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发言材料2篇
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发言材料(2篇)目录市委市政府县住建局市委市政府x不仅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更是一座农业比较优势凸显的城市。她“三山两水五分田”,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早在新石器时代,凌家滩先民就在这片热土上种植水稻、酿造美酒。新中国成立以来,勤劳、质朴的x人踏着改革开放的鼓点先试先行、勇于创新,“种草、投螺、稀放、配养”的河蟹生态养殖“当涂模式”享誉全国;与“北寿光”齐名的“南和县”享有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菜园子”美誉;精米率高、饱满细长、晶莹剔透的“含山大米”是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首批国家地理标志稻米产品。进入新时代,市委、市政府更是将乡村振兴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中农办、农业农村部多次莅临我市指导调研,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多次宣传报道我市乡村振兴先进经验,我市连续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先进市,首次评比更是位列全省首位。一、强统筹、重布局。我市地形地貌多样、产业资源禀赋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和“特色田园乡村”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十四五”期间,我市农业农村战略定位为: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先导区、长三角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将通过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长三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长三角现代农业创新创业高地等“三地”创建,形成“一横两纵四区多组团”(一横:跨江产业融合发展带;两纵:江南都市农业发展带、江北高效农业发展带;四区:跨江产业融合发展区、沿江平原高效农业区、浅山丘陵特色农业区)的农业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基础产业(优质粮油、现代畜禽)、优势产业(绿色蔬菜、生态水产)、特色产业(精品林果)、潜力产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物流业)等协同发展、比翼齐飞。二、强机制、重推进。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完善机制、系统推进、狠抓落实。为此,我们在政策设计、调度推进、联络协调x个层面精准发力、稳步推进。在政策设计层面,出台了乡村振兴实施意见、乡村振兴规划,发布了乡村振兴十大工程、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分年度明确了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确立了“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建设硬任务—产业项目政策”工作项目化推进的完整体系。在调度推进层面,实施市委、市政府领导每季度“大调度”、市委农办每月“小调度”的调度机制。通过“现场看、通报评、领导点”等形式,对乡村振兴进行全面调度。特别是在引导民间资金参与乡村振兴方面,实施“大专项+任务清单”涉农资金整合管理,重点在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休闲生态农业发展上持续用力。x年,设立x万的产业资金专项支持民营企业,撬动社会资本投入x亿元,兴建了x、x等大型农业企业x个。在联络协调层面,建立健全信息报送、情况通报、领导约谈等制度,推进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如在申请专项债方面,申报农林类专项债x亿元,绝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民间资金对乡村振兴投入的吸引力,x、x、x等多家农业民营企业在我市投资兴业。在帮扶农业民营企业方面,实施领导带队“四送一服”工作,今年已帮扶农业企业完成各类问题x项,涉及土地审批、生态环保、招工招聘、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多个领域。三、强特色、重创新。乡村振兴是个长期工程,必须试点先行、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指导下,我们创新开展了乡村振兴“点线面”示范工程。在点上,创建农村“美丽庭院”。组织引导广大群众参加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实现“院美”、“室美”、“人美”。目前,已成功创建x户。在线上,创建“山水诗都环线”。重点建设环大青山、围乌路、x省道、x省道、x省道等乡村振兴示范线,将特色山水资源、乡村旅游点、特色田园乡村、精品民宿等“串珠成线”,构建我市“最美乡村大道”。在面上,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区”。聚焦特色产业培育、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美丽乡村建设等要素,以xA景区或浙江A级景区标准,重点建设含山褒禅山片区、和县鸡笼山片区、当涂大青山片区等x个示范片区(另x个为:当涂江心洲(花岛)片区、花山濮塘片区、雨山滨江片区、博望横山片区),打造“看得到徽风皖韵、记得住美丽乡愁”的特色田园精品片区,努力成为“长三角最美乡村打卡地”。四、强重点、重成效。乡村振兴涉及面众多,必须突出重点、强化执行、注重成效。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率先实现禁捕退捕。推行禁捕退捕“四有一畅”工作法(有房住、有工作、有学上、有社保、心情舒畅),退捕渔户x户,拆解各类渔船x艘,在全国率先完成长江干流及重要水域全面禁捕工作。去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x考察时指出,x禁渔“禁得最早、做得最好”。农民收入领跑全省。实施工业反哺促增收、发展乡村旅游促增收、鼓励创新创业促增收等系列工程。x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万元,增幅x%,绝对值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首位。农业产业化位居全省前列。和县台创园、当涂县被评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市经开区食品经济开发区、花山农产品加工聚集区跻身全省加工园x强;现有亿元以上龙头企业x个(x亿元以上x个;x亿元x个,分别为:蒙牛乳业(x)有限公司和x山鹰纸业有限公司),x家企业(蒙牛乳业(x)有限公司、颐海食品有限公司、达利食品有限公司、馥海食品有限公司、联润食品有限公司)进入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x强。其中,蒙牛集团即将成为百亿农业产业规模企业。农业改革勇立潮头。以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改革的落脚点,率先启动并完成农村产权制度和“三变”改革。截至x年,全市行政村村均收入x万元,经营性收入x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x个、占比x%,经济薄弱村全面消除,均居全省首位。县住建局一、工作推进情况(一)高质量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打造高品质的农村宜居环境,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是关键。为高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房建设、传统村落建设保护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我局本着“村庄建设,规划先行”的原则,聘请第三方编制单位根据不同类型村庄特点,高质量编制了全县村庄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截止目前,全县xx户以上的村寨已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已全面完成。为乡村振兴农房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及村庄建设管理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导和建设依据。(二)高标准完成农村危房改造。自20xx年以来,为将国家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六项行动”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等惠民政策贯彻落地落实,我们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三改一化”、小康房建设等工作。采取精准认定、做到应改尽改,整合技术现场指导、严把房屋质量关等方式,高质量完成了农村危房xxx余户和“三改一化”xxx余户的改造任务,并于20xx年以“零问题”的佳绩圆满通过了国家脱贫攻坚成效验收,为下一步的乡村振兴农房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三)高效率推动各小城镇建设。近年来,我们在示范小城镇“8个1”工程建设框架下,始终坚持项目带动原则,结合棚户区综合整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政策契机。在龙溪、松烟、敖溪、构皮滩等省、市级示范小城镇谋划实施了一批品质较优、管理较为规范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子营、白泥、龙溪、龙家、松烟、关兴、构皮滩、花山等乡镇,组织实施了一批棚户区综合整治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项目。截止目前完成了路网改造xx余公里,污水管网建设及改造近xx公里,完成了中关垃圾埋场、龙溪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各乡镇房屋立面改造xxx户,建成保障性住房xxx套,建成停车位xxx余个,各乡镇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这些建设成效,一定程度上为打造余龙同城、构花一体、江北协同、乌江经济带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经梳理,这些年我县的城乡建设成效不可谓不显著,新农村建设成绩更是可圈可点,但也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短板问题。比如,前些年通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我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总体上仍不完善,在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方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农村建设规划不完善、资金缺乏、管理力度不够等一些列问题。二、工作措施(一)着力实施宜居农房建设。根据省宜居农房建设试点要求,实现农房在满足抗震设防和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对既有农房实施“一分、三净、五改”工程,提升农房的宜居性、舒适性;实现农房根据村庄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针对既有农房推进“两化、四拆”工程,突出宜居农房的文化特色;实现农房房前屋后人居环境整治,针对既有农房推进“两清、三园”建设,提升宜居农房的整体协调,从而真正实现每栋农房功能优化、风貌靓化、环境美化的效果。另外,结合宜居农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工作,探索符合我县农村特色的装配式农房建设措施,带动装配式建筑发展,进一步降低农房建设成本,加快传统农房建造方式转型,提升我县农村住房品质。(二)着力提供质量安全保障。一是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和完善工程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农房建设、绿化打造等过程中的关键内容和监督重点,切实建立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质量安全的标准化监督管理体系。二是制定农村工匠管理和培训制度,从基本结构设计、关键部位施工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对建筑工匠进行深入细致的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工匠专业素质。三是按照“一对一”原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各乡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农房建设等的技术指导工作,确保建设项目质量安全有保障。(三)着力建立保障体系。一是按照“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积极发动村民参与农房优化、道路硬化、庭院美化等改造和建设,党委政府在改造建设中积极予以引导和指导,对有创建想法的村组,大力给予支持,对有建房渴望的群众,积极予以帮助,切实解决村民期盼和发展亟需的问题。二是建立“上级项目争取一点、县财政投入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等资金凑集机制,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捆绑使用、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资金,重点用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形成“多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管道出水”资金使用格局。以此撬动投资、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助推“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升级建设,实现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
本文标题: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汇报发言材料2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374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