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含义。2、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4、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具、学具:小方块。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老师说算式,学生抢答。54÷6=42÷6=72÷9=2、最大能填几?()×4<25()×7<60()×4<10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形成本单元的知识体系。2、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投影(课件)、学具袋〔内装小三角形(直角、锐角、钝角)、小长方形、小正方形、圆形、小平行四边形各四个〕长方形方格纸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玩个数学游戏吧!(投影出示P54图)1、师讲明游戏规则①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图形,并涂色。②描出所画图形的边框。③相同时间内完成多种画法者为胜。2、学生独自活动、小组交流推选作品。3、实物投影展示作品,师生互评。4、从这个游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面积与周长的含义不同;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二、整理概括1、在本单元中,你还学会了面积的哪些知识?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总结。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面积单位及进率应用计算方法3、生活中哪些方面会用到这些知识?三、实践应用:1、课件出示P55实践活动的情境图。(小明家厨房装饰,如何选用地砖)。从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能帮助小明解决问题吗?动动脑,动动手,看谁是数学小能手。(1)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发表各自的意见。课件出示解题过程。四、课堂练习(课件出示)1、用两个边长是6cm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2、一个卫生间用长方形地砖铺地,每行铺15块,铺了10行。这个卫生间一共铺了多少块地砖?如果每块地砖长3分米,宽2分米这个卫生间的面积有多大?五、思维训练P55画一画的(1)题。(1)让学生先动手在课本上画一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亲身体验。(2)问: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参考资料,少熬夜!(三角形和长方形能铺满长方形)(3)讨论:是不是任意三角形都能铺满长方形?还有哪些图形能铺满长方形?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动手拼一拼。(4)全班交流各自所得。2、你能设计一种图案使它铺满这个长方形吗?课下动手画,小组内选出作品贴在“数学一角”。大家评出咱班的小设计师,好吗?六、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何感受?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意义,体会平均数的作用,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能计算平均数。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概念。3、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平均数的特征,用平均数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你乘车买票吗?六岁以前买票吗?你对乘车是否买票这方面的常识了解吗?我们把米这条线叫“儿童乘车免票线”。看,就是这条线,经过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六岁以下儿童乘车免票线为米。你知道怎么去确定这个标准吗?调查谁?如果数据来了,有高的,有矮的,如何处理?让我们一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然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体会为什么要学均数。)二、探究新知,自主构建(一)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上个月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争优环保小队活动,我班成立了三个小分队:快乐队、天使队、阳光队。1、相同数据,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代表性。出示快乐队数据:宁宁12个,丁丁12个,冰冰参考资料,少熬夜!12个。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要表示快乐队每个人的收集情况,用哪个数比较合适呢?小结:快乐队每人都收集了12个矿泉水瓶。12能代表快乐队每个人的收集情况。2、不同数据,深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出示天使队数据:小红12个,小兰14个,小丽11个,小明15个。你看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现在,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各不相同,该用哪个数据代表第二小队每人的收集情况呢?14能代表吗?12呢?(如果每人同样多就好了)怎样把他们的瓶子变成同样多?小组合作学习,用学具摆一摆。并在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把它们变的同样多的。交流汇报。学情预设:生1:可以移动瓶子,将小红移1个给小兰,小明移2个给小亮,然后每个人就一样多了。(刚才这些同学都是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就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生2:计算的方法(14+12+11+15)÷4=1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先把四个人的瓶子数合起来,再平均分给四个人)为什么要除以4?除以3可以吗?4表示什么。括号里的表示什么?关系式:总数量÷份数。板书:先求和再平分)总结:其实无论是移多补少,还是先求和再平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原来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数叫做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3、追问中理解平均数的虚拟性。继续看天使队的收集情况:13是小红收集的数量吗?是小兰收集的数量吗?是小明收集的数量吗?13到底是什么呢?是哪个同学收集矿泉水瓶的数量吗?小结:13是天使队平均每人收集的数量。它代表天使队收集矿泉水瓶的一般水平。(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快乐队每人收集12个,用12代表每人的收集数量;天使队每人的数量各不相同,该用哪个数代表呢?学生体会到:都不合适,如果和快乐队一样,每人同样多就好了。通过移多补少或求和平分,用一个虚拟的13来代表。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慢慢体会平均数良好的代表性。在追问参考资料,少熬夜!中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虚拟性特征,以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二)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平均数的作用出示阳光队收集矿泉水瓶统计表。阳光队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哪个小队能评为“环保小队”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学情预设:生1:快乐队收集了36个,天使队收集了52个,阳光队收集了60个,第三小队收集的多。生2:他们人数不同,这样不公平!生3:人数不同,应该比较平均数。怎么求阳光队的平均数呢?学生列式:(13+11+14+10+12)÷5=12(个)12代表什么?哪个小队能评为“环保小队”?小结: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作比较更公平!平均数13能代表天使队的一般水平,12能代表快乐队、阳光队的一般水平。(板书: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设计意图:人数不等,哪个队能评为“环保小队”?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学生清楚:比总数不公平,而平均数能代表每队收集的一般水平,所以用平均数作比较更公平。从而加深对平均数作用的理解。)(三)思考交流,理解平均数的敏感性如果阳光小队的王林收集的瓶子变多了或变少了,平均数会怎样呢?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平均数就是这么敏感!这组数据中任何一个数发生变化,都能引起平均数的变化。结合平均数观察表格,平均数处于什么位置呢?平均数正如你们所说,可以代表一组数的一般水平,而且知道平均数在值和最小值之间,相信大家对平均数有了一定的认识。(四)首尾呼应,引起共鸣。相关部门是怎么确定这个儿童乘车免票线的呢?和你们想的一样,相关部门就是参照了平均身高确定免票线的。据统计:6岁男童平均身高厘米,6岁女童平均身高厘米。看来,平均数的作用真不小,连确定免票线的高度都可以参照它。(五)联系生活,体会平均数的用途。生活中在哪儿用到过平均数呢?出示平均数资料。如果学校订做校服,用平均身高订做可以吗?平均数的用途很广泛,可是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三、应用拓展,巩固提高参考资料,少熬夜!1、小明家每人每天月平均用水量是多少?在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约为3千克,你知道3千克的水有多少吗?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则信息。请选择正确答案。(2)第(1)式和第(3)式分别求的是什么呢?小刚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88千克,严重缺水地区平均每人每天用水3千克,比较这两个数据,你有什么感受?2、小明会遇到危险吗?游泳池平均水深只有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小明站在游泳池里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四、回顾反思,结束全课谈谈你对这节课的收获,把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说一说。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篇】设计说明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已有的经验和要学习的知识紧密结合。因此,本设计在学习新知之前鼓励学生说一说: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一是投石问路,可以较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二是能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资源;三是创设一个关于年、月、日的知识情境,在不经意间为引发学生的疑惑作铺垫。2.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本设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从新课的引入到课后的练习,都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小课堂、大社会”,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注重观察,引导发现,培养能力。本设计通过年历卡及相关统计表,让学生在观察和发现中掌握年、月、日及大月、小月等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使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中获取新知,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20xx年、20xx年的年历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参考资料,少熬夜!预设生1:一年有12个月。生2:有的年份有365天,有的年份有366天。2.说一说记忆中美好的或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生自由汇报)3.观察教材76页主题图,说一说年历上标注了哪些特别的日子。在这些特别的日子里,都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年、月、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年、月、日)设计意图:选择学生感兴趣、熟悉的素材作为引子,以特别的日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就在身边,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加深对时间单位的理解,为下面的新知教学作铺垫。⊙亲自实践,探究新知1.教学例1。观察20xx年、20xx年的年历。(课件出示)思考:(1)一年有多少个月?(2)一年中哪几个月份有31天?哪几个月份有30天?(3)2月有多少天?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一年有12个月。(2)一年中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3)20xx年的2月有28天,20xx年的2月有29天。3.小结: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有30天的月份称为小月;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的天数和其他的月份都不相同,所以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设计意图:通过认真观察20xx年和20xx年的年历,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总结大月、小月的天数及2月的特殊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4.记忆大月和小月的方法。(1)拳头记忆法。(课件演示)①伸出左手,
本文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578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