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地理教案通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七年级地理教案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七年级地理教案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初一地理教案优秀【第一篇】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等降水量线图、降水柱状图、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等。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1)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确立如下:教学重点:1、世界降水的分布。2、降水的季节变化。教学难点:降水的形成和季节变化。二、说教法参考资料,少熬夜!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课将采用“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启发、指导为辅,问题为情境,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1、小组交流讨论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本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给予学生通过观察、合作探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感悟、归纳,提升思维能力。2、谈话法:谈话法有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便于师生交流和沟通。本课将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谈话法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可以达到交流互动的效果。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所学知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理解抽象的理性知识。三、说学情与学法1、说学情我校是一所初级中学,地处农村,基本为农民子女,家庭经济较一般,家里几乎没有电脑,学校的图书室藏书量有限,所在地没有图书馆。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积极性高。初一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会觉得很熟悉,雨、雪、冰雹等降水过程,但在降水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认知水平短缺,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2、说学法教学的主要矛盾是学。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点。本课将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2)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学会合作学习。3)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四、说教学过程参考资料,少熬夜!(造气氛,导新课)用电脑动画音视频材料演示降水全过程。其中用电影制作了水滴、冰晶在空中动态的运动过程,说明雨、雪、冰雹的形成,用图片展示降落的雨、雪、冰雹,形象地展示降水的三种主要形式,使学生直观获取,得出降水的定义。(学习新课)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1、降水的定义什么是降水?(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总称降水。)(过渡)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又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2、降水量的测定降水测量工具:雨量器(单位:毫米)教师展示降水量测定的工具——雨量器,依次介绍:雨量筒、雨量杯,讲解测量方法,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把一天、一月或一年的降水量相加,就分别是这个地方的日降水量、月降水量或年降水量。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并让学生分组讨论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讨论结果由学生进行小组互评,教师点评。(过渡)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下面我们就降水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学习、分析。二、降水的季节变化1、问题情境:北京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何特点?相比较,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如何准确描述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2、看降水柱状图,分析、回答问题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10、11月);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6、7、8月);3)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小结:该地降水冬季降水多,夏、秋季降水少;3、降水柱状图的绘制学生利用所提供资料动手绘制降水柱状图,教师根据学生绘制情况选取部分作品展示并做评价,总结降水柱状图绘制的基本过程。三、降水的分布1、等降水量线让学生讨论比较等温线和等高线的定义,说明“等参考资料,少熬夜!降水量线”的定义。定义: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然后出示“降水的分布”。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让学生对照课本56页活动1~5的五个问题,观察大屏幕。画面1:点击赤道附近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的地区,使之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点击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的地区,使之闪烁,请学生读出降水量。由学生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一: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画面2:点击回归线,使回归线两侧闪烁,由学生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二: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画面3:在底图上显示南北纬30•、60•并闪烁,让学生说出中纬度的纬度范围,然后对中纬度内陆和沿海地区降水量分别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总结得出规律三: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距海远,降水也少。画面4:在《世界年降水量图》中分别显示出赤道、南北回归线、中纬度地区、两极附近地区,由学生总结得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世界“雨极”,位于乞拉朋齐(印度,迎风坡,属于地形雨)。降水最少的地区,即世界“干极”,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年降水量小于毫米。这时要给同学们说明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的因素与气温一样,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地形的影响。画面5:降水与地形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降水与降水分布,明确了解了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测量。通过阅读了解了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能看明显的规律,并学会了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把学会的知道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巩固练习参考资料,少熬夜!1、下列地区中,属于冬季多雨地区的是()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的非洲北部度~40度大陆东岸地区C.地中海沿岸D.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2、赤道附近的全年的降水量一般在()毫米左右毫米左右毫米左在毫米左右3、关于降水的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雨都出现在山地的南坡B.沿海地区降水一定丰富C.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区D.赤道地区高温多雨4、下列地区中,属于全年少雨区的是()①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的非洲北部②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③30度~40度大陆东岸④两极地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五、说板书设计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降水的概念二、降水的测量三、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柱状图)四、世界降水量的分布(等降水线──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六、说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使我深深体会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确实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去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新课程理念的精髓。本课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赋予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当然在讨论交流活动中也出现少部分同学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这是我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必须为之努力的地方。以上就是关于初一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初中地理公开课教案【第二篇】一、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参考资料,少熬夜!二、教学目标1、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2、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3.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气候分布特点与位置、地形的关系。4、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归纳亚洲的地形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地形对河流的影响。(2)归纳亚洲的气候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主要因素。2、教学难点(1)归纳认识大洲地形和水系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2)归纳认识大洲气候特征的方法,认识北美洲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影响因素。四、教学策略本节内容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只需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让学生知道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并能举一反三,学会描述大洲自然环境特征的方法。五、教学方法主要侧重于探究或互动学习,灵活应用课件、地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以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气氛活跃的师生关系。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亚洲的具体位置,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亚洲,看看这里的自然环境。先请大家听一首歌──《亚洲雄风》……歌中唱到“山是高昂的头”,参考资料,少熬夜!“河像热血流”。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亚洲的地形、河流是什么状况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的壮丽山河。2、讲授新课板书:亚洲的自然环境一、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首先齐读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地形特征与河流特征,简要分析亚洲河流流向与地形的关系。2、初步掌握分析大洲特征与河流特征的方法。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及其对河流的影响。活动一:认识亚洲的地形特征(分三步)步骤1──亚洲的地形特点(1)教师布置任务:展示课件阅读课本第7页图亚洲的地形,完成下列要求。1、请仔细读图p7,找出亚洲主要地形区。2、说说亚洲主要有哪些种地形类型?学生完成下列任务:1.按照老师的要求,找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分别指出它们在亚洲的位置和大致的海拔。2、亚洲地形类型多样根据亚洲地形构成图总结亚洲的地形特点(1):地形类型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步骤2──亚洲的地形特点(2
本文标题:七年级地理教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282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