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最新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最新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最新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第一篇】活动目标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了解其用途,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2、初步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1、ppt课件:各种各样的尺2、幼儿每人一把尺子。过程过程一、认识各种各样的尺。1、课件:各种各样的尺(1)请幼儿将自己认识的尺子给小朋友介绍。要求说出叫什么尺,有什么特点和用途。(2)教师讲解各种尺的特征。2、讨论交流请幼儿说一说比较有趣、特殊的尺。3、引导幼儿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各有什么用途。二、比较尺的不同点和相同点1、找出尺的不同点。(1)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个别幼儿发言,其他幼儿补充。)(2)引导幼儿归纳,从用途、材料、形状等不同方面进行小结。2、找出尺的共同点。尺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小结: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三、测量活动。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1)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尺,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以各自的尺为单位测量。)(2)请幼儿说说是怎样测量的。(3)引导幼儿小结测量长度的方法:测量时尺与被测量物的起点要对齐,每量一尺要做上记号,接着量时尺的一端要与记号对齐,要记住量了多少参考资料,少熬夜!尺,不能漏计,也不能多计,最后的测量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2、实际测量:测量课桌的长度(120厘米)。(1)幼儿用自己的尺测量。(可让幼儿反复测量,说出测量距离。)(2)讨论:为什么你们测量的课桌长度会出现不同的数字?小结:尺的长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不同。(3)教师帮助幼儿测量课桌的长度(120厘米)。活动延伸在活动区域投放各种直尺,供幼儿选用。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第二篇】设计思路:幼儿对生活中的“0”,已经有了广泛地接触,对“0”也具有了初步地认识。但这些经验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为了使幼儿对“0”有个较全面的了解,我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认识“0”》。依据《纲要》和课改新的精神,围绕市级《幼儿园数学活动有效师幼互动策略研究》研究的课题,此教学活动选择的内容极具生活化,提供丰富直观、形象的课件、实物,意在扩展幼儿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采用“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方式,促使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与材料有效的互动,使之在学中玩,玩中学,从而获得直接的数学的经验,了解“0”在生活中的作用。活动目标:1、了解、懂得“没有”可以用“0”表示,并初步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2、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及操作能力。活动准备:1、课件:图片2、教具、学具:3个罐子(内装有硬币、图片)、数字0—6卡片4套;直尺、电话机、门牌号、车牌号、电话号码、计算器、手机模型手机、温度计、秒表、体重器、电风扇、小钩称图片和实物等。活动过程:一、温故蕴新,复习《拍手歌》1、以玩游戏的形式复习拍手歌。师请幼儿各找到一个好朋友玩《拍手歌》游戏,提示幼儿《拍手歌》念到“你拍六我拍六,六只小猴荡悠悠”即好。参考资料,少熬夜!2、“小猴子荡悠悠,荡秋千玩累了,肚子也饿了,心里想:妈妈为我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了解“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展示课件:小猴子逐次吃桃的过程。猴妈妈为小猴准备什么食物?(桃子)(1)盘子里有几个桃子?(2个桃子)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数字2表示)出示数字“2”。(2)小猴肚子饿了,吃了一个桃子,盘子里还剩下几个桃子?(盘里还剩1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1表示)出示数字“1”。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第三篇】设计意图: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习了10以内的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是抽象的数字概念。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赛”中增勇气,“乐”中长才干。意在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玩中学,不知不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通过本科教学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教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规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活动目标:1、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2、在游戏的情景中让幼儿能感知相邻数。3、进行朋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活动准备:1、圆片教具若、,磁性黑板、1--10的数字卡片(人手1套)、110的大数字卡片(人手一张)。2、幼儿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活动过程:一、通过语言引出主题:小朋友们,你们有朋友吗?你们的朋友是谁呢?二、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并体验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出对应并置的两排圆片,数量分别是2和3.师:第一排圆片有几个?第二排圆片有几个?第一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参考资料,少熬夜!片比第一排圆片呢?我们可以说2比3少1,3比2多1。2、教师在3个圆片下面再贴出第三排4个圆片。师:第三排有几个圆片?第三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三排圆片怎样?我们可以说3比4少1,4比3多1.3、教师以中间一个数为参照,先与前面一个数比,再与后面一个数比。师:3比2怎样?3比4怎样?4、师小结:3比2多1,3比4少1,所以3的“好朋友”就是2和4.通常我们就把这排在一起的3个数叫相邻数。5、教师把2个圆片取下,在4个圆片的下面贴上5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4比3怎样?4比5怎样?所以4的相邻数是3和5.6、教师把3个圆片取下,在5个圆片下面贴上6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5和4怎样?5比6怎样?所以5的相邻数是4和6。7、教师直接说数字6、7、8、9,请幼儿说出它们的相邻数是谁和谁?启发幼儿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找它们的相邻数,幼儿回答后,师可总结。(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理解10以内的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三、玩游戏“找朋友”,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1、“找朋友”的游戏。将幼儿分为四组,每组幼儿胸前挂有110的数卡。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本组的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到本组的朋友,音乐停止,2、3、4的幼儿手拉手站一排。(先请10位幼儿演示,然后游戏继续。)2、卡片游戏。师事先发给幼儿110的数字卡片,教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幼儿找出该数的两个“朋友”,并将卡片举起。(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四、结束部分。1、游戏后评价。2、师小结,教育幼儿要像数字宝宝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设计意图: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友爱同伴的意识。)教学反思:整个活动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再衔接到数字朋友中去。整个活动老师通过讲述、参考资料,少熬夜!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再用卡片操作、评价总结操作结果几个环节帮助幼儿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活动目标。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老师请幼儿找朋友时,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问题刚提出,孩子们就争着回答;老师请小朋友们做“找朋友”的游戏时,活动气氛非常活跃。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还有幼儿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动后请家长回去利用扑克牌与幼儿巩固10以内的相邻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再玩几次类似的游戏。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第四篇】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2、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房子、小动物、简易地图、作业纸等活动过程:一、导入《身体律动歌》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来,我伸出左手摆一摆,左手收回来。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来,我伸出右手摆一摆,右手收回来。我伸出左脚去,我收回左脚来,我伸出左脚摆一摆,左脚收回来。我伸出右脚去,我收回右脚来,我伸出右脚摆一摆,右脚收回来二、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1、学习区分两只手的左右小朋友说说两只小手能够做什么,哪只是左手,把左手举高转一转,哪只是右手,把右手举起来转转。2、区分身体其他部位的左右两只小手可以区分左右,我们的身体还有什么是可以区分左右的呢?(眉毛、耳朵、眼睛、胳膊、肩膀等)说说你的左边和右边的小朋友是谁,再说说教室里什么东西在你的左边,什么在你的右边。总结:小朋友现在知道了左和右,左手这边就是左边,右手这边就是右边。三、《为小动物找家》是谁在哭呀?原来是森林中的小动物们。它们刚刚建好了新房子,这些房子长的一摸一样,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们能帮帮他们吗?看看谁最聪明啊,小猴子最聪明了。它最先找到了自己的家,请幼儿在老师提示下为每个小动物找到家。参考资料,少熬夜!如:小兔子的家在小猴家的右边……四、分组操作活动《区分左右手》《找找看》五、结束活动小朋友现在学会了区分左右,那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六、活动延伸请幼儿站成一排,说说自己的左边和右边是哪位好朋友,请幼儿向后转再看看自己的左右两边的的好朋友是谁,发现了什么。知道左与右是相对的,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与右也会随之改变,唯有自己身体的左右是不会变的。
本文标题: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292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