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对朝阳区历史学科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对朝阳区历史学科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王小京内容摘要:2007-2008学年度,笔者参加了北京教育学院中学历史学科培训者培训,其间参与了项目组组织的《北京市历史教师工作及专业素质现状调查问卷》活动,并对朝阳区历史教师的调查问卷作了数据统计与分析。在对朝阳区历史学科培训对象的现状与需求初步了解以及在总结以往历史学科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撰写了对朝阳区历史学科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关键词:历史学科教师培训课程体系一、朝阳区担任历史学科教学的教师现状2008年为了了解北京市历史教师的工作及专业素质现状,为了对“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设计培训课程提供依据,北京教育学院中学历史学科培训者培训项目组向全市历史教师发放了《北京市历史教师工作及专业素质现状调查问卷》,教师以不记名方式填写。从回收的历史教师的调查问卷中,分析目前朝阳区担任历史学科教师基本情况如下。1.担任朝阳区历史学科教学的教师约200人,参加本次问卷的教师为137人(分析时均以此数为依据),位居各区县参加问卷教师第二位(海淀区第一),占全市参加问卷教师的12.6%。2.目前朝阳区历史教师的最终学历大专5人,本科124人,硕士8人,分别占3.7%、90.6%、5.7%。所学专业126人为历史,其余为中文、法律、数学、教管不等。3.担任历史学科教师的教龄以5年以下、5-15年、15-25年、25年以上四个层次划分,所占比例分别为11%、49%、26%、14%;职称亦基本对应,未定级、中二、中一、中高,分别所占比例为4%、12%、54%、30%。与全市比较5-15年、25年以上的教师分别高出约3%和4%,从职称分布看未定级基本与北京市持平,中二低于全市16%,中一、中高分别高于全市为10%和5%。4.历史教师中市级骨干2人、区级15人、校级24人、尚无96人,所占比例分别为1.5%、11%、17.5%、70%。与北京市比较除校级骨干高出近一个百分点之外,区级、市级骨干均低于全市,而尚无骨干称号的教师高于全市近两个百分点。上述数据可见:1.朝阳区历史教师的学历符合北京市对中学教师学历要求,教授学科与所学专业也基本一致。2.朝阳区5-15年教龄的教师几乎为历史教师的一半,因而历史教师的年龄相对较年轻。3.历史教师的教龄相对较短,而职称相对较高,说明历史教师的能力在各自的学校中得到认可,在朝阳区各学科教师队伍中素质尚可。4.朝阳区历史教师整体水平与北京市教师(骨干教师数量)相比较优秀的历史教师为数还是太少,虽然校级骨干教师高于北京市,但这个级别的评选是在区里完成,还只能说明历史教师在朝阳区整体教师队伍中素质尚可,而区级、市级骨干教师数量未达到市里的平均数,如果用城区骨干教师的数量来衡量,想必相差得更远;反之尚无称号的教师高于市里平均数,它依然可以反映朝阳区历史教师在全市历史教师中的位置或不足。二、根据现状和需求对历史学科教师培训类别及课程体系的设计构想(一)培训类别教师的年龄不等,职称不同,对历史学科的认识不一,对培训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而要开设不同层次的培训,尽可能满足教师们的需要。1.新教师培训培训对象是当年新入职的教师,培训时段为一年120学时。分为两部分,60学时在分院面授,60学时在各自学校完成。在分院培训部分又分为通识部分和学科专业培训,通识部分主要是根据新教师的特点师训处选择的专题讲座,如: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专业发展、班主任工作研究、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等。学科专业培训一般为44课时,主要课程是教学技能的研究与实践,在课前技能中,主要进行课标研读、教材框架宏观把握、学情分析和教学设计等;课堂教学技能主要是讲解技能、导入技能、板书技能、提问技能、媒体辅助技能、变化强化技能等;课后技能主要是评价反馈技能等。教学方式主要是讲授、微格训练、听课、交流、与前辈教师座谈等,考核形式是,写一份教学设计,完成一个教学片段的讲解。培训的目标旨在使新教师尽快完成由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2.教师岗位培训培训对象是初高中学段的历史教师,培训时段为一个学期60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培训班开设的不同课程及各自的需要,参加一个时段或反复参加几个时段的培训。培训内容是围绕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专题设计,主要是面授,辅之以交流和参观。考核主要是完成一篇教学设计或研究文章不等。培训的目标旨在使教师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或教师通过培训在不同的方面有所收获。3.骨干教师培训培训对象是区级、校级骨干教师,培训时段为一年100学时。主要采用研训一体的培训方式,学员制定近期、远期的个人发展计划,依据发展目标确定促成目标达成的研究课题,通过导师带教、专题讲座、互动交流、教学实践、考察探讨的形式完成培训的全过程。培训的目标旨在为优秀教师的成长搭设发展的平台。4.专项培训采用项目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对象依据项目培训的要求选择,并依照项目培训的计划完成。目前朝阳分院参与了市教院的“春风化雨”培训项目,分院各学科进行了《农村教师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培训以及新课程培训等,从今年起将隔年申报一次暑期史迹考察项目,分别为川渝史迹考察、环渤海史迹考察、行走中原等。专项培训的目标是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二)课程类别1.公共必修类这类课程属于政府行为,又是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诸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师德和更新教育理念等通识类的课程或讲座等。2.学科知识补充与拓展类继续教育是学历后教育,不能以补充学科知识为主已成为共识。但我以为目前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与实施课改的教师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不补充、拓展必需的知识课改推进难度较大。理由有三:其一,以问卷第15题、第25题为例(其他选题也有反应)。第15题题干表述:“您认为自己所拥有的历史学科知识在教学工作中如何”,选项有四:A.远不够用B.稍感薄弱C.基本够用D.游刃有余。朝阳区历史教师选择A24人,B44人,C60人,D9人,AB两项合计68人,约占答卷教师人数的50%,其中选择“远不够用”的人数在全市18个区县中位居第一。第25题题干表述:在您所欠需的专业知识中,您最感迫切的是:选项有三:A.断代史B.专题史C.其它,朝阳区历史教师选择第二项有82人,占60%。其二,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能满足该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那么再多样的教法、学法,再巧妙的教学设计也不可能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其三,历史学科的设计特点是“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是一致的,这在其他学科中是鲜见的,不过初中教材以历史发展线索编写,高中教材以模块的形式出现。因而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很多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相互之间有所交叉;同样的教学内容在后续年段会有重复出现,但要有提高,认识要上升。如何在纵向、横向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把握关键的点线面与交叉,如何在看似重复的教学中“螺旋上升”在培训中应该有所回答。因而在开发、设计培训课程时要将散落在不同学段的知识按其逻辑关系建立起联系,提炼出主题,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对问题的认识是这类课程的特点,而不仅仅是通史、断代史、国别史的简单重复。这类课程目前主要从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内容方面考虑,可以开设诸如,《中国社会的演进(政治、经济、文化)》、《世界历史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文物解读历史》、《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教学》、《走进世界遗产》、《故乡是北京北京是首都》、《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古今交通变迁》、《史学研究动态》等。3.教育理论与教学技能类通过知识的更新,构建的知识结构,如何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学生可以习得的知识技能是每个教师必须要研究的,如何通过教育理论的支撑,将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进行设计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教师的需求,以问卷调查为例:问卷第22题,题干表述:您认为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选项有五:A.不理解新课程理念B.不善于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C.接受了新理念,但不知如何将新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D.没有相关政策和资源的支持E.其他。朝阳区历史教师选择第三项者达90人,占86%,是北京市18个区县中选择最高的,当然这项选择也是北京市所有教师选择最多的,它说明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状况。问卷第24题,题干表述:您认为您在专业知识结构上最大问题是:选项有四:A.知识面窄B.没有教育学、心理学基础C.所学专业与所教课程不一致D.不能及时了解史学研究动态和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欠缺。朝阳区历史教师选择第四项者76人,占56%,与北京市各区县教师的选择一致(选择第一项有38人,在全市最高,它说明的问题在此暂不作分析)。依据教师的需求和根据学科特点,开设的课程可以有:《教学技能研究与实践》(在传统技能研究的基础上,特别研究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开发的新技能,如:教学情景创设技能、教学活动设计指导技能、助学技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资源的搜集甄别整合技能、媒体辅助教学技能等);《历史学科教学设计》;《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评价统计与分析》等。4.教学活动与实践类历史学科的综合性、真实性、开放性是与生俱来的,其中是以开放性为核心的,因而历史学科教师的培训应该走入生活、走入社会,走进课堂,在生活中体验、在社会中研究、在课堂中提升。开设这类的课程或讲座可以有:《史迹文物考察》;《实地调研访谈》;《某个专题研修》(以博物馆为载体);《教育科研方法》,如:教育叙事研究;《优秀作品研读》如:哲学、逻辑学、史学、文学等;《自然科学专题系列探究》;《课堂教学观摩与分析》等。三、培训实施的困惑1.如何寻求依托学科而又不唯学科的教师承担这样的综合、专题性很强的课程;2.如此多方面培训内容分配的比重、比例;3.学科教师在选课相对不自主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建议和想法1.整合、利用市教院、各区县教师培训机构教师资源,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建立教师培训的师资团队。2.充分挖掘师资团队的资源,合理使用团队所长,在学科中开发精品课程,并适度跳出学科,发现、开发学科交叉类课程。3.充分挖掘和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将专家、学者的特长。(此文获北京教育学院举办的“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教师培训”论文评选一等奖。)
本文标题:对朝阳区历史学科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51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