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方法【精选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方法【精选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方法【精选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方法【第一篇】一、基层社区社会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和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转型、企业转制和政府转变职能,社区在整个社会管理和建设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新的载体和平台只能是城乡社区。因为随着改革的推进,社会流动性加速,社会开放度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集聚到了社区,先是无单位归属人员,如个体工商户、进城务工人员,之后是下岗失业人员、企业离退休人员,再后来是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以及优抚对象、低保人群,这些群体对社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沉淀到了社区,不仅有居民之间的自治事务,有本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而且原来由政府和单位承担的大量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也逐步下沉到了社区,如劳动就业、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保障、法律服务、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体教育、社区安全、流动人口管理等。事实上,社区已成为政府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须臾不可少的好帮手;越来越多的生活服务需求需要社区来满足,居民的很多需求政府无力去做,市场因无利可图又不愿去做,只能由社区去做,社区因最了解居民的需求变化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社会稳定的根基在社区,化解矛盾的平台也在社区。社区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等诸方面,具有其他单位或组织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或基础平台,作为社区建设的牵头部门,理应把社区工作摆在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二、城乡社区是基层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平台党中央对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是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对党委领导和政府负责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制、经验和做法,但对社会如何协同、公众如何参与尚未形成共识,参考资料,少熬夜!也还未找到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从我国历史传统和制度经验看,城乡社区是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一个最有效的平台。社会自治有深厚的社会基础。现实中,我国农村社会生活中有村民自治,城市社会生活中有居民自治,在未来基层管理中推行社区自治,在城乡社区中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善治格局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则是因为城乡居民在社区参与社会管理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城市有《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两部法律是我们城乡居民能够有序参与社区管理或者基层管理的重要法律保障,保证每个居民能够在法律的保障下有序参与基层社会事务的管理,体现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翁的地位和作用。二则是因为在社区这个层面,每个城乡居民都可以参与,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参与权。这与其他层面的社会管理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中央和省级层面,居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只能通过自己选出的人民代表来参与管理,自己无法直接参与,但是在基层,我们国家规定居民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比如选举可以一人一票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成员,决策和管理可以通过村民会议或居民会议,监督可以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方式。这是我们国家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参与就使得我们基层社会管理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也能保证我们这种管理是民主的、广泛的。三则是因为城乡居民在社区这个平台参与,与居民的利益密切相关。可以说社区的每一项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都跟居民有直接的利害关系,都或多或少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所以社区事务管理得好不好,服务周到不周到,居民群众都非常关心、关注。实践经验表明,社区的公共事务要处理好,离不开居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参与越多、越广泛,问题就越容易解决,越容易得到居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所以城乡社区是我们城乡居民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一个有效平台。三、强化社区管理加强社会建设重点是提升服务功能根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认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创新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根据居民结构和服务需求,大胆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加快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全覆盖,健全社区居民委员会下属的委员会,规范社区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健全社区组织体系,提高居民的组织参考资料,少熬夜!化水平,实现对社区居民的全员管理和无缝隙管理。二是创新以社区参与为重点的社区管理体制。要推进街道管理体制创新和乡镇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切实履行政府在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责任。要坚持以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带动社区居民民主,规范基层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组织与驻区单位、社区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三是创新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服务模式。要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打造为民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推进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积极组织社区成员开展志愿互助服务,大力发展商业性便民利民服务,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多样化生活需求。四是创新以增强凝聚力为宗旨的社区文化建设。要建设社区读书、阅报、上网、健身、文体活动场所,配齐设备设施,支持社区居民创办文化体育类社会组织,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和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五是创新以专业化、职业化为目标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依章依法选齐配强社区(村)“两委”班子成员,根据工作需要配齐配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扩大社区工作人员的来源渠道,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社会工作者等社会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积极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优化社区工作者人才结构。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方法【第二篇】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细胞,是进行社会服务与管理活动最为重要的平台,特别是在众多的“单位人”演变为“社会人”的今天,社区在化解基本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积极强化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必将是社会管理创新整体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近年来,XX区结合自身特点,在加强社区建设,推动社区社会管理创新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一、XX区社区基本情况XX区现有城市社区53个,农村社区21个。共有社区工作人员2104人,其中民选社区工作人员352人,公益岗位人员1318人,“4050”基地人员434人。社区公共服务用房总面积32096平方米,平均面积平方米;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用房总面积万平方米,平均面积达到700平方米,每个社区的室外活动场地均达到4000平方米以上。社区组织管理机构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通过选举参考资料,少熬夜!产生的社区党组织,负责领导社区各项工作;二是由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代表组成的社区成员代表会议,每年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社区重要事项;三是由社区居民选举成立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处理社区日常工作。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社区居民诉求中心,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承接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下沉到社区的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化为民服务;社区居民诉求中心受理承办居民各种意见和建议。二、XX区加强社区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与服务,XX区从这一角度出发,积极搭建管理与服务的载体和平台,建立了完善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形成了居民意见有人听、问题有人管、诉求有人接的新机制,使管理与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惠及群众。一是建立党组织服务民生大厦,全方位服务与民。为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XX区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了一个1万平方米集党务服务、行政服务、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党组织服务民生大厦。大厦设有60多个服务窗口和部门,涵盖了党建综合、行政审批、民事办理、公共服务、社会动员、维稳调解、效能监察、教育培训等8大功能,以此作为全区社区社会管理的工作的中枢机构、服务民生工作的指导调解中心、强化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加强群众工作的坚实基地,为实现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居民“三服务”的工作目标提供平台保障。二是建立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畅通居民诉求渠道。以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和民生服务网络中心为平台,在各社区设立了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及时接收、办理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在党组织服务民生大厦设立了民生服务网络中心,开通为民服务和诉求热线,随时了解居民的诉求。同时,还通过政府的网站、信访大厅、区长公开电话、局长接待日、读报读网活动,全面了解群众诉求,变上访为下访,及时发现问题,全方位、无障碍地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三是成立居民事务协调机构,解决居民矛盾纠纷。在每个街道建立了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在社区成立了居民事务协调委员会,协调化解社区内的居民矛盾纠纷,实行领导干部大接访进社区,定期开展问题和隐患排查。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在社区配备了“百姓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每20-40户设立了1名和谐促进员,开展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的日常调处化解和社情民意的及时报告。四是构建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根据街道社区参考资料,少熬夜!的辖区居住人口状况、出租屋数量、社区管理工作难易程度等情况,确立了城市管理网格,将辖区以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大型商(市)场等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并实行“一格三员”的管理模式。即每个网格配备网格管理员(社区)、网格协管员(居民)、网格督导员(街道),把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现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社区服务的零距离、全覆盖、全天候。在网格化基础上,每个社区的服务中心实行“1+10”社区服务模式。即:在社区服务中心协调下,整合综治、公安、民政、卫生、计生、劳动保障、社保、医保、妇联、物管等十个部门,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使“社区化”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五是建立民情舆情收集反馈制度。网格管理“三员”负责民情舆论的收集、报送、反馈等工作,随时采集“8+x”信息,按时上传。“8”是指本格户籍人数、常住人数、流动人口、就业、社保、计生、教育、物业等8项固定信息,“x”是指群众诉求、安全隐患等特殊信息,街道、社区做到动态掌握、全面了解群众特别是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实际情况,根据职责及时响应处理,进一步提高了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动态化水平。六是构建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行“传统+科技、民警+群众、执法+服务”的工作机制,建设街区防控网、社区防控网、虚拟社会防控网,实行“网格化”治安巡防模式。结合天网工程,定期对治安混乱区域、场所和部位进行排查整治,并对新建住宅小区严格实行了“技防准入”制度。七是实施社会化养老工程。XX区在兴建公办养老机构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社区助老行动,在社区建立日间照料中心和老年人娱乐室,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娱乐休闲场所,壮大志愿者队伍,发挥广大志愿者的作用,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对独居、空巢老年人开展“一天一敲门、关爱进家门”志愿活动,依托社区信息化平台,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帮助、电子购物、医疗优惠等各项服务,确保老人安度晚年。八是创新散旧弃楼物业管理模式。XX区对无物业管理、楼栋相对集中、近3-5年内没有意向拆迁的、群众参与积极性较高的散旧楼宇,采取点、线、面的推进方式进行了模式探索。实行居民自治管理、政府引导后转交物业管理、弃管恢复管理的三种管理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以北安社区为例,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4个月以来,为居民解决供暖、供电、供水、燃气等生活问题127项,新的管理模式得到居民的认可和好评。三、强化社区社会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参考资料,少熬夜!随着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活动的不断向前推进,一些制约社区社会管理服务持续改善的因素也日益凸显,成为阻碍社区发挥化解基本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
本文标题:社区社会管理创新方法【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302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