?(学生取名:平分、公平分、平等分……)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平均分”(板书课题)。4、巩固练习。第13页“做一做”。二、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1、引导。师:元宵节你们都吃汤圆了吗?元宵节里吃汤圆象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下面老师也为你们参考资料,少熬夜!准备了一些“汤圆”(用乒乓球代替)。(学生拿出学具)2、数一数。师:有多少个小碗?3、说一说。师:老师会让你们干什么?(把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成5份)4、分一分。师:小组同学合作把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在5个小碗里。5、小组展示不同分法。(1)1个1个地分;(2)2个2个地分;(3)3个3个地分。6、师:你们更愿意选择哪种分法?为什么?三、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1、师:大家表现得这么好,我很想送一些奖品给大家。这样吧!送给每组同学一捆铅笔。(送铅笔)学生提出疑问:我们怎样得奖品呢?要求学生想出解决的办法。(先数数有12枝铅笔,再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得几枝?)小组合作完成。2、练习三第2题。另两种分法错在哪里?3、开放练习。师:你们都有奖品,老师也希望有奖品,你们每个组数出3个汤圆给我吧!你们还剩几个?(12个)老师的问题是:这12个汤圆你准备请多少人来吃才能够平均分呢?看看有多少种答案?分组上台展示不同答案。4、生活中的平均分。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平均分这种方法,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用过这种分法吗?四、总结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最喜欢的是什么?教学设想一、教材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平均分”的教学内容与九义教材相比是加强了的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探索。主题图是让学生感性体会平均分,例l是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让学生探讨“平均分”的方法。二、教学过程参考资料,少熬夜!1、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1)根据本班实际,改变主题图的情境,因春节刚过,学生在新年里会到处串门做客,主人就要准备好食品招待客人,引出主题图,主题图分步展示,出现一定的坡度,让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每份同样多”。(2)通过例l的教学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这里设计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给这种分法取名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用语言对这种体会做出一种概括,加深他们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2、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例2是让学生体验原始含义的平均分,体现出人们认识平均分的过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的卢江主任谈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例2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就直接用到了第三种方法,而没有经历原始的平均分法。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总数不给学生,大碗里装的乒乓球(代替汤圆,以便于操作)有多少,学生一下子也看不出来,这样容易使学生用到最原始的分配方法(1个1个地分)进行探索,经过探索后,有学生发现了总数(15),决定用以前的乘法知识直接解出答案。因为3X5=15,所以每份应该是3个乒乓球。这样就使学生经历了从原始平均分到最优平均分的过程。这时教师应该肯定最好的方法。3、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1)通过教师发奖品,不经意地引出实际问题。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捆铅笔,而不是发给每一个人,这可怎么办呢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用今天学到的“平均分”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会先数出总数12枝铅笔,再看看分给4个同学,每人得到几枝,可以直接得出答案。(2)开放练习。这里设计的是12个“汤圆”准备请多少人来吃能够平均分,有多种答案,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点比例思想,“汤圆”总数不变,吃的人数多,每人吃到的就少;吃的人数少,每人吃到的就多。这样的活动设计能对学生的心智活动起到一定的启迪、激励、挑战的作用。(3)让学生说说生活当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均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是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初步感知平均分现象,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探究,操作“平均分”,体验从原始化平均分到参考资料,少熬夜!最优化平均分的过程;最后,再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现象。《平均分》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教具、学具准备]课件、萝卜图片、桃树画片、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电脑动画课件。小兔子:“嗨,你好!我拔了6个萝卜,想把它们分给我的好朋友们,你能帮我分一分吗?”小仙鹤:“哎呀呀,这个问题太难了,快请教一下咱们的小朋友吧。”?小兔子:“对对对,我怎么没想到。小朋友们,我想把6个萝卜分给几个好朋友,可以怎样分呢?你们能帮帮我吗?”?[评: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小兔子分萝卜的情境作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亲切感,营造了积极、活跃的学习气氛,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创造了条件。]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动手操作。谈话:同学们赶快行动吧,用眼前的萝卜图片摆一摆,分一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2、汇报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的分法用卡片展示在黑板上。(可能有:分成3份,每份2个;分成3份,一份1个,一份2个,一份3个;分成2份,一份是2个,一份是4个;分成2份,每份3个……)?[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所倡导的。这里教师设计的“摆一摆,分一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为学习的平均分提供了背景材料。]3、认识“平均分”。谈话: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你能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参考资料,少熬夜!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说这样分的理由。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者每份都是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学生之间说说什么是“平均分”。小结:(结合板书)同学们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不仅帮助小兔子解决了问题,还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评:教师给孩子营造了宽松的空间,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平均分。既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又锻炼了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分析、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4、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谈话:现在同学们每人面前有8个桃子图片,如果把这8个桃子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动手试一试。分完后,给小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分的。集体交流。小结:同学们把8个桃子平均分,想出了不同的分法。虽然分成的份数不同,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评:学生由于有了前面分萝卜的基础,而且又是在自己动手中认识平均分的。此时,让学生平均分桃子,可以说是水到渠成。]5、探求平均分的方法。谈话:现在正是桃子丰收的季节。瞧,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板贴:挂有8个桃子的树)老师正想把它们分给同学们。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如果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_______个小朋友。)同学们,每个小组也有一棵这样的桃树,小组合作,试着分分看。小组合作分桃子。(找一组上黑板分桃树上的桃子)集体交流。小结:8个桃子,我们可以把2个桃子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也是平均分。[评:教师设计摘桃子、分桃子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愉悦地探索,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方法,体验着学习知识的快乐。]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1、“想想做做”第1题。参考资料,少熬夜!观察题中插图,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2、第2页“试一试”。教师说分小棒的要求,学生一起动手分,指名回答,集体订正。3、“想想做做”第2题。先看上面一题的图,弄清是怎样圈的,圈一圈,并填空。再做下面一题,指名读题目要求,一起动手圈,圈后填空,同桌学生相互订正。4、“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读题,说说题目要求,学生自己选择解决的方法(用小棒摆;在图上圈一圈;画14个△,再圈一圈……),把分的结果填在书上,再说说是用什么办法分的。[评:安排练习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先是安排判断练习,加深对平均分意义的理解,再安排操作练习,借助动作思维把平均分的概念进行具体运用,最后让学生自己选择策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为以后学习求商做些经验积累。]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练习用每几个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的平均分。
本文标题: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756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