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2年度高三语文必修课复习教案参考【通用5篇】
好范文解忧愁1/282022年度高三语文必修课复习教案参考【通用5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2022年度高三语文必修课复习教案参考【通用5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高中优秀语文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2、初步培养学生品味意境和情理的能力。3、对作品进行比较性阅读。教学重点理解《错误》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教学难点1、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等特色。2、准确把握《错误》的情感和主题。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的诵读,感悟诗歌情感意蕴。2、比较性阅读:通过同一主体诗歌的比较性阅读,好范文解忧愁2/28深刻理解《错误》的艺术特色。教具准备CAI课件,录像,录音机,多媒体投影。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提示1、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2、学生利用所学的分析和鉴赏知识,反复诵读,并讨论体味诗歌的内涵。教学步骤教学要点学习《错误》这首诗歌,体会其优美深婉的意境,掌握比喻修辞手法刻画人物的写作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思妇闺怨,是中国传统诗词中历咏不衰的一个主题,而做得最多的又往往是须眉之士。他们或是以己度人描摹体恤女子情怀;或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的失意与惆怅。思妇入诗,最早是从《诗经》中开始,《诗经·召南·殷其雷》中有“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感或惶?振振君子,归哉归哉。”而入词则有被称为“百代好范文解忧愁3/28词曲之祖”的《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一千年后,台湾诗人郑愁予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错误》,今天我们就从内容、意象、结构等几个方面来解读这首诗。二、教师范背《错误》,听录音,学生朗读。三、分析1、内容分析思考:通过阅读,这首诗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明确:描写的是痴情的女子在漫长的等待中一次次的希望又一次次的失望乃至绝望的故事。这个故事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哪?这就是我们曾学过的意象。2、意象分析意象是传情达意的载体,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都有哪些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还能想起来哪些?(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错误》的所有意象我们都似曾相识,都可以在唐诗宋词中找到大量的使用这些意象的句子,如李商隐的《乐游原》中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等。那么在这首诗中有哪些中国式的意象?明确:(多媒体展示)好范文解忧愁4/28莲花(的开落)女子芳洁、封闭而又寂寞的心灵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紧掩感情执着、专一青石的街道向晚3、结构分析既然短短90多字就有如此多的意象,如果不精心安排,只是随意的堆砌在一起,也不会有美的意境;也不会将女子执着专一的感情封闭而又寂寞的心灵描摹得如此的酣畅淋漓。所以我们来分析一下诗歌的结构,找一找诗歌的线索,试着将本诗的各个镜头按照正常的顺序来拼接一下,看一看郑愁予的时空转换艺术。明确:本诗歌由纵横两条线索,是整个故事呈现环式结构。横线——第一节两句是故事的结局,中间五句是对女子的漫长等待的想象,最后两句是写实。纵线——从大景(广阔的江南)到小景(小城、街道、帷幕、窗扉和马蹄声)像从一条幽僻的小巷,从大的背景伸向寂寞的向晚的青石街道。好范文解忧愁5/28全诗按照:“实—虚—实”的思路来倒装的。4、“错误”分析错误都是大家要改正或摒弃的,那么作者为什么给“错误”冠以“美丽”二字呢?仔细的玩味“错误”是怎么样产生?(1)我们先看一下“错误”产生的过程:(多媒体展示)制造者:女子制造者“我”失之交臂漫长等待紧掩心扉、令有所盼可能是“归人”无视“我”回眸难以停留,是“过客”少妇眼中“我”是过客伤心、失望、绝望美丽的邂逅情节“达达的马蹄”带来美丽的期盼“美丽的错误”(2)产生的原因:(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明确:因为“我”这“达达的马蹄”打开了“你”“小小的寂寞的”心,打开了“你”“紧掩”的心扉,“你”一定误以为“我”回家了,于是,一阵惊喜,一片欢心,然而,“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当“你”一旦意识到这一点时,“你”也许更惆怅,更痛楚吧!“惊喜”是美丽的,但却是虚无的。马蹄本身是美好的,它能带给那位女子以希望。所以这个错误的美好范文解忧愁6/28丽,是种痛苦的美丽。但这种错误毕竟能给女子带来希望,总比什么也等不到要好,所以也可以说是美丽的。四、课堂小结面对这样一位含蓄隽永、情深义重的女子,诗人抱愧和解释是“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读完全诗,它表面看是由于一场误会而引起女子心中的波动和失落。但实际上,这首诗在无形之中对千古吟唱的思妇主题做了一个男人最隐衷而又最诚实的回答。为什么千年以来女子“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从而“肠断白蘋洲”?只因为她们所等待的男人在她们的生命流程中,多半是“过客”,而不是“归人”。五、比较性阅读(多媒体投影)思考:下面都是“倚楼望归”的三首诗,郑诗与白、温、柳都沿用了“倚楼望归”的主题和意象,但给人的感觉又是迥异的,试着做以说明。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汴水,泗水日夜流淌,直到瓜州古渡。吴山点点,隔江相望,而行人在思妇的眼中渐行渐远,身影融入水天之间,而后杳无音讯,词不言别而言归,只言悠而未好范文解忧愁7/28及休,最后借“月明人倚楼”一句兀现,令人怅然长叹,低回久之。温庭筠《梦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草堂诗余别集》:赞此词“痴迷、摇荡、惊悸、惑溺尽此二十余字。”我们看到伫望归人的女子,从清晨“梳洗罢”,便“独倚望江楼”,可是之夕阳垂金,依然“过尽千帆皆不是”。其希望、失望乃至绝望,怎不令人柔肠寸断哀婉欲绝?柳永《八声甘州》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明确:在女主人公的处理上:白、温、柳词中,女主人公都以明确的倚楼姿态出现的,无论是“思”“恨”还是“肠断”,都是直抒胸臆,敞开心扉,但《错误》中的女子,郑愁予将其处理得十分的含蓄矜持,心理活动也十分的曲折微妙,层次跌宕,从而为全诗平添了富于古典气息的哀婉和惆怅。六、课后作业1、课外阅读推荐好范文解忧愁8/28《郑愁予诗选集》台湾志文出版社1988年版《新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2、根据白词、温词、柳词及郑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1篇《不朽的失眠》的抒情散文,不少于800字。附板书:错误中国式的意象:女子芳洁、封闭而又寂寞的心灵感情执着、专一郑愁予“错误”产生的过程:女子“我”编织着美丽的梦带来美丽的期盼“美丽的错误“高中语文优秀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学会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来描绘刻画人物。⑵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好范文解忧愁9/28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⑵通过本文看到当时西南联大怎样的校风、学风。教学重点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细节描写。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曾经有位记者采访金岳霖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汪曾祺听后立马反驳:“古有秦少游,今有双黄蛋,我汪曾祺还要排在后面呢。”二、作者介绍汪曾祺(1920~1997),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深受沈从文影响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好范文解忧愁10/28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三、解题从题目中我们能够得到什么信息?明确:写人文章,并且作者对主人公十分尊敬。(金先生是作者选修课的教师。)四、人物介绍金岳霖先生,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家。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历任清华、北大、西南联大教授。他是把西方现代逻辑介绍到中国的主要人物,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许多逻辑学者。五、简要介绍西南联合大学(多媒体展示图片)六、课文分析1、思考:作者写出了金岳霖先生怎样的个性?明确:有趣。2、问题探究:金岳霖先生的有趣体现在哪里呢?有哪一处或几处描写给你印象最深?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讨论。)3、多媒体课件以及板书配合归纳明确:金岳霖先生是位有趣的教授:1、奇特的外貌:帽子、姿态、眼镜、衣着。2、奇特的行为举止: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好范文解忧愁11/28蚤;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3、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幽默的答问──以稀奇古怪的问题回答。稀奇古怪的提问。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4、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5、对友情独特的珍惜:林徽因死后,他还给她过生日;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不再风趣幽默。6、对生活独特的热爱:“谁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介绍金岳霖与梁思成以及林徽因之间的友谊,从中体会金岳霖的重情一面。(多媒体展示三人合照。)好范文解忧愁12/28概括金岳霖是个怎样的人?明确:金岳霖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口头作文训练:请你把有趣的老师描绘出来,注意抓住人物富有代表性的特点。(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后请代表发言,学生猜。)小结:“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风采。每当那率真、怪诞又满腹经纶的金岳霖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就会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挂上我们的嘴角。七、布置作业仿照本文把有趣的老师或同学写一写。高中优秀语文教案【第三篇】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4、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心普通人。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好范文解忧愁13/28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走近老王(投影画像)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从画像上看,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刚才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说得也不错。这幅画中的主人公叫老王(板书课题作者),从题目看,这是1篇写人的文章。老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同学们刚刚对他的描述是不是和作家杨绛写的相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王》去进一步了解这个人物。2、简介作者(多媒体展示)二、认识老王:生速读课文师:刚才看了老王,现在又读了老王,老王在你的心中有没有留下了新的印象?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1、老王是苦人。学生迅速浏览课文,谈谈自己对好范文解忧愁14/28老王的印象。(多媒体展示)⑴生活艰苦。明确:课文前面四段,主要是介绍老王的基本情况。老王一辈子艰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这些说明他的生活艰难。(板书:生活上--条件艰苦)⑵精神凄苦。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了解到老王的处境艰难,有人说,生活苦不算苦,就怕心苦。老王的心境如何呢?(内心的痛苦和孤独)能结合课文具体谈谈吗?明确:失群落伍、单干户、没亲人、不老实--被人瞧不起,没人搭理……(板书:精神上--内心凄苦)2、老王是善人。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老王的艰难与辛苦,不只是反映在生活上,还体现在精神上。可以说,老王是个不折不扣的苦人--贫穷卑微,是社会中的弱者,他是不幸的,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逆境中依然保留纯朴善良的品质。明确:老王的善良也有许多表现,'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
本文标题:2022年度高三语文必修课复习教案参考【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26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