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桃花源记》教案【范例4篇】
好范文解忧愁1/18《桃花源记》教案【范例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桃花源记》教案【范例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桃花源记》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美读直至背诵课文。2、整体把握在课文内容。3、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第一课时),多媒体教学情景引领,把握两个问题切入,背景交代,主题呈现,拓展延伸。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理想生活和社会的渴望及对现实的否定,引领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美好的今天。教学重点、难点:1、集中研讨桃花源内的美景及人的生活状况。好范文解忧愁2/18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故事的寓意教学方法:朗读、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有人说,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陶渊明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可是他笔下的桃花源却美丽得神秘,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它。二、学生美读课文,调动情感,引领思绪。三、美图展示,学生齐读,调动想象思维:桃花源给了你怎样的印象?1、文中哪段文字是对桃花源自然风光的描绘?请展开想象,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描绘一番(强调不能是翻译)。用什么词加以形容?(生找出后读)教师点拨:进入桃花源,渔人惊呆了,展现在眼前的是,平坦而开阔的土地,香花野草遍覆其上,房屋整齐有致,美丽的池塘有鱼儿欢悦,恣意地畅游,是桑林竹树间鸟儿啁啾而鸣,尽情欢唱,田间的的小路悠远绵长纵横交错,村落间鸡犬声彼此相闻……(预设:花瓣纷飞、绿水潺潺、嫩草柔柔、桑郁郁、竹森森小路悠悠)这是一幅宁静的、好范文解忧愁3/18淡远的、美丽的、优美的、祥和的、古朴的……田园风景画。生齐读。2、这样美的去处,这里的人们生活的如何呢?跳读:看桃花源的人是一番怎样的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学生表达。教师点拨:男男女女往来耕作,乐其业;老老少少无忧无虑,安其居。人们过着自食其力,自给自足的生活,并且自得其乐。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其间以问梳理第二段内容:⑴为什么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⑵你认为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叹些什么?⑶渔人与桃源人的的对话是怎样的?⑷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3、这样美丽祥和的社会之所在,今天通常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世外桃源。请解释。4、既然是幻想的世界,又如何理解作者的有意虚构,用意何在?哪些语句,文段有所流露?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社会平等,人民安居乐业,生好范文解忧愁4/18活得自由快乐,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这在当时不可能存在,由开头的“忽逢”“遂迷”“未果”及后来渔人的寻而未得暗示桃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种种描写为桃花源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表面写其隐蔽,实质以其虚幻的,不可能的暗示当时社会的黑暗,寄托了作者对自由的幸福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和心声。四、背景交代:本文大约写成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作者57岁时。当时的统治者内部互相倾轧,战乱频繁,加之统治者日益加重对人民的盘剥和压榨,给百姓造成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的惨象,陶渊明对此深有感触,对当朝者的不满加深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又无能为力,只能逃遁,选择远离。只好借助文字抒怀。五、我眼里的陶泽令。由于他对现实对社会对人生对生死的彻悟,由于他的博闻强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他清高傲骨,不媚流俗,他不愿在腐白的官场蝇营狗苟,不愿与浊世同流合污,他炒了俗世,救赎自己,选择做一介自由的农夫,投身于自在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早在《爱莲说》中,我便钦慕他作为隐士的特立独好范文解忧愁5/18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又艳羡他悠闲自适的那份惬意。他爱菊还嗜酒,他说“我醉欲眠卿且去”,又让我懂了他的率真与自然……xx后世的人们尊崇他:孟浩然、李白、杜甫赞美他的诗句呈现xx《桃花源诗》呈现六、小结:走出这个亦真亦幻的世外桃源,我不得佩服作者的醉翁别意,他让我们不得不审视我们的生活和生活的时代,而我要说的是热爱生活,珍惜今天。七、作业:1、背诵全文。2、背诵陶渊明其他诗作。3、日记记录收获。八、板书设计:桃花源记陶渊明景之美优美宁静祥和和平自由幸福世外桃源人之美热情好客,民风淳朴。人之乐趣桃花源记教案【第二篇】一、教学目标好范文解忧愁6/18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字词与基本内容。3、对文章所写社会现实与社会生活有所了解。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2、提高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2、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兴趣,在比较阅读中品鉴文言文。3、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生活。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入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1、学生对文章字词的理解是通过朗读及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好范文解忧愁7/182、学生对文章基本内容及主旨思想的分析主要通过课堂讨论来完成,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3、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基本方法的掌握主要通过教师讲授与课堂实践来完成,在实践中掌握与运用方法。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从《消失的地平线》中对香格里拉的描写,引导学生走进“世外桃源”。2、引导学生说一说“你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样子”。导语:英国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虚构”了一个叫“香格里拉”的东方城市,那里有着旖旎的风光、蔚蓝的天空和纯净的土地,是一个宁静、安逸、悠远、知足、明朗、和谐的理想归宿。人们常常将自己理想中的居所成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是怎样一个地方呢?为什么说它在“世外”呢?让我们一起跟随陶渊明的脚步,探访那片神秘的土地。设计意图从学生较为熟悉的作品入手,有助于学生走进将要学习的课文,并初步感知“桃花源”的内涵。好范文解忧愁8/18(二)疏通文意1、教师范读,帮助学生读准字音。2、学生自读课文,尝试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3、逐句疏通文意,教师进行纠正和强调。设计意图本文注释较为详细,让学生先结合书下注释、运用所学方法疏通文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课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具有具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帮助学生纠正和强调重点文言字词有助于学生文言词语的积累,同时也为理解文章做好铺垫。(三)理解内容1、梳理行文线索。(1)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不同片段。(2)为故事的不同片段拟写小标题。发现桃花源——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2、走进桃源生活。教师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探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归纳,引导学生明确桃源人的生活及处世态度,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1)渔人进入桃花源后,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从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两个角度去思考。)(2)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村中人是如何对待渔人好范文解忧愁9/18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3)桃花源中的人“避秦时乱”之后为何“不复出”?渔人“——为具言所闻”后,桃花源中的人“皆叹惋”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行文线索的梳理与文章细节的探究,学生可以从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对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有所理解,为明确文章主旨做好准备。3、明确文章主旨。(1)带领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桃源生活。陶渊明为我们呈现的桃花源是一个他心中的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2)引导学生明确文章写作主旨。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的理想社会,描写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幸福生活图景,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隐含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抨击,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设计意图在“理解内容”这一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明确文章主旨变得水到渠成,有利于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好范文解忧愁10/18(四)拓展比较1、文意理解。(1)学生自由朗读《秦时妇人》。(2)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简要疏通文意,进行口译。(3)学生逐句翻译文章,教师进行点拨和纠正。设计意图《秦时妇人》字词难度不大,由学生自读、自译,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快读阅读的能力。2、勾连回顾。(1)引导学生由《秦时妇人》联想到《桃花源记》,并初步发现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2)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比较阅读的意识。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调动已学内容,为后面比较阅读打好基础。3、方法讲授。(1)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提出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角度。(2)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给予方法指导。方法点拨:文言文比较阅读可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1)文章内容;(2)中心主旨;(3)写作手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已知联系到未知,有助于学生迁移运用已学阅读方法,同时“降低”比较阅读的陌生好范文解忧愁11/18感和难度。4、方法应用。(1)学生结合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和要点,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就《桃花源记》《秦时妇人》进行比较阅读,发现其中的异同。(2)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设计意图《桃花源记》《秦时妇人》两篇故事架构“大同小异”,但表达主旨、表达方式“小同大异”的文章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掌握方法。5、小结。教师在学生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角度。设计意图小结回顾,有助于学生夯实本课重点。(五)布置作业拓展迁移:课后运用所学方法,从比较阅读的角度,分析《桃花源记》和《乙亥北行日记(节选)》的异同。设计意图再阅读1篇与《桃花源记》有相似之处的《乙亥北行日记(节选)》,可以帮助学生迁移所学方法,能够在“旧文章”中有“新发现”。桃花源记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好范文解忧愁12/18(一)知识目标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二)能力目标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三)情感目标训练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再现桃源,感知桃源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3、品读法4、复述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桃源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教师展示有关战争的图片)师:你能读懂他们的眼泪吗?生:对战争的控诉。师:是啊,他们的泪水中也充满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战争的恶魔四处流窜,人们却总想找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之地生好范文解忧愁13/18活。在中国,有一群人在秦朝时代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起,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那里生活,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这个隐匿了五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世界,去感受它的神奇吧。二、作家作品简介多媒体显示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关于作品:《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的序文。三、辨明字音:阡陌遂迷骥郡诣邑人间隔语云便要还家垂髫俨然四、初识桃源1、教师放范读录音,学生边听边结合画面欣赏,进入意境。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韵味。好范文解忧愁14/18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节奏要准。五、叙述桃源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线索。2、教师抽学生复述课文。六、感知桃源1、学生分组讨论,说说桃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找出课文中描写桃花源景色的句子,学生品读。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桃源人生活的句子。七、再现桃
本文标题:《桃花源记》教案【范例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348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