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语文必修四说课稿
参考资料,少熬夜!高中语文必修四说课稿【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高中语文必修四说课稿”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高中语文必修四季氏将伐颛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季氏将伐颛臾》是苏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中第1篇课文,被列在“我有一个梦想”单元“经世济民”版块。它的位置决定了它的重要作用。其次,这篇课文体现了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因此,也具有极高的文学鉴赏价值。2、关于本文的先导性知识。(1)介绍先秦诸子基本情况:包括生平事迹、后人评价、观点主张,代表作品。(2)介绍文中季氏、孔子、冉有、子路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3)介绍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见课文后的附录。(4)介绍本文的时代背景。3、布置预习作业:(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句读。(2)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翻译课文,要求做到一一对应的直译,把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上课质疑。4、教学目标:(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翻译全文。(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背诵。(3)通过分析“仁”在这篇文章中的具体体现,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4)分析文中冉有、孔子的语言特点。5、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翻译全文、理解内容、指导背诵、分析人物语言特点。6、教学难点:理解孔子的“仁”在文中的具体体现。二、教法分析本篇课文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文章,年代久远,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扫清字词障碍,认真朗读课文,借助先导性知识,,理解文中人物的关系,了解孔子的思想体系。课上主要以学生的质疑为主,在一种师生共同探究的氛围中完成本课的教学工作。三、学法指导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会学生自学文言文是文言文教学的最终归宿。在本节课中,老师力图教会学生怎样质疑难点字句、怎样背诵文言文、怎样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大屏幕上显示一段文字,见教师语),“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夫子那里寻找智慧——摘自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的宣言。”请同学们注意这则宣言,这句话是一个外国人说的,一个外国人如此崇拜中国的孔夫子到底为什么?孔子的智慧到底是什么?所有问题的答案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板书: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氏将伐颛臾》这篇课文,请大家借助这篇课文进一步理解孔子的“仁”(板书:《季氏将伐颛臾》《论语》)。2、检查朗读文言文的朗读有三条标准,即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出感情。下面,我请三个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的三个段落,请其他同学听他们的读音、听他们的句读、听他们读的是否有感情。找三个同学朗读课文,之后难点句子请会读的学生带着读,之后,自读全文,之后女生读一二两段,男生读第三段,之后,男女生一起读。3、检查译文检查译文主要采用学生质疑的方式,凡是学生能回答的全部采用学生互答,学生答不出来的教师点拨。文言文翻译凡是能采用直译的一定采用直译,这一条作为师生的共识提出来。这节课,学生设计的主要问题有:(1)“无乃而是过与?”中的“是”怎样理解?(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怎样对译,分别是什么句式?(3)注解15中的译文选择第一个还是第二个?(第一个为直译,第二个为意译)(4)“既来之,则安之”与现代汉语中的“既来之,则安之”意思一样吗?(5)第三段中“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中的“盖”,字典上有八个解释,能排除①②③④⑧,剩下的⑤⑥⑦到底应该选哪个?(6)在学生没有问题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不患寡而患不均”中的“寡”指东西少,“和无寡”中的“寡”指人少,而字典上只解释说“少”,请问,“寡”参考资料,少熬夜!到底指什么?质疑结束后,分别找三个同学分别翻译课文的三段,再订正译文中的错误。最后,教师要求学生整理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现象,特殊句式等文言文重点知识。4、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指导背诵每段内容采用教师先提问内容要点,再按要点提示进行背诵的方式进行。第一段,本段写了几个内容,孔子反对攻伐的理由是什么?(介绍背景:伐颛臾,冉季向孔子禀告消息:有事于颛臾,孔子反对攻伐的理由: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可伐),且在邦域之中(不必伐),是社稷之臣(不当伐)。)第二段,冉有的托词是什么,孔子引用那些话,引用那些比喻反驳冉有?(冉有的托词是: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孔子引用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引用盲人的比喻,引用管理物品的比喻进行反驳。)第三段,冉有道出讨伐颛臾的真正理由是什么?孔子又是怎样反驳冉有的?(讨伐颛臾的真正理由是: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先批判冉有找托词,再提出自己的治国安邦的原则,然后批评冉有违背了自己的这些原则,最后,指出季氏之忧,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分析完每段的内容要点后,按照屏幕上的提示指导背诵。最后,再按照教师给出的三字词语背诵全文。(词语见下)伐颛臾——见孔子——尔是过——东蒙主——邦域中——社稷臣——夫子欲——周任言——尔言过——谁之过——近于费——子孙忧——君子疾——丘也闻——不患寡——不患贫——修文德——由与求——不能来——不能守——动干戈——季孙忧——在萧墙之后,教师检查背诵:指名背与齐背交互进行。最后指出:背诵课文,方法很多,例如:朱熹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读几遍,自然上口,便久远不忘。”对于每一位同学,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交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5、分析课文中“仁”的具体体现提问:课文中哪里能体现出孔子的”仁”的政治思想?归纳总结:反对攻打颛臾,说明孔子反对武力(板书:参考资料,少熬夜!反对武力)。引周任的话: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引用两个比喻,说明孔子提倡做事要尽职尽则、忠于职守,要自知、自醒。(板书:尽职尽则、忠于职守、自知、自醒)。批评冉有强词夺理,说明孔子提倡为人真诚(板书:为人真诚)。提出自己的政治观点,说明,孔子提倡以国家为重(板书:以国为重)。结尾指出季氏之忧在萧墙,说明孔子提倡要有忧患意识(板书:忧患意识)6、分析文中冉有、孔子的语言特点,设置情境,进行口语训练归纳总结:冉有三句话闪烁其辞,观点含糊,应该读出这种感觉。孔子三次直呼其名“求”,次次各有特点。四次反问句式犹如急风暴雨,劈面打来,使得冉有理屈词穷,毫无招架之力。第三段义正词严的批评冉有态度不端正,批评冉有季路违背了自己的治国之道,慷慨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现场找三个学生模拟当时的对话场面,用现代汉语演绎这场对话情景。7、归纳总结结合板书设计归纳孔子的智慧具体表现在哪里高中语文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寡人之于国也》是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的重点篇目,该文集中了反映著名思想家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缜密的思维,高超的论辩能力。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了解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言词语和句式。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这是一个关键所在。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及本文的特点,我拟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学习孟子“仁政”的思想;2、掌握“熟、发、直、兵、胜”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了解“于、之”两个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用法,了解“或……或……”“是……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几个句式的特点,辨析它们和现代汉语的不同特点;3、学习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及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比喻的内涵,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本文系诸子散文,时间跨度大,学生较少接触论辩式议论文,因此,重点“3”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二、说教法和学法:参考资料,少熬夜!1、说教法:学生在初中和高一阶段的学习中,已基本掌握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把疏通文意的任务交给学生,课文思路的探讨也可交给学生,而课文的思想内容则需要师生共同探讨,可以结合对文章细节的分析。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①诵读教学法包括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多读多练,读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力求生动活泼,或个别朗读、集体朗读,或轮流朗读、分角色朗读,读后有评,以评促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②课前资料交流和亮点探究本文选自儒家经典名著,语句看似浅显,内涵却艰深,为此,我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资料交流和亮点探究课题的环节。之所以布置预习的课题,是因为作业提纲是我日常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它的好处在于为学生提供解读课文的思路,明确课文学习的重点、难点,学生带着作业预习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课题去收集、筛选有关的资料,能够结合背景资料、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③在课堂上进行开放式课堂讨论文言文教学要注重学以致用,古今互动,既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又应注入新的生命,“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即古今对读,合理延伸。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既让大部分学生充分体验说的乐趣和说的畅快,又培养了学生探讨学问的好习惯,体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说学法:教法是为学法服务的,因为教法只有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才是有效的,教师要研究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背诵时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意义记诵法,因为高中学生正处于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转变的时期,记诵要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三、说教学过程:(一)介绍孟子,导入课文:让学生课前讲话,介绍孟子(给学生主动权,让他们学会收集资料,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参考资料,少熬夜!1、第一遍,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2、第二遍,请一组学生齐读,其他组的学生注意找他们读错的字词和断句错误的地方。3、第三遍,全体学生齐读,带着两个问题去朗读课文,两个问题是:第一,这篇课文记载了谁和谁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讨论的?第二,课文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有哪些?通过以上三个小步骤,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使文言文语感的训练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落到实处。另外,使学生整体上对文章有所了解,明确课文是孟子和梁惠王围绕“民不加多”展开的一次讨论,通过文中谈及“民不加多”的三个语句将全文分为三个部分,为下文的进一步亮点探讨铺好道路。(三)齐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难句举释(面上展开)将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负责1-2节,第二组负责3节,第三组负责4-5节。结合注释分组翻译,找出难句相互讨论,讨论不决,推举一名同学指出疑词难句,教师集中加以讲解。如此,教师重在点拨省时省力,学生积极参与,手脑并用。2、掌握重要实词(点上突破)教师提示应重点掌握的词语:①填然鼓之②弃甲曳兵而走③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④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数罟⑥树之以桑⑦衣帛⑧养生丧死⑨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⑩王无罪岁这一步可分组展开竞赛,提高课堂效率。这一个环节的设置,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四)深入分析,亮点探究1、通过一系列点拨式提问,让学生理清思路,可以设置如下这些问题:①第1小节中,梁惠王提出了什么疑问?(明确:“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但“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②他认为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有哪些具体做法?(明确:移民移粟)③第2—4节中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明确: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必修四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291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