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小学教师培训课件:谈生活作文
让生活走近作文主让作文关注生活谈生活作文一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原因分析学生作文问题现状1对写作存在着“怕、愁、厌”的心理。有人形象地说,写作时学生是:捏着笔头,皱着眉头,愁在心头。有人曾进行过一项有关作文喜爱程度的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10%的学生喜欢作文;50%的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一般;有30%的学生对于作文没兴趣;另外10%的学生很讨厌作文。一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原因分析学生作文问题现状1对写作存在着“怕、愁、厌”的心理。2作文内容虚假、空洞,千篇一律,新意不够,缺乏童真。有的抄袭作文选,有的拼凑、胡编乱造,甚至有人用作文软件拼凑作文。一小学生作文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一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原因分析学生作文现状1对写作存在着“怕、愁、厌”的心理。2作文大多虚假、空洞,千篇一律,新意不够,缺乏童真。3不少同学的作文,从语言上看有两个问题:一是语言干瘪,不生动;二是语言少年老成,缺少小学生应有的生活化的语言。一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原因分析一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原因分析原因分析(一)现实原因1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作文而作文,功利化严重,不是真性情的流露。2是作文教学程式化,形式单一呆板,束缚了学生的潜能发挥。3最严重的问题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题”由教师出,“意”由教师定,“评”由教师作。学生要想得到满意的作文成绩,就必须亦步亦趋,小心谨慎地猜度老师的用意,揣摩老师的喜好,讨得老师的欢心,为他人代言而不可说自己的话。4作文教学脱离生活,成为写作技巧课。教师在写作教学上严重倾向于对技巧的追求。其实作文并非仅是语言符号的操作,离开了人的发展、人格的形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原因分析一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原因分析原因分析(一)现实原因(二)历史的回顾我国作文教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古代(从先秦到清代)、近现代(从清末到解放前)和当代(解放以后)三个时期。1、先秦时期这个阶段的“作文教学”注重实用性,写作训练接近当时语言交际的实际;并且能做到口语与书面语的统一;还重视散文写作和一小学生作文现状及原因分析2、秦汉以后因为书面语日渐发展为“文言”,和口语完全脱离,作文的实用性逐渐削弱。3、唐宋以后在科举考试的影响下,出现了僵化的“八股文”,作文教学彻底走上了程式化、僵死化的道路,为圣人立言,开始脱离生活。纵观我国古代两千多年的作文教学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它的两个特点:作文教学由放到收,作文训练从实用到僵化。在我们的作文教学源头上,讲究的是一切从实用出发,作文是生活的一种需要;但在发展过程中,作文的实用性逐渐削弱,直到出现“八股文”那样的僵化形式。而我们现行的作文教学,也难以摆脱这种的影响。今天我们提倡“生活作文”就是要打破这种僵化的局面。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生活作文”,它其实是沿着“作文教学由放到收”的历史再往下发展,即由放到收再回到放。“生活作文”要求必须打开束缚学生的枷锁,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写出含有生活体验,具有个性特点,符合生活需要的真实的作文。所以说,“生活作文”的出现是作文教学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二生活作文的界定生活作文,是以真实的生活世界作为写作对象,把生活引入作文,同时又把作文引向生活,视作文为生活的组成部分,是生活的必须它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为写作目标,从关注学生真实生活、拓展学生写作内容入手,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习作的空间就有多大。所以,学生的习作可以打破学科界限、课内外界限、时空界限、现实和幻想界限。同时,生活作文提倡营造轻松、自由、和谐、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做真人。1、目的不同学生写作文不再只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不再只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其他各科一起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生命是在鲜活的生活中成长的,生活作文将使学生生活更精彩,更有质量。2、动力不同写作不再是单纯地为了追求分数,更是学生生活感悟和体验的自然流露,用习作去表达自己的认识,抒发自己的情感,和他人沟通和交流。写作要实现“要我写”到“我要写”的重大转变。生活作文有以下几个特点:3、内容不同写作将变得越来越真实,矫情做作的成分会大幅度下降。生活作文,写的是他们的生活。因此记实作文会朴实清新,真实具体地再现生活,不再需要胡编乱造;想像作文会呈现绚丽多彩、新奇莫测的画面,凸现儿童那惊人的想像力。4、方式不同传统教学关注--审题、立意、中心、取材和剪辑,材料是否典型,文句是否优美,结构方式是否恰当。这一切都是从写法入手,为的是落实写作技能。生活作文着重从开发与丰富学生的生活空间入手,研究每一个个体记忆仓库的开启,习作热情的激发,创新想像的启动,表达的独特个性。至于写作知识、写作技巧将融合在生活作文的过程中,是在表达生活时的一种自然需要。三理论依据(一)文学的本质和源泉。虽然我们在界定“生活作文”的概念时,强调不能把学生的写作和作家的文学创作等同起来,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否认学生的写作,和作家的文学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实质上,学生的写作与作家的文学创作的根本属性是相同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的写作可以看做是文学创作的萌芽阶段。哲学、文艺学关于文学及文学创作基本原理的论述,完全适合于“生活作文”。一般写作理论也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佐证。写作理论告诉我们,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生活五彩缤纷的色彩。(二)叶圣陶论小学作文教学。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叶老说:“作文就是说话,用笔来说话。”“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老很直接地告诉我们: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正确顺畅地表情达意、叙事说理。叶老反复强调学生作文要“理真、情切、意达”、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真实地反映自己的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既是作文的需要,也是做人的需要。关于作文和生活的关系,叶老说,“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想要写作,“真是个最容易的萌生的欲望,差不多同想吃想喝的欲望一样。”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还是用叶老的话来回答——“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叶老在《作文论》中还说:“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等等问题,因为我们作文,无非想着原料是合理、是完好,才动手去写的。”既然这原料是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那么,它又从何而来呢?叶老指出,“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由己,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总归说来,“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一句话,“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三)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精髓,其核心理论是“生活即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陶行知先生对生活的阐释是:“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需要而教育。”他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生活教育理论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生活作文研究是我们在作文教学领域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四)日本生活作文的启示日本生活作文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已经超越了作文教学本身而成为了一种教育思想,并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带给了我们五个方面的启示:1、启示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表达,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创造力;2、启示我们要树立起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3、启示我们要通过生活作文,重新发现“生活”的价值;4、“生活学科”的思想启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具备课程意识;5、“调查作文”的做法启示我们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研究能力。(五)新课标论作文教学目的、意义和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由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其中有关作文教学目的、意义和要求的论述,为生活作文教学提供了最为直接的理论依据。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第三学段学生习作提出的要求有: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也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综上所述,生活作文教学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基本原理,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叶圣陶、陶行知先生语文教育思想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具体化,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四基本原则生活作文教学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1、生活性原则这是生活作文教学的个性体现。作文来自生活,作文教学过程应该体现生活性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2、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也应贯穿作文教学的全过程,陶行知认为,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当然也是学习的主人。生活作文强调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在作文指导、评讲、批改中,学生都是主人。3、和谐性原则生活作文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别强调学生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和谐发展,作文与做人的和谐发展。4、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把学生最喜欢的故事、表演、游戏等活动引入作文教学,变枯燥乏味的技法传授为学生生动活泼的自主体验,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愉快中领悟。5、创新性原则习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具有创新性。创新,首先要从教师做起。教师要在教学的设计,教学方法上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把学生吸引到习作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题材、结构、思想、表达上充分发挥自主,使作文成为一种有创意的表达。五操作策略生活作文的基本策略是:让学生在认识生活中提高写作能力,通过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能力,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一)从“关注作文教法”转到“关注儿童生活”,让生活进入作文课堂作文教学要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他们独特的认识生活的方法,也有他们独特的表达手段”。因此,关注儿童,了解学生的生活,从儿童生活入手研究作文,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把作文课堂变成鲜活生命的活动场所,努力实现从关注作文教法到关注儿童的转变,这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的重要策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做到,敏锐地洞悉小学生的生活及情感变化。从关注作文教法向关注儿童生活的转变是作文教学的方法问题,更是作文教学思想的更新问题。作文教学只有抓住“生活”与“儿童”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真正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活进入作文课堂才有了最基本的条件。语文教师要始终怀着一颗童心去认识学生,去了解学生的生活,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他们的喜、怒、哀、乐,用学生已有的习作基础及实际的表达能力去看待那一篇篇稚嫩的习作。只有这样,语文教师才会知晓学生有哪些熟悉的人、事、景、物可写,才会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能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作文训练题目,作文指导才会诱发学生对生活再认识、再思考的激情,才能拓宽思路。关注生活的同时要强调学生的积累怎样积累?途径有
本文标题:小学教师培训课件:谈生活作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5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