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医学基本知识妇幼保健员培训教学内容•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基本诊断技术•急救知识•清洁、消毒、灭菌及无菌技术•生命体征及其意义第四节清洁、消毒、灭菌及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指保持无菌物品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或传播给他人的一系列操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而基础的技术,医护人员必须时刻保持无菌观念,正确熟练掌握无菌技术,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患者安全,防止医源性感染。三、无菌技术操作(一)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1.无菌技术操作的环境应清沽、宽阔。操作前30min须停止清扫,更换床单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走动,防止尘埃飞扬。2.无菌操作前工作人员要穿戴整洁,帽子须遮全头发,口罩须盖住口鼻,纱布口罩应以6~8层纱布缝制,每4~8h更换,一经潮湿细菌则易于穿透,应立即更换。刷洗双手,必要时修剪指甲。三、无菌技术操作(一)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3.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且有明确标志,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无菌包外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时期,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无菌包的有效期一般为7d,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4.无菌操作时,应首先明确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凡经过灭菌而未被污染的区域称无菌区,如已铺好的无菌盘内面,已消毒的手术野和穿刺部位等。三、无菌技术操作(一)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5.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定距离;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用物疑有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避免直接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6.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患者使用,以防交叉感染。(二)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1.无茵持物钳(镊)2.无菌容器临床常用的无菌容器有无菌罐、碗、盘等,用于盛放无菌物品,如棉球、纱布,既保持无菌又便于随时取用。3.无菌盘为了短期存放无菌物品和便于操作,常将无菌治疗巾铺在洁净、干燥的治疗盘内,设立无菌区域,防止无菌物品污染。如注射盘、换药盘、气管切开护理盘等。4.取用无菌溶液法5.无菌包6.戴无菌手套法第五节生命体征及其意义•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是评价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要征象,是机体内在活动的—种客观反应,临床上称为生命体征。一、体温的观察及测量(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1.体温的形成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是人体新陈代谢和骨骼肌运动等过程中不断产生热量的结果,一定的体温又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2.产热与散热(1)产热过程: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和骨骼肌,通过食物氧化、骨骼肌运动、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分泌增加、体温升高等产生热量。(2)散热过程:人体是以物理方式散热,主要通过皮肤散热,呼吸、排泄也散发部分热量,散热的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3.正常体温及生理波动(1)正常体温:体温的正常值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范围。正常值:口腔舌下范围在36.3~37.2℃,直肠温度为36.5~37.7℃(比口腔温度高0.3~0.5℃),腋下温度为36.O℃(比口腔温度低0.3—0.5℃)。(2)生理性变化:人体正常的体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年龄、昼夜、性别、运动和情绪等各种因素的变化而有波动。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平均数上下0.5℃。①年龄:儿童由于代谢率较高,体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代谢较低,体温在正常范围的低值。②昼夜时间: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8时体温最高。③性别女性较男性稍高。④其他:日常生活中运动、沐浴、进食、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因素均可出现短暂体温增高。安静、睡眠、饥饿及服用镇静药后可使体温下降。(二)体温评估1.发热凡测量体温高于正常范围均称为发热。发热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以感染性发热多见。发热的程度划分(以口腔温度为标准)为四级低热;37.3~38.O℃中度热:38.1~39.0℃高热:39.1~41.0℃超高热:41.O℃以上。2.体温过低,体温在35.0℃以下称为体温过低。常见于早产儿及全身衰竭的危重患者。(三)体温的测量I.体温计的种类(1)玻璃汞柱式体温计(2)电脑数字式体温计采用电于感温探头测量体温,所测温度直接由数字显示(3)可弃式化学体温计:可弃式体温计为单次使用的体温计,其构造为一含有对热敏感的化学指示点薄片2.体温测量的方法常用玻璃汞柱式体温计测量法如下。用物:测量盘内盛体温计、石蜡油、卫生纸、消毒液、纱布、小毛巾、弯盘、记录单,笔和有秒针的表。并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测量体温的方法。•体温测量的方法口温腋温肛温部位舌下热窝腋窝正中直肠方法闭口鼻呼吸屈臂过胸润滑肛表插入肛门3~4cm时间3分钟10分钟3分钟(1)口腔测量法:将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使患者闭口用鼻呼吸,勿用牙咬体温计,3min后取出,擦净,看明度数,放入弯盘中,记录。(2)腋下测量法:解开衣扣,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计,l0min后取出,读数,放人弯盘中,记录。(3)直肠测量法:使患者屈膝侧卧或俯卧,露出臀部,用20%肥皂液或油剂润滑肛表,将水银头端轻轻插入肛门3~4cm,3min后取出,擦净肛表,看明度数,放入弯盘中。用卫生纸为患者擦净肛门,并协助其取舒适卧位,记录。3.注意事项(1)测量体温前后,应清点体温计的数量,并检查有无破损,水银是否在35℃以下。甩表时,不可触及他物,防止撞碎。(2)根据病情选择测量部位,危重、昏迷、精神病患者及婴幼儿、口腔疾患、呼吸困难、不能合作者,不可测口腔温度。3.注意事项(3)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患者不宜直肠测温。(4)排除影响因素,如剧烈活动、进食、进冷热饮料,做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者须待30min后,才可测温。3.注意事项(5)为婴幼儿、重症患者测温时,应有专人守护在旁。(6)若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而吞下水银时,立即清除玻璃碎屑,然后口服大量蛋清或牛奶,使蛋白质和汞结合,以延缓汞的吸收,最后排除体外。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粗纤维食物,使水银被包裹而减少吸收,粗纤维食物还能增加肠蠕动,加速汞的排出。3.注意事项(7)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时,应在床旁监测,重新测量,必要时做肛温和口温对照复查。4.体温计的清洁消毒为保持体温计的清洁,防止交叉感染,用过的体温计应全部浸泡于消毒液中,进行消毒处理。(1)口表、腋表消毒法:将用后的体温计浸泡于消毒液中,5min后取出用清水冲净、擦干,将汞柱甩至35℃以下,再放人另一消毒容器中浸泡30min后取出,清水冲净、擦干后放人清洁容器中备用。(2)肛表消毒法:用消毒液纱布将肛表擦净,再按上法另行消毒。消毒液每天更换1次,盛消毒液的容器和盛清洁体温计的容器每周进行1次彻底清洁和消毒。5.体温计的检查方法为确保体温计的准确性,应经常进行检查。将全部体温汁的水银甩至35℃以下,于同一时间内放入己测好的40℃以下的温水中,3min后取出检视,若读数相差o.2℃或以上,水银柱有裂隙,均不能使用。(四)体温异常的护理1.体温过高的护理(1)观察:发热患者应每4h测量体温1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d后,减至2次/d。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呼吸、血压、精神状态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2)保暖:体温上升期,患者出现寒战时,应调节室温、调整衣被等。1.体温过高的护理(3)降温:若体温超过39℃,给子冰袋敷头部;体温超过38.5℃,给予乙醇拭浴或大动脉处冷敷,降温30min后测量体温1次,并做好记录。1.体温过高的护理(4)补充营养和水分:高热时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而影响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能量消耗增加。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鼓励患者多饮开水,成人属日摄入量不少于3000ml。(5)口腔护理:高热患者腺体分泌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口腔炎和黏膜溃疡。1.体温过高的护理(6)皮肤清洁:高热患者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及床单,以防着凉和压疮形成。2.体温过低的护理(1)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抢救准备。(2)提高室温: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为宜(3)保暖:新生儿置温箱中,可增加衣被,放热水袋,给予热饮料等。二、脉搏的观察及测量(一)正常脉搏的生理变化1.脉搏的形成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动脉血管壁相应地出现扩张和回缩的波动,表浅动脉上动脉搏动称为脉搏。在正常情况下,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2.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二)异常脉搏的观察1、速脉成人脉率超过100次/min,称为速脉。见于发热、大出血前期的患者。2.缓脉成人脉率低于60次/min,称为缓脉。见于颅内压增高、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二)异常脉搏的观察3.脉搏节律异常脉搏的搏动不规则,脉搏间隔的时间时长、时短,称为节律异常,也称不整脉4.其他异常脉搏触到强有力脉搏、细弱无力、有紧张条索感等都属于异常的脉搏(三)测量脉搏的方法1.用物有秒针的表、记录本和笔。2.测量部位凡浅表靠近骨骼的大动脉均可用于脉搏测量,常选择桡动脉,其次颞动脉、颈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等。3.步骤(1)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测量诊脉前应使患者保持安静,若剧烈活动后应休息30min再测。(2)以测桡动脉为例,患者取卧位或坐位,手臂放于舒适位置,腕部伸展。(3)测试者将示指、中指和环指的指端按在桡动脉表面,压力大小以能清楚触到脉搏为宜,计数30s,将测得脉率乘2,即为每分钟的脉搏数。异常脉搏应测lmin。4.注意事项(1)不可用拇指测量脉搏;因拇指小动脉搏动较强易与患者的脉搏相混淆。(2)为偏瘫患者测量时,应选择健侧肢体。(3)房颤患者有绌脉时,应有两名护士同时开始计时测脉搏和心跳lmin,并做好记录。三、呼吸的观察及测量(一)正常呼吸的生理变化1、呼吸呼吸是指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机体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2.正常呼吸观察,正常成人呼吸的频率为16~20次/min。频率和深浅度可随年龄、性别、活动、情绪等因素的变化而有改变。•幼儿比成人快,女性比男性稍快,老人稍慢,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增快,休息和睡眠时较慢。(二)异常呼吸的观察1.频率异常(1)呼吸增快:成人呼吸超过24次/min,2个月以下婴儿呼吸超过60次/min,2岁以上儿童呼吸超过40次/min,均称为呼吸增快。常见于高热或缺氧等患者。(2)呼吸缓慢:成人呼吸少于10次/min,称为呼吸缓慢。常见于呼吸中枢抑制,如颅脑疾病及催眠药中毒等患者。2.呼吸节律异常(1)潮式呼吸;是一种周期性呼吸异常,周期30—120s。•特点是开始呼吸浅慢,以后逐渐加深、加快,达高潮后又逐渐变浅变慢,然后呼吸暂停5—10s,之后又出现上述状态的呼吸。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2)间断呼吸:表现为呼吸与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特点是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然呼吸停止,间隔一个短暂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周而复始。常见于颅内病变或中枢衰竭的患者。3.呼吸深浅度异常(1)深度呼吸:是一种深长而规律的呼吸,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等引起的酸中毒患者。(2)浮浅性呼吸:是一种浅而不规则的呼吸,有时呈叹息样,见于濒死的患者。4.呼吸音响异常(1)蝉鸣样呼吸:即吸气时有一种高音调的音响,多因声带附近有异物使空气进入困难所致。(2)鼾声呼吸:由于气管或支气管内有较多的分泌物蓄积,使呼吸时发生粗糙的鼾声。见于深昏迷等患者。5.呼吸困难由于气体交换不足,机体缺氧所致。•患者自感空气不足、不能平卧。•表现为烦躁、张口呼吸、口唇、指(趾)甲发绀、鼻翼扇动等。(三)呼吸困难患者的护理1.做好心理安慰,使患者情绪稳定,具有安全感。2.调节室内空气,安置合适体位。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痰、吸氧。(四)测量呼吸的方法1.用物有秒针的表、记录本和笔。2.步骤(1)在测量脉搏后,护士仍保持其测量姿势,以观察患者的注意力,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一吸一呼为1次。(2)成人和儿童数30s后所测数值乘以2,即为呼吸频率。如果患者呼吸不规则或婴儿要测1min。(3)当患者呼吸微弱
本文标题:妇幼保健员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39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