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汇编4篇】
好文供参考!1/19居民收入调查报告【汇编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居民收入调查报告【汇编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居民收入调查报告【第一篇】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国的经济积极跻身与世界前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加大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投入,提出了一些诸如“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演进,在我国各个社会群体利益格局被重新调整的过程中,分配不公现象日益突出,社会财富分配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家庭间的收入也存在着明显的贫富差距。这个假期我通过对电视新闻的了解以及对家里周围邻居的生活情况,消费水平,及家庭收入的调查,从而对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城镇生活的代表:1、赵姨家:叔叔是县里医院的外科医生,年收入约万元,阿姨是一名普通公务员,月收入约2500元左好文供参考!2/19右。2、张伯家:伯伯经营一家私人公司,月收入10000元左右,伯母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月收入2000-3000元不等。还有一做外企白领的姐姐,月收入大于等于4000元。在农民家庭生活的代表:1、孙叔家:一家四口,三个人是农民工,月收入都非常有限,一年忙到头,供养读大学的哥哥都非常的吃力,更不用想他们闲暇时能去旅游了。2、钱大爷家:有两个不是特别出息的儿子,虽然没能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但是由于要娶妻生子,更是让出身于农民世家的一家人犯了难,几乎已经负债累累了。以上4个家庭虽然不是整体的代表了农村与城镇生活的极大差距,但是我们不得不说他们真的极具代表性。处于社会不同的阶层,收入已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贫富的差距。正是由于家庭收入的悬殊,导致了他们生活条件有着很大的差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抓住贫富差距这一矛盾,集中力量解决这一矛盾,从而避免矛盾其本身造成更大更难更深的问题与影响。我此次实践的目的就是能够深入的了解百姓生活的真正,家庭收入差距的影响,从而可以以一个学生的好文供参考!3/19身份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并希望能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和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是问题能够更快更好的得到解决!关于这个问题我有如下的想法和建议:首先政府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划分贫富界限的规则,多多关注贫困地区,多多关注弱势群体。根据规则制定一套完整的就业税收保障等政策,同时还要给执行政策的人出台相应的措施,规范他们的行为不要跑偏。另外,还要给那些富裕的私营企业家出台相应的措施,鼓励他们向贫困地区投资和培训贫困地区的人员。鼓励他们提高工人工资,给他们配套的优惠政策。还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私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必要的。因为,一个国家的富裕并不是一小部分人的富裕,而是多数人的富裕。而企业存在的目的是创造社会财富,并按其中的工人的劳动而分配企业创造的社会财富。因此,私营企业的发展,则需制度创新,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政策调动其发展的积极作用。此外,更要注意保证机会均等,社会公平。机会均等“生活在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下,给所有个体参与竞争的机会都是均等的”。机会均等应该成为现代意义好文供参考!4/19上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理念和准则。它是同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其主要含义是指生存与发展机会起点的平等和机会实现过程的平等。一个和谐公正的社会应该为每个个体提供一种平等竞争的公平环境,提供必要的选择权利和发展前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社会的活力,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发展质量。教育公平从机会均等的角度看,穷人和富人挤入市场展开竞争后,收入之所以不平等,相差悬殊,重要方面是能力的差异,而能力差异除了天赋条件外,主要是受教育机会不平等。改善教育机会的分配则有利于使不同阶层和家庭出生的人都能较为公平的接受教育,在进入市场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有利于分配均等化。增加穷人多受教育机会会尽可能改变他们的贫穷状态,而穷人摆脱贫困的几率也越大。在发展中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资,其回报率远大于高等教育,这是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此外,信息获取的不均等也使人们在竞争中的起点不同。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向社会各阶层宣传现代化观念,能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改善人权状况及社会公平氛围,从而会进一步推进政治民主化和社会公平。好文供参考!5/19家庭收入贫富差距是一负杂难解的社会问题,要解决的彻底,当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一步我们一定要稳步扎实的走好。并且这一社会问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共同配合。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大家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因为众志成城居民收入调查报告【第二篇】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发展战略上长期实行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发展战略是日前城乡差距扩大的历史原因。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迅速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建立工业化体系,在当时财力匮乏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只能采取剥夺农业的方式,长期运用工农产品剪刀差,低价收购农产品,高价出售工业品来积累资金,扶持工业的发展。同时还采取了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农民迁入城市,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迅速拉开了城乡差距。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还存在于:当我国工业化体系建立之后,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而是对农村和农民的掠夺采取了新形式。如在城镇发展好文供参考!6/19中,低价征用农村工地,改革开放20多年来,通过廉价占用上地资源途径,剥夺农民收入每年达几千亿元,20XX年,各级城镇政府从上地一级市场获得收入1318亿元,企业从上地二级市场获得的收入高达7178亿元,从征用上地剥夺农民的收入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剪刀差’。直到20XX年,国家相继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降低和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后,加之粮食价格的恢复性上涨,才出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略有缩小的情况。2、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还是客观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首先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在生产领域,生产同种商品的众多生产经营者中,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生产的商品符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可以获得正常利润;其生产的商品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发财致富;其生产的商品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得不到正常利润,甚至亏损和破产,沦为贫困者。在流通领域,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不应求,其产品价格就上涨,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求平衡,则可获得正常利润;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过于求,其产品价格就会下降,甚至卖不出去,生产者就得不到正常利润,甚至亏损或好文供参考!7/19破产,沦为贫困者。价值规律的优胜劣汰作用,必然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起着分化的作用,从而导致两极分化。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按劳分配规律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按劳分配规律作用下也会产生两极分化问题。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资本积累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以无偿的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来更多地占有劳动者的劳动,其结果是贫富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资本积累规律相互交织,共同发生作用,推动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3、不恰当的强调效率优先,忽略社会公平也是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之一。实际上,我们在强调效率优先的同时,连公平也没有兼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甚至变成了效率优先,不顾公平。4、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两种体制并存以及市场体制的不完善和法规的不健全也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转轨时期贫富收入差距扩大的体制和政策因素主要有:(1)强调效率优先,忽视社会公平,鼓励一部分好文供参考!8/19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2)不同地区和领域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由于政策差异导致的收入差距,如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和建立经济特区,使这此地区最早受惠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偏好,率先富裕起来了。(3)改革开放后,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一部分在非公有制企业从事经营的私营企业主和经营管理者,特别是在外资企业从事经营管理的高管人员,他们的收入大大高于公有制企业的职工,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职工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私营企业主积累了大量的财富。(4)市场机制发生的作用尚未覆盖全社会,一些领域和行业还存在着垄断,尤其行政垄断行业,由于垄断而产生的垄断收入没有得到调节,从而导致了部门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5)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在改革和转制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被改制、兼并,还有部分国有企业破产,造成了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失业,沦为贫困者。与此同时,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有部分人借国有企业改革化公为私而暴富。国有企业改革中一般职工同经营管理者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5、不合理的分配体制以及分配体制改革的滞后是好文供参考!9/19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环节。初次分配在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资本积累规律和讲求效率规律的作用下必然会扩大收入差距,促使两极分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利益关系的演变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结构调整中长线产业和短线产业中利益分配的非均衡性。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长线和短线并存的局面。第二,结构调整导致不同地区之间利益分配的非均衡性。第三,在通常情况下,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总是分布在拥有较高科学技术水平和文化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而低附加值产业和传统产业总是分布在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和文化水平落后的农村地区。这就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扩大。居民收入调查报告【第三篇】近期通过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形式对园区职工工资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涉及餐饮、服务业、电子通讯等8个行业,其中餐饮业30人,占调查人数好文供参考!10/19的%;纺织业5人,占调查人数的%;服务业26人,占调查人数的%;建材行业xx人,占调查人数的%;批发零售业23人,占调查人数的%;铁路电气化20人,占调查人数的%;电子通讯业9人,占调查人数的%;其他行业12人,占调查人数的%。一、基本情况1、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情况。其中,签订的92人,占调查人数的%;未签订的43,占调查人数的%。2、工作岗位情况。其中,一线工人88人,占调查人数的%;辅助生产工人8人,占调查人数的%;技术工人16人,占调查人数的%;一般管理干部7人,占调查人数的%;其他岗位16人,占调查人数的%。3、月工资收入1650元以下的35人,占调查人数的%;1650~2500元的81人,占调查人数的%;2500~3xx0元的19人,占调查人数的%。4、在调查中,132人的月工资发放没有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占调查人数的%。5、在所调查的人中有131人了解自己的月工资额度,占调查人数的%;不了解的4人,占调查人数的%。6、在调查中有123人对自己目前的工资收入水平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占调查人数的%。不满意的12人,占调查人数的%。好文供参考!11/197、单位为职工缴纳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的有38人,占调查人数的%;部分缴纳的54人,占调查人数的%;没有缴纳的43人占调查人数的%。8、关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涉及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的了解度调查种,非常了解的4人,占调查人数的%;知道与知道一点的为44人和79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和%。9、认为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于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劳动报酬权益,提高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有很大作用与有一些作用的分别为47人、46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二、调查结果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1、在调查者中,签订劳动合同的占%,说明企业工资协商工作是有一定成效的。但从比例可以看出,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是很高,还需我们加大开展工资协商工作的力度。2、缴纳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情况,全部缴纳的占%,说明社会统筹有关要求还没有达到全覆盖,这方面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强。3、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涉及到劳动者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的了解度的调查中,非常了解的占%、好文供参考!12/19知道的占%、
本文标题:居民收入调查报告【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068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