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中班科学教案精编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中班科学教案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中班科学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活动名称:1、激发幼儿对数的活动的兴趣。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的正确性和灵活性。3、引导幼儿学习7的形成,能手口一致地点数7个物体,理解7的实际意义,认读数字7。活动准备:1、活动前通过交谈让幼儿知道“买6赠1”的含义。2、准备有关7的形成的图片,玩具,如:小河里有6只小鱼,又游来了一只小鱼等。活动过程:一、组织幼儿观察玩具及图片,通过讨论初步学习6添上1是7。二、幼儿在一起玩一玩自己选的玩具,并相互数一数,说一说6个上1个7个,了解7的形成。三、借助其他东西进一步学习7的形成,理解7的实际意义,认读数字7(7像镰刀)。四、引导幼儿利用学具在桌子上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加深理解7的形成和实际意义。中班科学教案2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2、知道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幼儿保护青蛙的情感。教学重点: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学难点:小蝌蚪变青蛙的操作步骤活动准备:1、小蝌蚪成长过程操作卡(人手一份)2、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1)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2)模仿青蛙的叫声。参考资料,少熬夜!(3)师:你们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什么样子的?2、出示青蛙和蝌蚪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主要特征。(1)出示青蛙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青蛙的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四条腿。)(2)师: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出示蝌蚪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蝌蚪的特征。(黑黑的身体,大大的脑袋,细长的尾巴。)3、观看课件《小蝌蚪变青蛙》,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并分发小蝌蚪变青蛙的步骤卡片进行操作。(1)引导幼儿讨论小蝌蚪是怎样变青蛙,在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后教师把操作卡分发给每位幼儿。(2)幼儿分步骤操作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师巡回指导。(3)展示幼儿作品。4、与幼儿一起欣赏小蝌蚪变青蛙的视频,加深幼儿对小蝌蚪变青蛙成长过程的认识。5、教育幼儿要爱护青蛙。(1)师:青蛙有什么本领?(青蛙的本领就是捉害虫。)(2)师:那你们知道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捉多少害虫吗?(青蛙是捉虫能手,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保护了庄稼。)6、师:青蛙的本领这么大,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呢?活动小结:小朋友们,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帮我们保护庄稼,所以我们要保护青蛙,不能伤害小青蛙,不要去捕捉和吃青蛙,若看到有人捕捉青蛙和小蝌蚪要去阻止他们,好吗?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幼儿的情绪高涨,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短短活动运用了一系列活动方式,使得幼儿无暇分神,乐此不疲。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让幼儿对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有直观的影响,而且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学的重难点,并且进行了反复练习。在活动过程前,我还担心会出现混乱的现象,但在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用多媒体教学,并且掌握住了幼儿年龄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表现的参考资料,少熬夜!都很积极。二、不足之处通过这节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还需要提高,在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幼儿的操作时间较短暂,虽然有动手操作可是操作过程中幼儿的协作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如果让我在重新上这节课我想在活动中幼儿操作的环节可以让幼儿一整组进行分步骤的操作,加强幼儿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活动完成后可和幼儿进行小青蛙保护庄稼的故事创编,并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儿保护青蛙的意识。中班科学教案3目标:1、认识河蚌,了解河蚌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2、了解河蚌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准备:1、河蚌实物若干,饲养在自然角,供幼儿实际观察,河蚌的生活挂图。2、珍珠的形成过程图片或视频。过程:1、导入:小朋友们,前几天我们班的自然角里来了几位新客人,它们就是河蚌宝宝,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吧!2、教师出示河蚌,请幼儿触摸观察。提问:(1)河蚌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河蚌贝壳前端和后端是否一样,贝壳的外面有什么?(3)看一下蚌的两片贝壳的背面是由什么连接的?(4)河蚌在安静状态下和受到触动时,表现有什么不同?教师结合河蚌实物总结介绍:河蚌是生活在淡水水底的动物,2片对称的贝壳保护柔软的身体,贝壳的前端钝圆,后端稍尖。贝壳的外层有一条条以壳顶(靠近前端上方的突出部分)为中心的同心环纹,宽窄和颜色深浅相间,叫生长线,它的形成受环境条件影响,但不代表年龄。两片贝壳的背面由韧带连接,韧带有弹性,能使两片贝壳张开。在安静状态下,贝壳能微微张开,露出斧足,由于斧足的伸缩使身体前进;当遇到刺激时,斧足收回,两片贝壳就紧紧合在一起。3、结合河蚌的结构图,让幼儿边观察边猜测思考问题:(1)河蚌的口在哪里?它吃什么东西,是怎样吃参考资料,少熬夜!东西的?(2)河蚌有用吗?它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有什么用?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回答。4、结合幼儿的回答和珍珠形成图,介绍河蚌的作用。1)适合烧、烹、炖,有清热解毒、滋阴明目之功效。2)河蚌浑身是宝:河蚌是珍珠的摇篮,不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养育珍珠。除育珠外,蚌壳可提制珍珠层粉和珍珠核,珍珠层粉有人体所需要的15种氨基酸,与珍珠的成份和作用大致相同,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益阴、镇心安神、消炎生肌、止咳化痰、止痢消积等功能。将蚌肉和蚌壳分别加工、蒸煮消毒和机械粉碎,即可制成廉价的动物性高蛋白饲料,喂养动物。5、观看珍珠的形成过程图片或视频,加深对河蚌的认识。教师提问:1)珍珠是在那种小动物的肚子里长出来的?2)你喜欢珍珠吗?为什么?3)我们如何来保护它?6、教师小结。提醒幼儿要爱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让小动物们都能快乐地生活、生长。中班科学活动教案4活动目标:1、探索动物睡觉的秘密;2、尝试用动作表现不同动物的睡觉方式。活动准备:1请幼儿收集有关介绍动物睡觉的图书、图片,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2、幼儿用书第三册第22页活动过程:1、与幼儿谈话:小朋友,你是怎样睡觉的?让幼儿说一说、做一做。2、那么你知道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启发幼儿说出家养的小动物睡觉姿势(猫、狗······)3、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动物睡觉的秘密。(1)请幼儿分组活动,观看有关动物睡觉的图片、图书,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2)讲故事:动物怎样睡觉?4、游戏“谁在睡觉”(1)看谁找得快:请幼儿仔细观察挂图,找出正在睡觉的动物。参考资料,少熬夜!(2)看谁说得对:请幼儿说出蝙蝠、老虎、丹顶鹤等动物是怎样睡觉的。(3)看谁学得像:教师说出动物的名字,请幼儿模仿动物睡觉的姿势。5、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三册第22页,看看讲讲小动物是怎样睡觉的。6、教师可引导幼儿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正确的睡眠姿势。教育幼儿热爱小动物。活动延伸: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模仿动物睡觉的姿势,比一比看谁学得像。
本文标题:中班科学教案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896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