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登泰山记》优质课教案
参考资料,少熬夜!《登泰山记》优质课教案【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登泰山记》优质课教案”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教学重难点:领会景物特征,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工具:电脑多媒体设备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文章内容,领会冬季泰山特征一、导语激趣(媒体展示“五岳独尊”为背景的课题)名山大川向来备受文人骚客旅行家冒险家挑战者的欢迎,有“五岳独尊”之誉的泰山也不例外。泰山素以“雄”著称,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代帝王尊崇它,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历代文人礼赞它——孔子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妙悟,这些无不激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清代文人姚鼐就曾经冒着风雪不远万里赶来登山并给我们留下了1篇脍炙人口的《登泰山记》。二、作者简介(课件展示)《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安徽桐城人,著名的散文家,清代桐城派奠基人之一。曾任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四库全书馆纂修竺职。辞官后,先后在江宁、扬州等书院讲学四十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九经说》等书。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他的文笔雅洁、严谨,自成一格。桐城派: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的发展,形成完整的理论,三人并称“桐城三祖”,姚鼐被称为领袖,他秉承了“文道合一”的主张,讲究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长,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写景散文尤有独特成就。三、整体感知1.熟读课文,概括各段内容明确: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地理位置。参考资料,少熬夜!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第三段:主要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小结:文章思路:交代泰山位置——记述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循序渐进,一线贯穿。文章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登山和观景,作者通过所感所见从不同的视角写了风雪中的泰山特点。2.再读课文。本文是1篇游记,请思考:①本文从登山到观景一共有几天的游程?明确:两天。依据一:运用天干地支和书下注解推出丁未和戊申两天的具体日期。依据二:第三段中游者登上山顶后所观之景是“晚日照城郭”,而第四段中写“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由此可推出他们在山顶宿了一晚,而且极有兴致。②登山路线如何?(展示登山线路)明确:有两条。一条是作者与友人从泰安南麓登——中谷——中岭——西谷——山巅(全程45里);一条是古人登山路径既从泰安——东谷——天门(山巅)四、具体研读㈠分析第二段1.请一生读,师生评价。2.此段泰山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明确:首先,泰山是古老而险峻的。依据是:第一,作者不畏风雪不远万里不放弃机会,可见倾慕泰山已久,足见泰山的魅力;第二,既然泰山上有石级,有郦道元、古人、世人的记述传闻,沿途有名胜就知其古老闻名了;第三,山路上“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更是令人胆颤心惊;其次,泰山是雄奇高远的。石级“七千有余”已显其高,全程45里,其远不言而喻;山顶上落日、白雪、青山、流水、城郭,尽收眼底,好一幅绚丽壮观的夕照图,怎不神奇?㈡赏读第三段1.大家放开声音读,老师巡视。2.泰山日出景象,提问:泰山日出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明确:泰山日出场面壮阔宏大,景象变化多姿,绚烂多彩;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示给读者一幅雄伟壮丽的奇景。(学生回答后展示日出经过)待日出——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主观心情:满怀逸兴,心情急切盼日出)参考资料,少熬夜!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自亭东足下皆云漫。(四周迷蒙为日出作铺垫)日将出——稍见山峦微露,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聚焦云色变幻)日正出——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兼绘日色云状)日已出——西峰“降皓驳色”“而皆若偻”(掉转镜头扫描承照阳光的山色山形)小结过渡:此段景物描绘极有层次性,手法高妙——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比喻生动有趣,给人以想象的依托。文章写到此,泰山的详景应该已经见到了,那么文章最后两自然段有什么作用?㈢分析最后两个自然段(分析后放映泰山雪景,从图中进一步体会泰山冬景特点)从行文看,最后两个自然段对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是略写。这些静物无论在哪个季节都能看见而且是人人皆知的,所以作者略写。但作者略写这些仍让其发挥了作用:写人文景观突现了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风雪中不在道旁的石刻“皆不及往”,交代了冬季泰山的安静险峻,也给游者留下了一丝遗憾。从写法上看它与第二自然段相照应,行程有始有终,文章脉络清晰。补写将泰山的特点进一步完整的表现出来而不显罗嗦。第五段写自然景观更见作者功力。这一段完美地写出了冬季泰山的特征,这段写景补充让人对冬天泰山的了解更全面。先看三多三少:石与土,石头较之于土坚硬,显得刚劲有力,多石少土,突出了泰山的阳刚之气;平方意为方方正正,有棱有角,而圜则显得柔和流畅,少了伟丈夫的气概,多平方少圜,泰山雄伟之势自出;杂树给人零乱之感,松却傲霜斗雪,令人钦佩,风雪中那生长在石头罅隙里的松树,屹立在泰山之巅更显得庄严肃穆,泰山也因此平添十分魅力。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给了泰山一种晶莹凝固静穆的美;“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则写出了大雪中泰山的人迹罕至和安静神秘。这是作者游山之后对泰山的总体印象。此段并非只为体现桐城派的考据特色,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不可缺少。总结过渡:冬天泰山作者登上去了,雪后天晴的泰山、积雪后的泰山日出和积雪中的泰山给了作者独特的感受,也给了我们美的享受。既然作者是从第二段开始登山,那么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否是多余的?㈣分析第一自然段(展示泰山地理)明确:文章开篇介绍“泰山之阳”“其阴”“古长城”“日观峰”的位置由面——线——点为下文的描参考资料,少熬夜!写登山所见营造氛围埋下伏笔;也正因为泰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景观才吸引着四方游客,吸引着作者顶风冒雪而来,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没有此段后面的内容就显得突兀而模糊。总结:本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用笔巧妙,貌似闲笔却无一处闲笔;详写处浓墨重彩生动形象,略写处一笔带过却又紧扣事物特征,这是本文的写作艺术之一——章法严明剪裁得当。第二课时教学重点:领会本文语言特色,掌握基础知识导语:这篇山水游记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色,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放映与文中有关的泰山景观)上节课我们对课文巧妙而严谨的行文已有所见识,而有人说登泰山记是1篇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优秀散文,达到了晶莹澄澈明润无暇的境界。那么你的观点呢?一、请说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作赏析㈠句子:⑴“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一句话就清楚地交代了一长段复杂的旅途生活。简洁生动地点出了季节、路程,并照应了第一段的古长城。四个动词用得更是形象传神:风雪言“乘”,好像作者驾驭风雪,比“冒”“顶”多一份主动;河言“历”,山谷言“穿”,城墙言“越”,不仅符合描写对象的特点,而且准确生动,富于变化,写出了作者千里迢迢赶来登山的迫切心情。⑵“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用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有神;“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用语新颖、传神,形象、生动。⑶“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设喻形象。“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使人感到一种宁静气息;“若带”以小喻大,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⑷“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句写的是旭日初升时从日观峰俯瞰群山参考资料,少熬夜!所见的景象。“绛皓驳色”写色彩,抓住了时令特点(山上都是积雪,故而被日光照着的地方是红色,未被照着的地方是白色);“而皆若偻”以拟人手法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烘托出日观峰的雄伟气势凌驾于群峰之上。㈡段落:⑴山顶所观极有层次——由上而下“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壮阔)“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雄浑)从远到近——“半山居雾若带然”(高峻)⑵日出过程描绘按时间顺序极有层次(略讲)二、总结写法特点:1.写景抓住特征,巧妙烘托。2.语言简洁,描写生动传神小结:本文无论从清晰的思路,还是简洁明净的语言,亦或是色彩鲜明、生动的描景,都可见桐城派古文家锤炼语言的功力,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三、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用现代散文的笔法描绘出作者在泰山之巅看到夕阳晚照图或日观亭上所见的旭日东升图。时间:10分钟。字数:300字左右。(10分钟后交流)(对照网上下载的文章做评价)四、课后作业:阅读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上网查找今天泰山有关景观的文字报道,比较后思考:泰山的生态环境有何变化?五、基础知识检测(见课件)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C)A.汶(wén)水南麓(lù)B.樗(cū)蒲石磴(dèng)C.瀑(pù)水石罅(xià)徂(cú)徕须叟(yú)2、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1)极天云一线异色(A)A.尽B.尽力C.至多D.非常(2)绛皓驳色,而皆若偻(D)A.成分不纯B.辨正是非C.不允其议D.颜色错杂(3)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B)A.不正B.偏僻C.冷僻D.僻静3、下列各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1)最高日观以西峰,在长城南十五里(2)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4)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A.(1)(2)是山峰名,(3)(4)是亭名B.(1)(3)指山峰,(2)(4)指亭参考资料,少熬夜!C.(1)(3)(4)是山峰名,(2)指亭D.(1)(4)指山峰(2)(3)是亭名4、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句是(D)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中谷绕泰山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C.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D.是日,观道中石刻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城”,外面一道为“郭”。“望晚日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本文标题:《登泰山记》优质课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610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