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2、讲故事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3)汇报;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2)1吨=1000千克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2、汇报参考资料,少熬夜!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三、巩固、运用新知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四、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今天,老师发现你们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是谁买的吗?你知道它们的价格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板书:解决实际问题)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题。课件出示妈妈带着玲玲去买衣服的情境。出示裤子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玲玲的妈妈问营业员:“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提问:从上面的情境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谈话: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格一共是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出括号,写上问号)。这样线段图就画完了,谁能指着线段图的每一部分参考资料,少熬夜!说说表示的意思?谈话: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来解决?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如果不会解答,可与同桌讨论后再解答。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指名说,教师板书)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估计学生一般先求上衣的价钱,再求一套衣服的价钱)提问:有没有不同的算法?如果没有不同的算法,教科书上的第二种解法不再教学。如果有学生说到第二种解法,先让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再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说一说“1+3”表示的意思,即裤子的价钱是1个38元,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一套衣服的价钱是4个28元。所以第二步用28×4求出一套衣服的价钱。2、教学“试一试”。(1)谈话:妈妈想考考玲玲,她把问题改了改。(出示问题: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指名读问题。(2)谈话:我们先看线段图,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你能指出要求的是哪部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会解答吗?做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3)交流: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提问:有用第二种方法解答的吗?如果没有,不再教学这种解法,如果有第二种解法解答的,让学生板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比较。提问:这两道是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学生回答时,把课题板书完整。三、组织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带子图,说说问题是求什么。独立解答后交流是怎样解决的。2、做“想想做做”第2题。指名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独立解答。交流并订正。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做“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学生各自填表。全班共同校对。4、补上合适的条件。养牛场里有黄牛25头,________,奶牛和黄牛一共有多少头?参考资料,少熬夜!(1)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问题。(2)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问题。先独立思考,再交流。5、出示情境图。编一道用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四、布置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目标:1、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概念。2、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3、培养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教学关键:使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并形成表象。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纸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由分月饼不公平,引出“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分成大小的不一样的2份,不公平,再次强调“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引出“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进行表示,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认识1/2的意义和读、写。(二)认识1/3的意义。(三)概括分数的意义并叙述几分之一。(四)折纸游戏,补充分数的意义。(五)引出分数的概念。(六)自学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并指生汇报。三、巩固练习(闯关游戏)第一关:考查分数的读法。参考资料,少熬夜!第二关:看图写分数,并说理由。第三关:判断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四、全课总结这一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五、拓展升华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以班级人数为例,每个学生是班级人数的几分之一,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六、布置作业请同学们下课后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回家后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教学内容教材第132~133页第4~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2、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重点难点读、写分数,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这节课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比较两个简单分数的大小,能熟练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二、复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1、(1)做期末复习第4题。(2)说一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3)以为例,说一说分数各部分名称,并说明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4)用分数表示图中的空白部分。2、做期末复习第5题。(1)学生做在书上,米、米表示什么?(2)补充练习:7分米是()米;56分米是()米。6厘米是()米;28厘米是()米。3、做期末复习第6题。(1)学生练习指名板演。(2)说—说○、○是怎样比较的?4、在()里填上合适的分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三、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参考资料,少熬夜!1、(1)做期末复习第7题。(2)补充练习2、(1)甲乙两个工程队修一条铁路。甲队修了这条公路的,乙队修了这条公路的。两队共修了这条公路的几分之几?(2)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程是千米,他已走了千米,还剩多少千米?学生列式计算,指名板演。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认识了分数哪些知识?作业设计填空:(1)是()个。(2)是()个。(3)米是()个米。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5教学内容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简单的数据分析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求平均数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13——14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教学重点:会看两种统计图教学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第38页例1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横向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参考资料,少熬夜!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5、小组合作学习6、小组汇报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四、巩固练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五、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第2课时例2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参考资料,少熬夜!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小组进行学习小结。这种统计图一般在以下情形中加以使用:各样本的统计数据的绝对值都比较大(如本例中学生的身高都在138厘米以上,体重都在32千克以上),但不同样本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又相对比较小(如本例中身高和体重的最小差异分别是1厘米和1千克)。当出现这种情形时,会出现一种矛盾:如果每格代表的单位量
本文标题: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789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