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设计说明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已有的经验和要学习的知识紧密结合。因此,本设计在学习新知之前鼓励学生说一说: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一是投石问路,可以较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二是能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资源;三是创设一个关于年、月、日的知识情境,在不经意间为引发学生的疑惑作铺垫。2、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本设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从新课的引入到课后的练习,都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小课堂、大社会”,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注重观察,引导发现,培养能力。本设计通过年历卡及相关统计表,让学生在观察和发现中掌握年、月、日及大月、小月等知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使学生在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中获取新知,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20xx年、20xx年的年历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已经知道了哪些?预设生1:一年有12个月。生2:有的年份有365天,有的年份有366天。2、说一说记忆中美好的或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生自由汇报)3、观察教材76页主题图,说一说年历上标注了哪些特别的日子。在这些特别的日子里,都用到了哪些时间单位?(年、月、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参考资料,少熬夜!(板书课题:年、月、日)设计意图:选择学生感兴趣、熟悉的素材作为引子,以特别的日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就在身边,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加深对时间单位的理解,为下面的新知教学作铺垫。⊙亲自实践,探究新知1、教学例1。观察20xx年、20xx年的年历。(课件出示)思考:(1)一年有多少个月?(2)一年中哪几个月份有31天?哪几个月份有30天?(3)2月有多少天?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一年有12个月。(2)一年中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有31天,4月、6月、9月、11月有30天。(3)20xx年的2月有28天,20xx年的2月有29天。3、小结: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有30天的月份称为小月;2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的天数和其他的月份都不相同,所以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设计意图:通过认真观察20xx年和20xx年的年历,让学生自主发现并总结大月、小月的天数及2月的特殊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4、记忆大月和小月的方法。(1)拳头记忆法。(课件演示)①伸出左手,手背面向自己,握住拳头。从右边第一个凸起处开始数起,第一个凸起处是一月,凹下的地方是二月,接着以此类推数到七月,转回来,从数一月的地方接着数八月,一直数到十二月。凸起的地方就为大月,有31天;凹下的地方,除了2月,其他都是小月,有30天。②请大家边看边实践。(课件重复演示,学生实践)(2)歌诀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说明:腊,这里指腊月,一般指农历十二月,在这里代表公历十二月。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参考资料,少熬夜!水平。用歌诀帮助记忆,让课堂教学的形式“活”起来。5、知识拓展:一年中,为什么有7个大月,4个小月?师:每年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这其中有一段有趣的历史小故事。(播放录音:大月、小月的由来)(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都是人为规定的)设计意图:大月、小月的特殊安排使学生心中有一个大大的“?”。回溯历史,既解疑释惑,又丰富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数学学习渗透着浓浓的数学文化。以英文August(八月)与国王的名字(奥古斯都)印证八月的演变,令学生折服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使学生结合实际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熟记1千米=1000米。教学步骤一、通过观察等实践活动为新授知识作好准备。教学前可利用课外活动、队活动等时间进行一些观察度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知识。A参观车丫和码头,看看汽车、火车和轮船的航运里程票价表。B观察公路的里程碑,并从这块里程碑直到下块里和碑,实地观看100米------5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体会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C测量操场四周的长度(或跑道的长度),算一算要绕几圈(或直几个来回)才是1000米。这样使学生对“千米”的长短有初步的了解。二、复习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2、口答:1米等于几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1厘米等于几毫米,1米等于几厘米。3、填括号(说一说推理过程):2米=()分米50分米=()米6厘米=()毫米30厘米=()分米7分米=()厘米80毫米=()厘米三、新授1、导入新课量比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单位;量课本的长、宽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教室的长、宽可用米作单位;那么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用什么单位合适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2、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参考资料,少熬夜!(1)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长吗?(2)出示运动场遗产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约是1000米。(3)推出“千米”概念,揭示进率。A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B引导学生对上式等号两端进行比较:用等号连接,说明它们所表示的长度怎么样?等号两端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一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C熟记进率。想想看:“千米”中的“千”相当于1000中的几个“0”?1000中的几个“0”相当于一个“千”?四、练习1、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用单位。教室长3(),小明身高130();高速公路长50();铅笔尖长4()。2、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排列起来。2厘米2分米2千米2米粉2毫米3、带领学生观察:课前在一条直的路边量出100米的距离并在两端插上标杆。问学生: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4、要求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做第71页“做一做”,中的两道实践题。五、总结(略)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活动目标1、了解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研究和差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并准确解答。2、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理解用假设法将和差问题转化,完整口述思路。3、优选方法,体会和差问题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作用。(拓展)4、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探求问题特征与解答方法。(情感)活动重点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能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和差问题。活动难点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参考资料,少熬夜!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活动过程一、课前游戏(意图:感知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大数与小数)写数猜数:学生选择1-9中的任何一个数,写在卡片上,算出与同桌卡片上数的和与差。填入统计表中。(同桌学生报数,全班猜数,教师输入,指导学生验证)教师填写后两列的和与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提出质疑:当和与差比较大时,还能猜吗?有必要去寻找方法、揭示课题:共同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找到大数和小数。我们把这类题型称为和差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和差问题。二、创境新授(意图:借助线段图,通过小组探究,理解假设法进行转化的三种方法)1、情景研究:理解画形结合图的意思,明确大数是苹果,小数是桔子。小组开展探究活动。PPT三种方法配合进行分析与汇报。体会三种假设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方法一:假设拿去了4个苹果,还有10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就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小数桔子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个数。方法二:假设再拿来4个桔子,就有了18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也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大数苹果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苹果的个数。启发: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是和+差,第二种方法是和—差;相同点是都用了假设转化的方法,最后都除以2。方法三:也可以将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然后将总数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苹果个数,用7-2算出桔子个数。这也是巧妙运用假设,将平均数运用到和差问题的解答中。完整板书,规范学生对综合算式的写法和读法。2、再理解方法:大数—差=小数的2倍,再除以2=小数小数+差=大数的2倍,再除以2=大数3、尝试应用:小强和爸爸年龄和45岁,爸爸比小强大25岁,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参考资料,少熬夜!(1)读出两个信息与问题,课件展示线段图,学生空画。(2)理解列式:假设爸爸少25岁就和小强年龄一样,小强和爸爸的年龄和45岁就变成了是45-20=20岁。20岁表示是两个小强的年龄和,再用20除以2算出小强的年龄。知道了小强的年龄,爸爸的年龄又怎样算呢?完整口述假设过程,上台板演,学生欣赏(3)再次强调求和差问题的方法:解答和差问题你最感欣赏的方法是什么?生:假设法生:(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4、巩固方法,准确填数:回到猜数游戏,用假设法求出大数与小数:和168,差32。和999,差111。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对第一组选择(和+差)÷2=大数的方法,对后一组选择(和-差)÷2=小数的方法。三、探究变化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和差问题。1、小强在本单元测试中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6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语文和数学各得几分?(一题多变,你能有几种转化的方法。再判断分析。)猜测语文与数学分数。理解平均分数的意义。A、数学:(96+8)÷2=104÷2=52(分)语文:96-52=44(分)语文:(98-8)÷2=88÷2=44(分)数学:96-44=52(分)对方法A进行反思和质疑。寻找错误的原因。B、数学:96×2=192(分)(192+8)÷2=200÷2=100(分)语文:192-100=92(分)语文:96×2=192(分)(192-8)÷2=184÷2=92(分)数学:192-92=100(分)C、数学:96+8÷2=96+4=100(分)D、语文:96-8÷2=96-4=92(分)怎样理解8÷2?2、认真选择(机动题):大强和小强共有300元去买书,大强给小强50元两人的钱就一样多了,你知道大强和小强各有多少钱?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选择合理的算式。四、课堂总结今天你记忆最深的是什么?评价同学或老师。学习总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问题就是和差问题。解和差问题的策略很多,用假设法将大数转化成小数,(和-差)÷2=小数;或者将小数转化成大数,(和+差)÷2=大数;巧用平均数移多补少等。五、欣赏变化参考资料,少熬夜!1、转化成3个大强2、转化成3个小强3、转化成3个爸爸课堂延伸:让我们在音乐中带着思考,将假设转化的思想,将优化选择的策略带回家,去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预习: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二、谈话导入(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三、学习新课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
本文标题: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46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