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红色家书》读后感(5篇)红色家书激励前行的明灯红色家书,带着血肉的情怀!党风与家风的传承红色家书,为国家而书读《红色家书》有感红色家书激励前行的明灯翻开《红色家书》这部朴实珍贵的红色经典,那一篇篇红色家书,每一篇都是一幅震撼心灵的感人画面,都是一个鲜活的英雄形象,让我思绪万千,泪水盈动,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的是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单命精神,真挚的全发杀情,炙热的家国情怀,坚定的单命信念。作为组工干部,要将《红色家书》读在心里,记在心中,更要融进自己的血脉,从一封封家书的血肉深情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信仰之路。读红色家书,就是要学习革命先烈对理想的坚贞,做坚守信念、绝对忠诚的传承者。坚守革命信念,对党绝对忠诚是共产党员镌刻于心的政治本色。“铡刀下,节不变,”革命先烈刘绍南就义前高唱在狱中写下的《壮烈歌》慷慨就义,这份用热血和生命坚守的革命理想与忠诚,无畏无惧,触动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组工干部是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彰显着党性本色,这一特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做绝对忠诚于党的表率。读红色家书,就是要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最大的德、最根本的党性要求和终生必修课,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对党绝对忠诚,就是要把“四个意识”根植于心,把“四个自信”“四个服从”外化于行,始终做忠诚领袖、维护核心、履职担当的坚定践行者,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领袖的带领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读红色家书,就是要学习革命先烈对事业的坚韧,做执着奋进、担当实干的先行者。每一篇红色家书都饱含着革命先烈执着奉献的伟大革命精神。在艰苦卓绝的岁月,每一个选择为中国争自由、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共产党员,每分每秒都是在和生命赛跑。烈士裘古怀在被捕入狱后的一年零七个月中,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始终夜以继日的为党工作,直至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份对理想舍生忘死的奉献和执着,无悔无怨,触动灵魂!“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今天,面对党的十九大新部署,对标新时代组织工作新要求,组织部门重任在肩,我们必须俯下身、沉下心、融入情,执着奉献、实干担当。要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把组织工作镜头聚焦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等中心工作和复杂环境中,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组工特质,在服务中心大局中体现组工作为、彰显组工力量,要以爬坡过坎的压力感,把从严治党要求压实到每一个党支部,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实到每一名干部,从递一杯热水、解一个难题、坐一条板凳的真情中筑牢堡垒、淬炼党性,让党群鱼水情更浓,要以奋勇向前的使命感,大力弘扬“安专迷”精神,以精耕细作,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成党和群众喜爱的“精品”,干出一流业绩。读红色家书,就是要学习革命先烈对清廉的坚守,做质朴纯粹、一身正气的模范者。红军的高级干部方志敏,被捕时身上只有一块怀表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新时代的组工楷模杨汉军,一生住在建于上世纪90年代墙漏水门开裂的家..这种一生质朴纯粹、一身清廉洁白的浩然正气,无私无欲,触动灵魂!花以芳香而美,干部以清廉而贵。组织工作具有特殊性,组工干部也成为一些人“围追堵截”的对象。我们要把“纯粹”“阳光”“规矩”放在案头、记在心间,树立过硬廉洁作风,始终保持“源头活水”的纯净。在生活中,要常常清清朋友圈,多交一些基层之友、人才之友、交心之友;在工作上,要常常把工作置于党员群众监督之下,让组织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抹去“神秘之色”;在平常时,要常常以“畏己知”之心审视自我,时刻绷紧纪律之弦,让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组工干部优良形象伴随始终。“我决心向培养者教育者贡献全部力量,虽然赴汤蹈火而不辞!”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我们要以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始终如一的奋斗情怀,朝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向前。红色家书,带着血肉的情怀!家书是维亲的传带,千百年来,承载着人类独有的生生不息的血脉恩情,是至亲骨肉的贴心话,此,家书价值之所以能抵万金。而《红色家书》的书写人更是在紧张的革命战争中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付诸笔端,或柔情似水,或豪情勃发,于战火记忆中承载着殷切的思恋与絮絮的嘱托.....冷少农,牺牲时年仅34岁,在致其母的家书中说到,“照理我应该把家庭中一切的责任负起来,努力的去完成我一个好儿子,好兄弟,好丈夫,好父亲的事业,至少在外面应该努力的做一个显亲扬名的角色,极力的把官做大一点,把钱找多一点,并且找的钱应该全部送回家来,使得家里的人都享受一点清福,使乡里的人个个都要恭维我家的人。这样,我才能稍稍尽一点忠孝,这样,才不算忘恩负义。”在自己备受亲人恼恨弃绝自己时依然坚定自己的信仰和希望,体及人民,“我是把我的孝移去孝顺大多数痛苦的人类,忠实的去为他们努力。同时我是社会豢养出来的一个分子,我受社会的恩惠也很多,所以我也不敢对她忘恩负义”,这份为人子、为人兄的担当,至今应该垂范后人;“当父母长者的人,应该使儿女幼小者努力于社会事业,为大多数劳苦民众谋利益,除痛苦,决不要死死的要尽瘁于家庭”,作为一名父亲,他也依然秉持着这份情怀,以自己坚定的革命信仰和远大情怀期许着自己的儿子,“为一般被压榨穷苦无靠的人们而期许”,这份为人父的格局,更值得弘扬!看到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张张触人泪目的老照片,我们能切身的体会到没有个牺牲的烈士都是我们如今幸福生活的基石,在历史长河中,他们是有奉献情怀的伟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是有血有肉的凡人,切换时空,英雄不是只高不可攀地活在故事和历史中,榜样就在身边,你我皆可。党风与家风的传承我是喜欢写信的人,到现在我都经常给读小学的儿子写信,虽然如今用信件交流的方式逐渐被现代化的通讯方式所取代,可我认为书信的作用却是现代通讯无法替代的,因为字里行间会透露出写者的情感,并以整体而不是碎片化的方式呈现。诸葛亮的《戒子书》、曾国潘的《家书》《朱子家训》《傅雷家书》等经典家书承载着十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也是写信人理念观点、心路历程、真实情感的个性化展示。而《红色家书》更是字字带血,句句含泪,读她们,就如同自己是战士,正浴血沙场;就如同自己是地下工作者,正“三过家门而不入”就如同自己身陷绝境,仍矢志不渝....先辈们用朴实无华的话语诉说着对家人的依依牵挂,对事业的一腔热血,对党的无限热爱。品《红色家书》,我品出了我们党的党风与传承千年家风的完美融合。我想,学习《红色家书》就应当让优良的党风落地生根,就要让纯朴的家风永远传承,用党风培养家风,用家风促进党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关系的不仅是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更连着党风、政风,社风、民风。“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要让党风始终如春风拂面,就要强化“四个意识”,特别是政治意识、看齐意识。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红色家书》作为个人修身立德、增长境界的重要内容,作为严家教、正家风的重要内容,发扬革命先烈家风建设的珍贵遗产,见贤思齐,带头示范,建设好家风。红色家书,为国家而书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在敌人的威逼下宁死不屈,“为国牺牲”成为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在最美好的年华逝去,他们留下的则是一封封载有他们最浓厚情感的书信,这些书信汇成了《红色家书》--一封封为了国家而书写的信件。见字如面,这一封封书信透过铅字向我们传达着它们主人的故事与情感。《红色家书》,书写的是壮志未酬的无奈,读懂的是寄希望于后人的殷切期盼。“壮志未酬奈何天”话尽了每一个年轻壮士的无奈。在最美好的年纪失去生命留下雄心壮志未能实现实属无奈,但生命虽逝,壮志未逝,“还有后来人”是他们不灭的希望,让儿女继承自未完成的共产主义事业,让革命取得胜利成为他们的共同选择。《红色家书》,书写的是未能孝亲的遗憾,读懂的是为国牺牲的义无反顾。“白发双亲,未能奉养”,道尽了每一个牺牲的烈士的遗憾,垂垂老矣的父母,蹒跚学步的儿女是他们最大的牵挂与不舍。但“英勇就义--壮!壮!壮!宁死不屈,列!烈!烈!”成为了他们的共同心声,即使有着不舍与牵挂,但为了国家,仍一往无前,甘愿化作革命道路上的一道曙光。《红色家书》,书写的是身陷图圄的残酷,读透的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心。“纵有垂天翼,难脱今夜险”,写尽了每一个年轻的战士所面临的残酷现实。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们身陷囹圈,为了国家前途,他们危在旦夕。但“朝阳翌日红光艳,胜利预兆出彩霞”是他们每个人都坚定的信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他们的无上光荣,他们始终坚信胜利是属于共产党的,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可以牺牲一切。《红色家书》,一本值得读的书,只有读懂了烈士们背后的故事,读透了每个人物的家国情怀,才能真正领悟这本书的寓意,才能理解共产党员四字的光荣与责任,才能更好的为了国家事业而奋斗!读《红色家书》有感“传统是非常重要的。从个人来说,从生到死有一定的时间段,人人如此。唯独传统和内在于传统的伟大精神、智慧与理念没有时间段,它超越了时间。”--题记“我的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2013年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古人云,“修其身、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对读书的热爱与痴迷,贯彻着习总书记的人生轨迹。从梁家河的窑洞到中南海的办公室,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一路走来,他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对知识有着发自心底的热切向往。上山下乡的日子里,他随身带了满满一箱子书。为了借阅《浮士德》,他走了30里地。在梁家河村,习近平上山放羊也不忘读书。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紧紧追随总书记的脚步,细细阅读着如五星红旗般鲜艳的《红色家书》,手不释卷,抚今追昔,钩沉史海,感受着中国革命斗争中创造的红色文化的伟大自信,这股穿透人心的力量,令我的思想受到洗礼、精神获得升华、心灵得到触动。绿水青山聚英灵,红色家书抒壮歌。江西是令人敬仰的革命老区红土圣地,生长在江西的我,儿时便对井冈山八角楼等革命先辈旧址、英雄事迹耳濡目染;青年求学时,浏览名胜古迹,在图书馆博览群书;工作后不忘读书、求知若渴,先后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诸多著作,如今又积极响应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号召,与《红色家书》结下不解之缘。这本承载着最真实最生动感人故事的《红色家书》,具体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庭建设,既反映了他们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又反映了他们对亲属的深情、对子女的教诲。从中有人感受到人间大爱、革命大义的家国有小;有人领恰到句不社樱、苦家为国时品向格;有人传水」店之无倦、行之以忠的忠诚信仰,有人身体力行着夙兴夜寐、日夜兼程的工作干劲。而我,在对老一辈革命家强大信仰精神力量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同时,更加深刻体会到,这不仅仅是一种民族之魂,一种理想信仰,更是党在奋斗历史过程中积累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他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我常常在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提处的“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究竟是什么?学生时代浏览故宫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珍藏国宝,仅仅是展品;参观长城,巍峨雄伟,仅仅是景点;参观国家图书馆,诸子百家,汗牛充栋,仅仅是藏书;阅读红色家书,直指心灵,触摸血与火的历史,仅仅是尺素信笺。凡此种种与文化自信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马克思曾经说过:“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
本文标题:5篇红色家书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188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