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兰德培训中心)
您的徽标1您的徽标2“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十七大报告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您的徽标3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一部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趋势第三部份循环经济的理论实践模式第五部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㈠发展循环经济的世界背景㈡发展循环经济的中国背景您的徽标5环境污染问题,使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趋严重1、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之一:环境污染马斯河谷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水俣病事件米糠油事件四日市哮喘事件骨痛病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您的徽标6美国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的活动,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我们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1962年揭示了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揭开了环境保护的序幕。您的徽标7工业文明带来的危机引发了深刻的反省……您的徽标8当今世界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和损耗3、酸雨污染4、土地荒漠化5、人口激增6、水资源危机7、森林植被破坏8、生物多样性锐减9、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10、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SEI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程国有中共青岛市委党校9321世纪的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⑴人口膨胀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世界:60亿(1999.10.12)→90亿(2050);每年净增人口6000万。中国:12.95亿(2000.11.1);每年净增人口1000万。SEI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程国有中共青岛市委党校10⑵能源危机世界:三大化石能源目前占全球使用能源总量的90%;发达国家消耗量每5-10年翻一翻,2050年基本耗竭。中国:总储量在世界距第三位;人均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煤炭只能开采80年,石油只能开采20年,天然气只能开采30年。SEI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程国有中共青岛市委党校11⑶森林面积锐减世界:1950年以来全世界的森林已损失过半;每年的造林面积仅为砍伐面积的1/10左右。中国:“九五”期末森林覆盖率16.55%,世界平均水平为25%;人均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危害: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增加,气候异常,物种消失,温室效应加剧。SEI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程国有中共青岛市委党校12⑷土地严重荒漠化世界:荒漠化面积达3500万km2;现在每分钟就有1公顷土地荒漠化。中国:目前荒漠化面积达26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7.3%;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扩展;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危害:破坏土地资源,气候异常(沙尘暴),物种消失,使人类、动植物失去生存的家园。SEI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程国有中共青岛市委党校13⑸自然灾害频发类型:旱涝、海啸、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下沉等。危害:1995年全世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800亿美元,导致50多万人死亡。地面沉降情况:上海目前的地面沉降速度是1cm/a;西安20年来地面沉降了1-2m;苏州的地面沉降问题也非常突出。SEI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程国有中共青岛市委党校14⑹淡水资源日益枯竭世界:淡水量占2.5%,人类能够利用的淡水约占其11%;20亿人口淡水资源不足,10亿人饮用水不合卫生要求,每年有1200多万人因水污染致病而死亡。(水—20亿生命之所系)中国:全国668个城市(1998年底)中缺水城市达400多个;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量1/4的。苏州:人均水资源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4;部分河流污染严重,太湖呈现了明显的富营养化趋势。SEI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程国有中共青岛市委党校15⑺温室效应加剧温室效应的概念:温室气体产生的保温作用。现状及趋势:温室效应逐渐加剧,地球温度不断升高;20世纪气温上升了0.3-0.6℃;30年后还要上升1.5-4.5℃。原因:CO2浓度平衡失调。主要危害:气候异常、物种灭绝(200种/天)、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情况:在未来的1000-2000年内,海平面将升高7-8米。SEI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程国有中共青岛市委党校16⑻臭氧层破坏臭氧(O3)层概念:地球的保护层。破坏原因:人类广泛使用和释放氟氯烃CFCs类物质。现状及趋势:1985年,人类在南极上空首次观察到“臭氧空洞”(2400万平方公里),随后在北极上空也观察到“臭氧空洞”。主要危害: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会损害人和动物的免疫系统,诱发皮肤癌和白内障,破坏地球生态系统。控制情况:国际,中国。SEI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程国有中共青岛市委党校17⑼酸雨出现频繁概念及形成原因:pH5.6,SO2和NOx排放引起。现状及趋势:北欧、北美、我国西南地区;贵阳降雨pH值曾低到3.1。主要危害:水体和土壤酸化,动植物死亡,腐蚀建筑物、铁路和桥梁等设施;我国因酸雨和SO2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100多亿元人民币。SEI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程国有中共青岛市委党校18⑽污染物排放量剧增工业生产:排放各种化学废物,包括有毒、有害和危险废物。农业生产:化肥,农药。生活污染: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白色污染。直接经济损失:我国的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SEI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程国有中共青岛市委党校1921世纪的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警示与反思(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警示反思新的选择一种新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问题您的徽标20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酸雨荒漠化森林锐减资源短缺耕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臭氧层损耗全球气候变化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您的徽标2101000000200000030000004000000500000060000007000000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19801990百万吨Source:CDIAC全球CO2的排放情况中南美洲非洲远东中亚中东中欧大洋州西欧德国北美洲您的徽标22人类面临环境问题的思考1962年:〈寂静的春天〉美国Carson1972年:〈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1972年:联合国人类与环境大会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您的徽标23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183个国家,102位国家元首,70个国际组织参加一致同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您的徽标24划时代的《人类环境宣言》《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于1972年6月16日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全体会议通过。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保护环境的全球性宣言,它对激励和引导全世界人民奋起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它是保护环境的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文献,是世界上第一个维护和改善环境的纲领性文件。宣言的内容是由各国在会议上取得的7项共同观点和26项原则组成。第27届联合因在会在1972年10月决定设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确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要求世界各国在每年的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提醒全世界人民注意全球环境状况,以及人类活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且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1974年第一个“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您的徽标25《京都议定书》或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旨在限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达成协议,2005年2月16日开始正式生效。日本京都举行了协议生效仪式。俄罗斯于2004年11月做出关键性的决定,加入《京都议定书》。目前,已有141个国家批准了该项协议。这些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55%,在2012年之前,他们还要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5.2%。美国和澳大利亚继续否认气候威胁的真实性,并拒绝采取任何行动。他们还以减排温室气体会影响本国经济发展以及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不在减排协议框架内为理由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不承担二氧化碳的减排义务,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严重污染,中国将无法置身其外。2007年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决定颁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规定,以及中国国情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按照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关部门和几十名专家,历时两年,编制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国家方案》回顾了我国气候变化的状况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不懈努力,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与挑战,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阐明了我国对气候变化若干问题的基本立场及国际合作需求。我国的《国家方案》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您的徽标26《京都议定书》或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不承担二氧化碳的减排义务,但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严重污染,中国将无法置身其外。2007年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决定颁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规定,以及中国国情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按照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关部门和几十名专家,历时两年,编制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国家方案》回顾了我国气候变化的状况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不懈努力,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与挑战,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以及相关政策和措施,阐明了我国对气候变化若干问题的基本立场及国际合作需求。我国的《国家方案》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您的徽标271987年,在第42届联大“环境与发展会议”上,时任挪威首相的布伦特兰夫人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里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方针制定并通过了《21世纪议程》和《里约宣言》等重要文件。会议号召各成员国制定其本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并加强合作,以推动《21世纪议程》的落实。您的徽标28自然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2、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之二:资源约束您的徽标29自然生态系统进化示意图•自然界是碳、硫、氮元素的循环•多样性、没有废物•靠太阳能及光合作用驱动运转微生物植物动物C,H,O...C,H,O...C,H,O...CO2太阳能太阳能H2O,NH3,CH4,H2,N2早期目前氨基酸蓝、绿藻O2NoWaste您的徽标30冶炼Metals(1000km·t)(/t-矿石)运输CO2:0.016tSOx:0.22kgNOx:0.017kg开采CO2:0.03tSOx:0.10kgNOx:0.25kg11,800km6t精矿300t矿石1t金属铌Nb运输开采资源的巨大消耗您的徽标31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宇宙飞船经济观》——《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提
本文标题: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兰德培训中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695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