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语文教案【汇编5篇】
写作好帮手1/24高二语文教案【汇编5篇】【导读】这篇文档“高二语文教案【汇编5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语文高二语文教案【第一篇】教学目的(1)学习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作者借古喻今的政治见解;(2)掌握对比论证法在全文中的作用;(3)学习本文词采华丽、千变万化的语言特点,处处重复却不给人以累赘之感,句句相似却又没有雷同之嫌;(4)着重识记并理解“蒙、因、絜、爱、余烈、弱”等词的含义;(5)理解“制、亡、利、固”4个多义词的不同含义。背诵课文最后三段。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2)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写作好帮手2/24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教学难点:以叙史来对比论证。教学设想:(1)以诵读促理解,以理解促诵读。(2)本文文言词汇丰富,注意引导学生识辨积累。(3)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重点学习1─2节。教学步骤:一。简介作者及课文写作背景、释题、明确文体。二。⑴对照注释自读第一节。要求读准字音,先默读,再朗读。⑵指名朗读,学生老师评价。⑶再读课文,划出疑难。⑷质疑,讨论释疑。⑸要学生说出本节活用词、通假字。⑹齐读课文第一节。请同学概括大意,教师板书。三。1、用学习第1节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第2节。2、解释加点字(出示小黑板,学生口答)写作好帮手3/24⑴蒙故业⑵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⑶宽厚而爱人⑷相与为一⑸赵奢之伦制其兵⑹秦人开关延敌⑺延及孝文公四。自读第三节,方法同一、二节。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3─4节,背诵3─4节。教学步骤:一。齐读1─2节,体会语言特色,板书1─2节内容。二。检查自读第3节情况1、指名朗读第3节,要求注意下列字的读音(蒙)恬藩篱黔(首)隳(名城)2、对朗读给予评价。老师范读。学生齐读。3、质疑,讨论释疑。4、要学生说出本节的通假字、活用字、古今异义词。5、解释加点字(出示小黑板,要学生口答)⑴奋六世之余烈写作好帮手4/24⑵铸以为金人十二⑶士不敢弯弓而报怨⑷因河为池⑸俯首系颈,委命下吏⑹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注意句式)三。指导背诵,概括大意。1、结合课后练习二(1),指导背诵,加深课文理解2、概括段意,教师板书。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四。1、对照注释自读第4节,注意下列字的读音牖猗蹑氓2、指名朗读、评价、教师范读。3、质疑,集体释疑。4、出示小黑板,请学生口答加点字的用法及意义。⑴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注意句式)⑵赢粮而景从⑶天下云集而响应⑷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5、齐读课文,概括段意教师板书。6、根据课后练习二(2)提示,指导背诵,加深理写作好帮手5/24解。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五。作业(早或晚自修完成)1、继续背诵3─4节,(注意心到,口到,耳到)2、自读课文第5节。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第5节,总结全文教学步骤:一。指名背诵3─4节,给予鼓励。二。学习第5节1、出示小黑板,翻译句子和加点字,口头完成,检查预习情况。⑴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⑵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⑶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根据检查情况,要求学生质疑,释疑。3、指名朗读、教师评价、教师指导朗读(参见教参P170有关朗读语气提示)4、教师范读5、指导背诵6、学生概括本节大意,明确结尾句在本文中的地位写作好帮手6/24三。1.引导学生看板书,结合课题思考,认识本文“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的特色。2、找出课文中的对比,寻找各组对比之间的关系,并用图表示,并分析运用对比对论证中心论点的作用。3、朗读课文,找出骈句,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本文“赋体文心”的特色。四。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三(多义词)板书:兴孝公:崛起(前361─前338)第1节惠文武昭襄孝文,庄襄:发展(一)兴亡过程(前337─前247)第2节以史始皇统一全国(前246─前210)第3节论证亡二世:灭亡(前209─前207)第4节(二)灭亡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第5节高二语文教案【第二篇】《马嵬》教学目标1、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诗风格2、学习本诗叙事、表现等手法3、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写作好帮手7/24教学重难点1、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2、诗歌蕴涵的寓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新,是科学的灵魂,亦是文学创作的灵魂,李商隐《马嵬》诗在叙事立意都极具特色。二、写作背景介绍参见课文注解,但要明确马嵬事变内容三、疏通诗意1、对照注释,理解诗意。2、解释重点词语。更:还有;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笑:嘲笑;如何:为什么四、诗歌欣赏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问1: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写作好帮手8/24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问2: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问3:“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问4: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问5: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对比3、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写作好帮手9/24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问1: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问2: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4、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问1: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问2: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5、小结上面讲内容的过程,先有“马嵬之变”,写作好帮手10/24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倒叙,从整体上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五、对比、倒叙和讥讽都是本诗的特点,请同学们当堂诵读并背诵全诗,领会其特点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用法。2、学习本文严谨的议论结构。3、学习本文布局谋篇的特点。4、本文是史论,是借古讽今之作,理解文中阐发的“盛”“衰”;“得”“失”;“成”“败”;“损”“益”;“兴”“亡”的道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的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德育目标:1、明白“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写作好帮手11/242、理解“谦受益,满招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的启示。教学重点:1、文中关键字、词、句。2、文章议论思路。3、如何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内容与题目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引申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举出所学过的欧阳修的文章。(《醉翁亭记》)。2、与《醉翁亭记》对比导出《伶官传序》(如果说《醉翁亭记》通过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通过勾勒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来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的话,那《伶官传序》则是通过写后唐庄宗接受和执行其父亲遗命等一串故事,通过总结宠幸伶人这一教训,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3、由学生介绍欧阳修。写作好帮手12/244、关于序。5、背景介绍。二、学习新课。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正音。2、共同研讨:共同翻译全文,解释个别词,字义,说明特殊用法,疏通文意。3、再次齐读课文,教师指导:①读出重音,体现这种强调的意义来。(岂非人事哉,“得失”“人事”等)②读出节奏,体现出文气的急切舒缓来。(“方其”领起下面分句一气贯通,有声势,不可一世的气概。)③读出对比,体现出文章的抑扬变化来。④读出玉器,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来。三、研讨本文严谨的思维线索。1、思考,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并用现代汉语表述。(虽由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成败,由于人事。)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度到分析中去的?(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过度:庄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3、简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4、作者从论证角度看,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写作好帮手13/245、作者从庄宗得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的结论?(“皆自于人”,“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6、用现代汉语将作者的这些结论说说。(“谦受益,满招损”,“防微杜渐”“以史为鉴”“力戒骄奢”“励精图治”“居安思危”)7、小结: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一条严谨的思维线索,它按照“提出论点——例证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议论,中心突出,结构严谨。8、处于北宋时期的欧阳修,为何要写《伶官传》呢?并冠以短序?9、师结:以古喻今,告戒当时的统治者,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于表面的繁荣。四、课堂延伸:1、思考: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从庄宗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小事不小,玩物丧志,事在人为,以古为镜)2、总结:古人说得好:以铜味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要谨记:忧劳兴国,逸豫之身的道理,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再重复古人的悲剧!写作好帮手14/243、课后作业:①掌握课文中特殊的文言句式。②掌握关键字、词。③背诵此文。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第四篇】《项脊轩志》教学目的1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顾”“稍”“置”“去”“归”等的用法。2学习文言文中词类现象(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3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4分析归有光散文的一般特点。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归有光散文的特点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目标:解题,介绍作者,读课文,讲解第一段。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本课是1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佳作。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把“喜”和“悲”的感情抒发得委婉动人,感人写作好帮手15/24至深。二。介绍作者:归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颇受委屈。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在文学上,因作者仕途多舛,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
本文标题:高二语文教案【汇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271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