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我的教育观【热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我的教育观【热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我的教育观【热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我的教育观【第一篇】近几年来,我在班级工作中,值得欣喜的一点做法,就是完成了一种思路上的转变——从“保姆式”服务到“点菜式”消费。“保姆式”服务要有“保姆式”班主任。这样的班主任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细,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忙,忙课上,忙课间,忙室内,忙环境;三是烦,辛辛苦苦几年,终是空如许,反落得孤苦失落,惹人眼见心烦。“保姆式”老师“保育”出的学生也具有襁褓中婴儿的特点:一是靠,靠你喂他吃,靠你教他学,靠你替他做;二是娇,满身委屈,老师和学生都是他的出气筒;三是独,凡事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事后,我沉思,我究竟有什么错?我不停地问,问自己,也问别人。我不停地想,想自己的做法,也想别人的做法。我尝试着,让学生去想,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去实践自己的未知。直到近几年我才逐渐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教师就应该是教师,是授业的教者,更是传道的师者。班主任更应该研究传道之术,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学生的大朋友;是饭店的“老板”,更应是“侍者”。学生的受教育用商业宣传术语来表达,应该称为“点菜式”消费。要让学生到你的“菜谱”上点到可口的“菜”,班主任必须具有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博,博学多才,博闻强记。二是活,方法灵活,应变能力强。三是阔,心胸宽阔,有“肚里能撑船”的气度,放弃自己的师道尊严,与学生打成一片。四是正,身正,利于身教;理正,以理服人,公平合理。一位班主任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以自己的德高身正,到学生中间去,共同研究班级建设大计,设计一项活动,帮助一位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这些都是令人快慰的事。最近午休开始了,每年午休时的安全总是个大问题。在主题班会上,大家讨论了“中午我想干什么”这一主题。同学们各抒己见,如读书、下棋、看电视、玩游戏。接着又讨论“中午我应该干什么”,大部分同学回答,应该睡觉。最后讨论“中午我们最好干什么”,答案不言而喻。参考资料,少熬夜!所谓“点菜式”,并不是说学生点什么,班主任就给他什么。班主任应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意识。学生需要的,又是内容健康的,即使现在没有,我们也应该想方设法满足他们;有些低级庸俗的东西,要是现在已经有了,我们就必须马上把它们剔除。学生的“点菜式”消费,对班主任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班主任既应该是博士,又应该是导师;既应该是老师,又应该是朋友。试想,一位顾客满怀希望到一家餐馆就餐,点了几道自己喜欢的菜肴,一道都没有,这位顾客会有何想法?几道新菜上桌了,没人知道怎么吃,餐馆的侍者又不解释,顾客又会有何想法?好酒好菜都有,餐馆的老板和侍者却都板着脸,顾客又会有何想法?班主任和他管辖的学生本来就是矛盾的双方,任何一方强起来,必然抑制另一方的发展。班主任若放低自己的位置,成了“保姆”,那么学生必然被宠得得意忘形;班主任如果把自己当成王者、圣者、法律的执行者,学生往往就敬而远之,或阳奉阴违。采用开放式的像顾客点菜形式的管理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学生在朋友似的老师面前会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老师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孩子们的感染,陶冶自己的性情。学生是天真的、活泼的,像一张张雪白的纸,上面将留下什么样的痕迹,全凭我们指导着他们去写。写好写坏,老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想在每一张白纸上都留下整齐的字迹,每一位班主任都要不断地净化自己,充实自己,卸下“保姆”那副沉重的担子,用潇洒的身姿去迎接学生那“点菜式”的探求的目光。我的教育观【第二篇】为了解决堂纪律问题,我积极地去探究原因及对策。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与同事的交流,我逐渐认识到原因在于我的“威信”不够。而究其根有两点:一是我的性格使然,习惯一团和气,二是因为我的学生观有误,我把学生看作是绝对“最可爱最完善”的存在。而实际上学生就像稚嫩的花苗,可爱之余,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我用坚定的态度和严格的方式去处理。如果我认识不到这一点,学生就不会得到应有的帮助,我也就看不到自己作为老师,对规范他们行为,培养他们品格应当承担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一句话常在我耳边被提起,“学生是‘欺软怕硬’的”。当然这“欺软怕硬”是带引号的中性词,也就是只有老师态度强硬,学生才会真正听取老师的意见。其实何止是学生,这可以说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了,只不过在少不经事的学生身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参考资料,少熬夜!尽致。我把这个全新的学生观揣在心里,尝试着去“假装”严厉,去“学习”批评教育,把音量提高到令我自己都瞠目的高度,总之作为一只性格温顺的“兔子”,我披着“老虎”的皮,用自己的想象力,笨拙地去模仿老虎的“威严”,老虎的“强硬”。这样一段时间下,虽然也常常“破功”,但堂纪律的确有所改善。但我的心里萦绕着一个疑问。这个疑问很简单:如果我自己读小学的时候有一个这样的老师,我会喜欢她吗?人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威严的确可以让学生收敛嬉笑,但还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吗?可是“兔子老师”的堂连纪律都成问题,还不如“老虎老师”的堂呢。还有其它更好的选择吗?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我的堂上发生了这样一事。有一个学生时常打断其他学生的发言,发表无关的意见,完全打乱了教学节奏。再三提醒她先举手再说话也不见效。其实她是个聪慧的学生,但我实在是不喜欢她这个习惯,于是严厉批评了她,让她先站一会儿。等她站定,我继续说:“XXX,其实这节你一直都很认真,听得很专心,我一直都看在眼里。我现在罚你,不代表我觉得你不好。相反,我很欣赏你上的专注。但是我认为你随便说话的习惯不太好,提醒也没用,所以才让你站着,希望你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可以做得更好一点。你明白吗?”她是个耿直的小姑娘,用力地点了点头。接着忽然开始用衣袖抹眼泪,同样很用力,也很利落,仿佛只是脸上痒,用衣服随意擦一擦一样。我愣了一下,下面的同学反应过,说:“哇,XXX被老师说的话感动哭了。”我这才明白过。果然,她抹完眼泪,马上两腿并拢,挺直腰背,深吸了一口气,那坚毅的眼神好像是在告诉我:“老师,我准备好了。开始上吧。”于是,我又重新开始上。在接下的整整一节中,她再也没有随意说过话,而且积极地举手,声音响亮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一幕让我觉得颇为意外和惊喜。下以后,我反复回想起这事,渐渐领悟:“兔子老师”温柔有余,但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束手无策。“老虎老师”威严十足,但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教育学生既不需要“兔子老师”,也不需要“老虎老师”,而是一个懂得孩子心理、真心为了孩子成长的老师。你有心帮助孩子成长,那么在孩子出现行为偏差时,坚定而强硬地去向孩子说明原委和你对他的要求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你打心里爱着孩子,你就不会忽视他的努力和进步,也不会忽视他垂头丧气的内心,你会忍不住想办法让他打起精神。所以,“威严”不是扮演出的,而是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你帮助他们成长的坚定和决心。这参考资料,少熬夜!样,他们也不敢甚至不忍对自己的成长掉以轻心了。我这才明白,原一个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应该在脸上,而是应当深深根植于心底,虽不显形,却滋养着所有的教育过程。也明白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理智而人道的,充盈着深沉的思考和丰富思想的高尚感情,它区别于本能的爱。我的教育观【第三篇】记得第一天踏进小学校园时,恰逢下雨,我却没带伞。走到操场上时,忽然听到清脆的童声:“老师!老师!”我抬头看,有两个二三年级模样的小女孩打着一把小红伞兴冲冲地朝我的方向奔。还没等我回过神,小女孩使劲踮起了脚,费力地把伞往我身上扣。我笨拙地弯下了腰,让雨伞扣在我头顶上。她俩在伞下嘻嘻笑了,对我说:“老师,不带伞会淋湿的,快跟我们走吧。”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她们小心地把我“护送”到教学楼,然后朝我摆摆手说再见,便欢快地跑开了。留我在原地,感念着这一份突如其的温暖。这幅画面一直珍藏在我的心里。婴儿到这个世界,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个人,是母亲。而我进入小学教育世界,拥抱我的第一个画面,是这两个天使一般的学生。她们的热情助人,她们的笑眼盈盈,时常浮上我的心头,让我觉得温暖。从这一天起,这幅画面就成了我的教育生涯的底色、背景,哪怕是最辛苦的时候,也会有微甜的回味。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学生的认识是感性的、主观的:学生是善良的、天真的。他们活跃而有活力,乐于帮助别人。比起成人,他们对这个世界怀着更多的无条的热爱。而我,有幸与他们为伍,则应该用同样无条的爱去拥抱他们,爱护他们。所以,如果用一种动物形容,我大概是“兔子老师”,温柔顺和。一段时间下,我也与学生相处融洽,但是堂知识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问学生,学生说老师你太温柔了,对违反堂纪律的同学应该狠狠地惩罚,他们才会怕你。孩子虽小,但她说的话的确点出了关键问题,堂纪律不好,何以谈知识的学习?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我总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和关心,我舍不得对他们严厉,总是微笑着面对他们,哪怕是他们犯了错误。却忽视了,这个年纪的孩子并不缺少爱,或者说,并不缺少直接的关爱,自他参考资料,少熬夜!们的父母长辈。而在学校里,他们需要爱,也需要其它更重要的东西,比如知识的丰富,人格的完善。他们还年幼,并不能自发地去完善自己,想要实现这两个方面,老师的引导和规范是必不可少的。老师应该爱学生,但是本质上,爱学生,并不是老师存在的理由,学生的发展,才是老师存在的理由,才是一个老师能够给学生的最好的爱。那个时候每天睁开眼睛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做一个温和的老师,还是严厉的老师?太温柔,学生容易闹腾。太严厉,感觉到学生的距离感,心里忍不住怀疑,这样还如何谈得上关爱学生?必须说,我的天平是倾向于“温和”的,因为我的本性如此,这是我最自在的样子,无需练习。而“严厉”则是违背我天性的难事。但为了获得理想的教育和教学效果,我怀着“严师出高徒”的信念,踏上了对“严厉”的漫漫取经路。我的教育观【第四篇】所以我逐渐觉得,我应该努力做一名“大象老师”。“大象老师”深思熟虑,能为学生的发展筹谋;“大象老师”也宽厚善良,能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大象老师”更是坚定强大的象征,能让学生信任并跟随。而这时的学生早已不是我眼中“欺软怕硬”的“小鬼”了。我发现,学生的身体里,驻立着一座庞大的思维迷宫。倘若老师可以找到线索,就可以帮他们走出一定范围内的一条迷途,并且获得相应的宝藏——有益的体验和珍贵的领悟。但如果单刀直入,甚至横冲直撞,就有可能让孩子错失可以走出迷宫的宝贵机会,甚至陷入迷途,让自己思维或认知的某一部分在那个大迷宫里“游荡”而无所依靠。由此,我觉得无论是教学还是教育,都是一门迂回的艺术。需要我们教师在遇到一定的教学或教育情境时,时刻记得克服自己想当然的第一反应,才有机会去体悟这其中迂回的新奇与收获。有一次在一年级代别的老师上写字时,有一个学生忽然很急切地问了我一个很特别的问题。她问:“老师,铅笔有生命吗?”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愣住了,问她:“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她愤愤地指着身旁握着断铅笔的同桌说:“老师你看她,把好好的铅笔折成了这个样子。你能不能告诉我们,铅笔到底有没有生命?”那个拿着断铅笔的小女孩也睁大眼睛看着我。那一刻,我的脑子里像有一架高速风扇在运转,呼呼地闪过很多想法。甚至有冲动昧着自己的良心说,铅笔是有生命的。因为我有必要让学生知道,铅笔是需要好好爱护的具。可是,这不是事实啊,我连自己都骗不参考资料,少熬夜!了,哪说得出口告诉学生。我得要在让她们明白要怎么做和事实是什么找到一个联结点,让她们的思维找到一个畅通的出口,这样才能真正引导他们的行为。有了!我很干脆地告诉她们:“铅笔,是没有生命的。”提问的女孩眼中闪过一丝落寞。我接着说道:“但是,你们知道吗?铅笔,是用大树做的。大树,是有生命的,它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做成铅笔,让你们有笔可以写字。它们从一颗小小的树苗,长成一棵足够大的大树,至少需要十多年的时间,非常不容易。所以呀,虽然铅笔没有生命,但大树有生命,我们要像珍惜大树的生命一样珍惜自己手中的铅笔。”她们听得有些入神。那个折
本文标题:我的教育观【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797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