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青山不老》语文教案最新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青山不老》语文教案最新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青山不老》语文教案最新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第一篇】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画,激情导入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2)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3)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二、以文入情,感受奇迹1、抓“奇迹”。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参考资料,少熬夜!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预设:(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学习第3自然段)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把这句话多读几遍,联系课文内容边读边想,并背诵下来。(3)再读全文,积累句段(4)读课文,摘抄或背诵自己喜欢的内容。《青山不老》语文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会写课文中的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2、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3、通过对比、朗读等方式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及坚持不懈的毅力。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一、文字描述,激情导入1、描述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师:同学们,在我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个山沟,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林间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青山不老》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打开课本,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把课文读得通顺、正确、流利。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晋西北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植树造林,用15年时间奇迹参考资料,少熬夜!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后代。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默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板书:创造奇迹』1、从数字理解奇迹: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你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一亩”有多少大?667平米,3700亩就相当于1850个实验小学这么大。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一起用心来读这个奇迹。2、从大环境理解奇迹: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大环境下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呢?默读第二自然段,划一划有关语句。(板书:大环境)出示第二自然段有关语句。这些文字描述的环境,给你带来什么感觉?『板书:险恶』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险恶?(1)肆虐什么意思(任意破坏)哪些词句让你充分感受到了肆虐?A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B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C想象西伯利亚大风来的时候,还有可能发生哪些事?像这样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自己展开想象来理解来读懂词语,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2)“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的盘踞之地”这句话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理解盘踞怪物(3)把从文字当中读到的感受通过朗读展示出来。(齐读)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的老头坚持15年植树造林,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齐读这一句3、从小环境理解奇迹:要创造这样的奇迹,年轻力壮的人都不一定能坚持,而这位老人已经多少高龄了?(81岁)耄耋之年的老人啊。课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他已经很老了?默读参考资料,少熬夜!课文,划一划。(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4)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生活中,80多岁的老人过着怎样的生活?)他过着怎样的生活?(联系文中句子说说)80多岁的老人过着如此艰苦的生活,『板书:艰苦』放弃与女儿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15年如一日,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又在干什么呢?(引读中心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让我们带着对老人深深的敬意一起再读这一句: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4、从结果在此体验奇迹:一位年过80的老人,在大环境和小环境都如此险恶困苦的晋西北土地上坚持植树造林15年,并且还将继续下去。难怪我们在黄土高原上能看到那样美丽的景致。——“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配乐轻声读。)四、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1、导语:那么为什么老人能创造这样的一个奇迹呢?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创造了这个奇迹呢?快速默读全文,可以找找句子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他生命的归宿。”(对土地的热爱、对家园的热爱、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又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2、集体交流:为了这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出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参考资料,少熬夜!“另一种东西”是什么呢?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先想想它们的字面意思,可是老农能和山水共存,能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博大胸怀,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句话。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生命的老去而变老的。所以----引读出示: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3、课堂小练笔(5分钟):以“青山是不会老的”为话题写一段自己的感想。4、指名交流所写感受。板书设计青山不老大环境──险恶生命——另一种东西?创造奇迹实现价值小环境──艰苦山川共存日月同辉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第三篇】一、先学导航1.这篇课文我读了()遍。我认为自己读得(A.正确流利B.基本流利C.不太流利)组内伙伴评价:(A.正确流利B.基本流利C.不太流利)2.看拼音,写字词。ànɡnuèùū土()肆()盘()()泥3、在括号里填适当的字组成词语。风雨()三()五()山川()日()同()参天的()险恶的()感人的(4.课文内容我知道。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用15年的时间在()。二、重点研读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划出。参考资料,少熬夜!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用“~~~~”划出。找好后再读读句子,写上体会。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三、当堂小检测1、真情表达:以“是啊,敬爱的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为开头,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四、知识链接晋西北在山西,与内蒙古、陕北风沙去相毗邻,自然条件恶劣。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而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第四篇】基础知识积累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方法与能力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拓展与延伸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我国的绿化状况和相关的感人束缚。重、难点突破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黄土高原的情况吗?向学生展示图片并进行相关讲述。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一位老人却创造了一个世人不敢想象的奇迹。板书:青山不老二、学习课文,看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思考、交流。教学提示:可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由于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学习本课。教学参考:如,先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参考资料,少熬夜!迹”,通过读课文、质疑问难、朗读想象等途径,使学生认识到老农通过15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将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在学生对老人创造的奇迹产生敬慕的状况下,转入对奇迹背后故事的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这个问题可以从这座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和这个院子所处的小环境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山沟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老农才坚定了改造的决心;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造福大家。通过老师的引领,使学生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来深化理解课文。三、思考交流“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悟?教学提示:课文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这句话的含义,点明文章所表达的意旨。可以适当穿插课外资料,或联系生活实际,更深刻地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思想感情。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运用对“金色的鱼钩”和“金色的脚印”等课文中的学习方法来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含义,可以比较轻易地突破重点。教学参考: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精神是永远不会老的。四、课文总结教师小结: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本文标题:《青山不老》语文教案最新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541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