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教师编考试教案样例【实用4篇】
写作好帮手1/17教师编考试教案样例【实用4篇】【导读】这篇文档“教师编考试教案样例【实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教师教案【第一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2、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种种符号给文章作批注教学重点、难点1、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2、批注课前准备让学生查找陆蠡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教学情境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第一块:与陆蠡相识组织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并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态度。学生谈完后,教师强调本文中所蕴藏的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但是不能照本宣读,回答精要,不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学生可以带有关的写作好帮手2/17资料第二块:讲述与绿藤的故事1、组织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来熟悉课文,再现作者与绿藤相处的情景。邀请两三位学生上台讲。情境导入语:悲欢离合往往是人与人之间的故事,草木非人,但它们却永恒地在演绎着生命的故事。《囚绿记》中,作者和绿藤间有着怎样动人的镜头呢?请你熟读课文后,用生动的语言(不看书本)来向大家讲述一下作者与绿藤的故事。2、组织分析三位学生在讲述故事重点内容安排上的共同点。3、提升学生的认识: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描绘绿藤的执着呢?绿藤象征什么?作者通过讲述特与绿藤的故事到底要抒发哪些情感呢?1、学生先熟悉课文,然后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讲故事。练习几分钟后,争取上台向全班同学讲。语言要生动,表达要连贯。2、抓住共同点思考分析。结论提示:对绿藤的执着的描写;作者对绿藤的感情。针对三个问题,可以查资料,可以与同桌讨论分析。为增强效果,可以用录音机为部分同学配乐。第三块:再当评论家1、组织学生围绕课堂讨论的重点为本文作批注。2、组织交流批注。1、认真写批注。2、大胆发言,积极交流。要求学生批注要做得整洁,以便于自己复习。写作好帮手3/17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说出本文关键语句的含义。2、能分析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深沉的爱国情感。3、能比较《绿》与《囚绿记》两文在语言风格、作者抒发的感情等方面的异同点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特点;比较阅读。课前准备学生查阅别人对《绿》、《囚绿记》的评论教学过程教学情境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第一块: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1、情境导入语: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有抱负的青年作家陆蠡的内心是压抑而痛苦的,情感是复杂的。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他的种种情感。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走进他的心灵世界,抓住有关语句来剖析他的情感。2、组织交流批注1、学生作批注。2、积极交流部分重点提示:“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这段话如何理解?分析现实生活使“我”尝到人生的挫折带来的苦涩滋味,“我”的心中产生的苦闷、忧郁的情绪。但这可爱的“绿叶”使“我”感受写作好帮手4/17到生命的美丽和愉悦,“我”暂时忘却了痛苦和烦恼,沉浸在生命的宁静与淡淡的喜悦中,并认识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挫折终会成为过去,明天一定是美好的。第二块:比较阅读1、组织学生比较《绿》与《囚绿记》两文在语言风格、作者抒发的感情等方面的异同点,要求写成小短文的形式,字数在300字左右。2、组织交流1、在笔记本上写文学短评2、交流评价布置作业:阅读《陆蠡故居》,作适当的批注。教师教案【第二篇】课前准备①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②搜集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心的小故事。③准备录音机和《掌声响起来》这首歌的磁带。第一课时播放歌曲,营造气氛①播放歌曲《掌声响起来》。②听了这首歌,你想说什么?揭示课题,初次质疑①老师出示课题:掌声②提问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写作好帮手5/17谁给谁的掌声?为什么要给她掌声呢?掌声有什么含义?初读课文,再次质疑①指名读课文,读的过程中相机纠正读错的字音。②学生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可以自读,可以与同座合作读。③学生默读课文,再次对课文进行质疑。要求学生边读边做记号。④小组内交流质疑的问题。要求组长负责,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小组内合作解决,最后每一组提出一两个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是小组内特别感兴趣的问题。教师要参与学生的讨论,把握各组所提问题的价值。创设擂台,相互挑战①各小组寻找挑战对手,并互相交换所进提出的问题。②各小组合作探讨对方所提的问题,设法解答对方的提问。这一过程,各小组组长要负责协调,注意整理好发方的稿子。教师要注意了解动态,及时给学生帮助。读读写写①熟读课文。写作好帮手6/17②练习写本课的生字。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打擂释疑①小组讨论回答对方问题的方式。可以是讲的方式,也可以是读的方式,还可以是读讲结合的方式,形式不拘。②各小组互相解答对方的问题。一人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发言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问问对方的解答满意不满意,还有什么要质疑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掌声的含义。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审时度势,把握机会,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④其他组学生可以做裁判,最后评出最佳表现小组。听写词语①读、记、抄词语表中的评语。②听写、订正。交流故事,加深认识①你搜集到了哪些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的故事?②请学生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可谈谈自己的感受。实践活动请学生把搜集到的故事剪下来或写下来,张贴在教写作好帮手7/17室里供同学们阅读。教师教案【第三篇】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从不同侧面观察橙子,根据橙子的基本形状展开想象。2、能根据橙子的不同侧面进行想像添画,体验创作的快乐!活动准备:1课件:橙的联想。2、橙子的不同切面的图片、记号笔、纸。活动过程:一、想象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小客人,请你猜猜它是谁?出示一个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引出“橙。(师:什么水果是圆的?)二、从不同侧面观察橙子1、请幼儿想像橙子的横切面、竖切面是否相同。(师:今天,我请你们吃橙子,那这橙子怎么吃的?切)(师:怎么切?横着竖着切都可以。)(师:那我要先请小朋友猜猜橙子横着切和竖着切写作好帮手8/17一不一样?)2、看图案猜测横切面、竖切面。(师:那我们猜猜看哪个是横切面,哪个是竖切面?)3、现场操作,证实答案。(师:那就让我们切开来看看,这是横着切的,我们来观察一下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我现在是竖着切,请小朋友来观察一下它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师:哪些小朋友猜对了,让我们来表扬一下自己。)三、橙子变变变1、观看课件,根据橙横切面展开想象。(示范创意绘画的方法。)(师:你看到这个橙子的横切面图片你想到了什么?)2、观看课件,根据竖横切面展开想象。(师:看到这个橙子的竖切面你又想到了什么?)四、想像添画——幼儿自由选择不同侧面的图片进行添画。(师:那你们想不想来变一变呢?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橙子的横切面和竖切面的图片,有各种大小的,那我今天就请小朋友来比一比,谁变的最神奇?)五、欣赏讲评写作好帮手9/17教师教案【第四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2、感悟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学习不加任何修饰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3、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4、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用真实体验理解文中的人情美。二、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父亲的语言、动作、形象的刻画,指导学生感悟作品文字中蕴含的父子深情,启发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三、教学难点缩短学生与作者的时空距离,使学生受到感染,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导语。中国受长期的农耕文化的影响,尤其注重亲情。千百年来,抒写亲情成了文学的母题,这种题写作好帮手10/17材的作品不胜枚举,你能列举出几篇吗?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表现父子情深的散文《背影》。2、简介作者。朱自清(1898—1948),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6年19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暑假以后到清华大学任国文系教授,当时只有28岁。1937年七七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爆发,朱自清随清华大学迁往大后方,在昆明任西南联大中文系主任。在艰难和贫困的生活中,他在认真努力地进行中国文学的教学和研究的同时,很关心学生的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10月,朱自清又回到北平,继续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并参加争取民主的运动,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当时,美帝国主义一面用枪炮支持***反动政府打内战,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又把它的剩余物资美国面粉运往中国,作为救济粮来笼络人心。朱自清为了反对美蒋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在拒绝领取美国救济粮的宣言上签了名,并且在临终前还嘱咐家人“不要买政府配售的美粉”。因此,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赞他“有骨气”,“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3写作背景。关于写作背景,主要指出课文记叙的是1917年的事。那年冬天,作者的祖母死了,任徐州写作好帮手11/17烟酒公卖局长的作者的父亲朱鸿钧也被解除了职务。朱鸿钧没有积蓄,两手空空,还欠下五百元的外债。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读书,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便从北京赶到徐州,同父亲一道奔丧回家。到了扬州,父亲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又当了一件狐皮袍,才还上欠债。又借钱办了丧事。办完丧事,作者回北京念书,朱鸿钧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背影》所写的就是这一段史实。为了讲解方便,出示一幅北京——徐州——扬州——南京——浦口的简图。这样,课文涉及到的作者的家境和作者的行踪就都清楚了。(二)听录音朗读,教师给以朗读指导。(三)学生自行查字典解决疑难字词。(四)整体感知课文。问:这篇文章什么地方令你感动?(鼓励学生踊跃回答,简要说明原因)(五)仔细研读重点段落。1、研读第一、二、三段。(学生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然后全班交流)(1)第二段中父亲“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包含着什么意思?(这时候,父亲心里一定比儿子更加悲伤愁苦,可是,当他看见儿子流泪的时候,便强抑悲苦,反过来安写作好帮手12/17慰儿子,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是多么的体贴、爱护。)(2)变卖典质、借钱办丧事说明了什么?这些内容和“背影”有什么关系?(作者的父亲在徐州当烟酒公卖局长,不仅没有发财,还要借了钱办丧事,变卖典当了家财去偿还亏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父亲的为人。父亲失了业,又背了债,悲和愁相交煎。)2、研读第四段。(指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自由回答。)(1)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说明父亲完全可以不必为“我”送行?父亲“踌躇”了又“踌躇”说明了什么?(第一,他“事忙”,急于谋事;第二,有熟识的茶房,可以托他陪同上车;第三,“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对茶房“再三嘱咐,甚是仔细”,“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踌躇了一会”,写出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不要紧”,是父亲对自己而言,尽管“事忙”,但认为这无关紧要。“他们去不好”,是对儿子而言的,就怕别人照顾得不妥帖。写作好帮手13/17简短的一句话,说明他关心儿子胜过关心自己,充分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3、研读第五段。(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悔恨的语气,然后思考下列问题,发表己见。)(1)作者为什么说“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而且还要叹气说“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对“聪明”一词应怎样理解?(这是作者的自责,责备自己那时年轻无知,不仅没有体会出父亲的一片爱心,反而嫌他“说话不大漂亮”,“暗笑他的迂”。现在想来,内心深感愧疚。)(2)进站上车,父亲是怎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儿子的呢?(两个“忙着”说明父亲全然不顾自己,只想着为儿子劳神费力。一个“嘱我”,一个“嘱托”,说明父亲像慈母一样对“我”关心体贴。即使是找一个座位,他也要认真地“拣定”进出最方便的地方,真是细致入微,用心良苦。)4、研读第六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组讨论下列问题,全班进行交流。)(1)“我买几
本文标题:教师编考试教案样例【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706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