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 9.18勿忘国耻砥砺前行演讲稿范文(参考4篇)
精编资料,供您参考9.18勿忘国耻砥砺前行演讲稿范文(参考4篇)【前言导读】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9.18勿忘国耻砥砺前行演讲稿范文(参考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呢!勿忘国耻砥砺前行演讲稿1首先,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今天是什么日子?有的同学可能会说,今天只是一个周六,有的同学会说,和往常一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我要告诉大家:今天是202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大规模武装侵华的开始,中国人民由此进行了长达14年的抗战,直至最后的胜利。这一天,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心上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疤,是凝聚了千万中国人民血和泪的起点!90年前的今天,日本关东军向沈阳发起突袭,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华儿女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浴血奋战,国耻难忘,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当铭记于心!那时候的中国,武器落后,政局动荡,但是,中华儿女并没有就此屈服,他们举家出动,竭尽全力力量支援抗震。可日军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残忍,他们对中国发动了无数次大规模的进攻,日军所到之处,尸横遍野,到处都是哭声和撕心裂肺的叫喊声。他们无恶不作,犯下了令人发指的滔天罪行。但这并没有打倒我们的英雄先辈,他们本着“与国共存亡”的信念,浴血疆场,终于在14年后,战胜日军,捍卫了中华民族的疆土和尊严,用鲜血为我们来之不易的今天奠定了基础。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奋发向上,努力学习,努力让自己成为国家栋梁,我们也应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将先烈精神永远铭记于心!同学们,就我们一起努力,就像周总理说过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勿忘国耻砥砺前行演讲稿2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历史组的XX,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九一八,我们一刻不忘》。今天是9月18日,一个特殊的日子,就在86年前的今天,1931年9月18日,日军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随后短短4个多月内,128精编资料,供您参考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在那之后,七七事变,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是我们可能都知道一些的“九一八”,而我们应该知道的“九一八”,远远不止这些。“九一八事变”前的1905年,日本就有“依靠目前铁道的经营,于10年之内将50万国民移入满洲”的《满洲经营策梗概》;东亚经济调查局更是在日本各地举办“中国及满蒙事情讲演会”,煽动国内仇华、反华情绪。“九一八事变”的主要策划者之一石原莞尔只是日本关东军的中级军官,他与板垣征四郎在军部未下达命令、内阁持反对态度的情况下发动事变,事后却得到晋升。然而七七事变后,他又坚决反对扩大战争,后来逃脱了1945年的东京审判,甚至在战后自诩为和平主义者。他个人命运沉浮的背后,反映出的是日本国内军政宪政的危机和日本右翼复杂的背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采取了忍痛含愤,诉诸国联,弥合分裂,准备抵抗的方针,然而1932年国联召开了第二、三、四、五、六次特别大会,一再要求日本遵守国联决议,撤退军队,日本却拒不执行,并于1933年退出国联,随后各国纷纷发展军事以图自保,人类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平与安全而建立的国际联盟,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关于“九一八”,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了解和深思。孙歌女士在一次讲演中说:战争是国与国之间用暴力的、简单化的方式处理复杂问题的怪物,它将其背后复杂的国际现象遮掩了。我很赞成她的看法,对于“九一八”,我们应该知道“今天杀人未过百,磨快刀剑向明日”的累累罪行,应该不忘曾经的伤痛与苦难,铭记这部血泪史;我们应该知道“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慷慨激昂,应该不忘苦难中浴火涅磐的民族精神,铭记这部抗战史;我们更应该知道并去思考,为什么写下“千万敌人不足惧,只怕妻子生病时”这样柔情诗句的日本士兵,会成为战场上的杀人机器;“不惜化全国为焦土,以与侵略者做一殊死之抗战”这样悲壮的话语,在战争中意味着什么;为什么饱受那场战争伤害的人最后会说:“我希望中国和日本一直友好,不要再打仗。”勿忘国耻砥砺前行演讲稿3尊敬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铺开历史画卷,我们可以想像在一座历经五千年海水冲刷的小岛上一位饱经风霜的历史老人,孤零零的守精编资料,供您参考望着岁月的变迁,当年的硝烟弥漫,化作了今天的静默无言,当年的风起云涌,化作了今天的海枯石烂。他的臂膀依然坚强地背负着鲜红的旗帜,他的眼眸一直饱含着未干的血泪。放眼欲穿,这里广阔无垠,曾几何时,这里却是伤痕累累。1931年9月18日,正是这一天,一群恶魔踏着鲜血在这里登陆,他们一个个张牙舞爪,一个个手持钢枪,面对着手无寸铁的人们他们从不手软。他们像一群群饥饿的、贪婪的蝗虫,无情的吞噬着、践踏着这片土地——这块洁白无暇的玉!突然,人们觉醒了。他们要把这群恶魔赶出自己的家园!但是,一声喝令传来:“不许抵抗!”所有人都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乖乖的躺回了自己的被窝里。于是,这里沦陷了,成了恶魔的殖民地。于是,3000万同胞沦为了亡国奴。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惨剧!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历史,可以温故绿色作文网而知新。我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然而,正是失败伤痕和屈辱,才给了我们重新站立的力量!为什么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发展态势如此迅猛?就是因为他们的国民牢记了屈辱的历史!在日军侵韩纪念日那天,无论你是多么富有的日本人,在韩国都没有饭吃,没有店住,因为爱国情结深厚的韩国人,拒绝给曾经侵略自己的民族供应任何东西!今天,我们又重新谈起九一八,重新感受历史,重新找回中国人应有的尊严!勿忘国耻!中国人将永远背负着历史遗留下的伤疤!勿忘国耻!千百年的屈辱怎能一笑而过?勿忘国耻!前辈们的每一滴鲜血都将流入后人的体内!我们将继承这悲壮的历史,继承这不屈的精神,继承这任凭千百万年风吹雨打的,坚韧的玉石!朋友们,你们听!一曲雄浑壮烈的交响乐正在我们的脑海里演奏着,那正是一曲冲锋的战歌,正是振奋着亿万中国人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只有我们一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灵。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勿忘国耻砥砺前行演讲稿4昨天,是9月18日,离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侵占东北三省,已经整整过去85年。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黑暗的岁月之一,中华的大地被侵略者的刀枪精编资料,供您参考与炮弹践踏,国民政府却选择了沉默与不抵抗。没有政府军队的支持,东北三省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便被日本占领。但中华民族并没有放弃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的同胞们,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在全国兴起。中华儿女们高喊呼号,用枪杆子和笔杆子抵抗着,奋斗着。在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之后,我们终于迎来了一场完完全全的胜利。何其幸运,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没有饥饿与寒冷的威胁,也没有战火与硝烟的肆虐,我们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在许许多多人的关爱中长大。但我们应该始终铭记于心的,是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和谐与美好,离不开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从小到大,我们都被教导着学会爱国。但“爱国”究竟是什么?这或许是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林则徐曾有诗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诚然,这为国牺牲的豪情壮志值得每个人敬佩。但我们更多人只是千千万万凡人之中的一个。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将终其一生过着平淡的生活,并不能做出所谓惊天动地的爱国之举。我们很渺小。但是渺小并不等于微不足道。“爱国”,并不仅仅是“为国家肯付以全部”的万丈豪情,也可以是简单的一举一动。那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该如何作为,体现爱国之情?我认为我们能做的有以下四点:一、提高个人素质,培养个人修养爱国,首先要求我们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习生活中时时刻刻做好一个新时代的优秀中学生。保护校园环境,不仅是不乱扔垃圾,更是看到地上有纸屑时主动捡起。与人相处时,做到以礼待人,而不会恶言相向。学会遵守规则,而不能随心所欲。只有个人修养得到提高,社会才能有所进步。作为时代的青年,只有我们做好了自己,时代的未来才能更加光明。二、对生活要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一个人,只有先做到爱自己、爱家庭、爱生活,才有资格谈论“爱国”二字。生活的确有诸多不顺心,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我们将会遇到很多问题与挫折,或许是与亲人朋友的矛盾与争执,抑或是学业上的不尽如人意。命运诚然给了我们很多的挑战,但是困难并不能成为放弃的理由。即使我们已经或者将会遭遇失败,但我们应始终对生活怀有希望与憧憬之情,不颓废,不轻言放弃。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学会用热情与期待欢迎一切的未知。三、学会传承与发展精编资料,供您参考中华先祖给予了我们无数的瑰宝,有物质上的,亦有精神上的。在越来越现代化的生活中,很多来自过去的印记都被逐渐冲淡。但我们不该忘记的是汉文化中的精髓与经典。学会时时铭记,就像那句俗话说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四、保持清醒的头脑,拥有正确的是非判断力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有用正确的是非观。在网络平台上用激进的语言发表不负责任的情绪化的言论不是爱国,用自己的道德观与价值观绑架他人的言行也不是爱国。真正的爱国,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即使在舆论洪流汹涌而至的时刻,依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不一味肯定我们的所有,但也不盲目做出评价与抨击。我们为祖国取得的发展与进步感到骄傲,同时也留意身边的不足之处,对其做出诚恳真挚的评论。爱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也为一个更好的中国而奋斗。
本文标题:9.18勿忘国耻砥砺前行演讲稿范文(参考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657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