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有关语文教案整理【汇集4篇】
有关语文教案整理【汇集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有关语文教案整理【汇集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语文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标(一)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二)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三)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四)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五)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二、重点、难点分析(一)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二)有关疑难词句的解释。(三)“说”是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一种。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围绕中心论述的?(四)试摘录他关于教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五)为什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六)本文是怎样进行对比论证的?(七)怎样认识本文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三、教学过程设计(一)明确教学目的(参考教学目标)。(二)导入新课。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三)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他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他、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论笑之,以为狂人。独他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间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他在文中阐述了教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四)解题。板书课题。指出题目不是“说说教师”的意思。“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下面1篇课文《问说》就是解说关于学习中“问”的道理。刚才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他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五)指导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提示、注释、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读懂课文。学生自学、质疑,教师点拨指正。语文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摘录笔记并提高摘录速度。2、积累有关“路”的名言、警句。3、围绕主题“路”进行口语交际、习作。教学重点:围绕“路”进行口语交际、习作。教学难点:学习两篇有关路的文章,拓宽对路的理解。课前准备:多媒体电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日积月累1、我的摘录笔记。2、抄写《丝绸之路》的最后三句话,测试自己的书写速度。3、读一读。二、畅所欲言1、说说你知道的路2、你都了解上面的哪些路?3、联系实际你还了解哪些路?4、人生之路与其他路不同在哪儿?三、课堂作业。第二课时一、学习《邓稼先的人生之路》1、自读课文,边读边做批注笔记。2、交流读书体会和感想。3、质疑深思。二、金钥匙幻灯片出示。三、运用此方法学习《蜀鄙二僧》1、熟读古文和释文。2、运用阅读方法自学课文。3、讨论。四、拓展练习。第三课时一、出示习作要求。二、指导。1、让学生留心观察放学回家的路,观察路的变化。2、做观察笔记,对路进行描写,为习作作准备。三、学生习作。板书设计:成长的道路成长的道路上,你遇到过挫折吗?你做过幼稚可笑的事吗?你成功过吗?你失败过吗?是怎样克服的?你从中懂得了什么?语文教案【第三篇】第一课时一、教学第一题:按笔顺写字。1、审题。(1)读题目(2)说明题目要求2、指导3、其余两组可按上述步骤进行教学4、反馈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1、审题读题,明确要求。2、指导练习,描红仿写。3、指导练习临写三、教学第三题:学习字词语句1、教学题1:你认识这几种小动物吗?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1)审题。(2)指导练习2、教学题2:你知道它们遇到危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1)审题(2)指导练习(3)教师小结第二课时一、教学第四题:读读背背1、审题(1)指名读题目(2)说说题目要求2、指导学习的方法3、练习:读读背背二、教学第五题:口语交际----自我介绍1、课前准备2、审题明确要求3、指导(1)看图说一说(2)同桌说一说(3)指名分角色表演(4)评一评小结:注意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将学生的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语文教案【第四篇】教材简析马背小学是当代词作家李幼容的1篇现代诗。诗歌共分为七小节,前三小节是写了哈萨克的孩子从小在马背上生活,四至六小节写了哈萨克的孩子们盼望着过上现代的生活,最后一个小节主要写牧区小学的教师用知识带给了他们实现的希望。全诗语言优美,朗读富有节奏感。教学目标1、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2、感受哈萨克族人民渴望更美好的现代生活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诵两首诗。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难点:指导作为城市中的`学生正确地体会草原牧民的日常生活及其内心渴望发展的心理。教具准备主要采用朗读、诵读及以前学过的理解诗的方法来理解诗句意思,并辅之以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并解题1、谈话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许多兄弟民族生活在一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哈萨克族的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情形。2、板书课题:马背小学(1)能谈谈自己读了题目生想到了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吗?(2)相机指导: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材料理解伊犁马、哈萨克、冬不拉等与本地学生生活所不同的词语。(课件提前做好相关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这些词语有直观的了解)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己尝试读诗歌。2、同位或小组内互相读着听听。3、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全文。(2)正音。三、指导学习方法1、想一想以前我们学习诗歌时一般会运用哪些方法?2、引导归纳:朗读、联系上下文、借助图、找出关键的词句……四、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刚才所提及的方法进行讨论,师巡视。五、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给予指导、归纳。(一)要点:1、前三小节是写哈萨克民族的孩子自小与马的关系十分密切,孩子们在马背上了解了生活,了解了世界。2、四至六小节是哈萨克的孩子们畅想高科技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并提出:“这难道是遥远的梦景吗?”3、是对上面提出的问题的回答:马背小学的教师为他们带来了希望。(二)读了诗歌,你能体会出作者写这首诗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一方面表达了哈萨克民族的人民渴望发展渴望过上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表达了知识是改变生活的最好方法。(学生概括的只要意思能符合即可)六、指导朗读朗读全诗,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并读给全班的同学听。七、想一想,马背是牧区孩子童年的“校园”,你的“童年校园”是怎样的?学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生活是一所大校园,社会是一所大校园,你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在生活中得到丰富的知识。八、作业1、有感情地诵读全诗。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与本诗有关的材料:关于词作家李幼容、哈萨克族等。也可以收集其他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板书设计:马背小学生活————希望知识实现课后反思本课文是一首浅显而又向上的儿童诗,全诗描写了牧民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牧民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诗表达的感情一般都比较强烈,本课选的这首诗也不例外。所以在教学时我特别重视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表达的感情。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采用了齐读、指名读、比赛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牧区孩子们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未来。在本课学习中,我尤其感到高兴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地提高,很多孩子查找到了马背小学的相关资料,加深了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同时也开阔了知识面。
本文标题:有关语文教案整理【汇集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014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