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15年继续教育公需课培训资料1第1章中国文学素养一、教学重点:1、《诗经》《楚辞》2、汉赋3、“永明体”4、李白5、杜甫6、红楼梦7、鲁迅8、“工农兵方向”二、主要内容: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以审美为目的的艺术形式,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本章侧重讲述中国上古期文学、中古期文学、近古期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第1节中国上古期文学一、先秦文学(上古期第一阶段)指从远古时代到秦统-(前221年)以前的文学现象,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春秋末战国时代)。特点: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结合(一)、先秦散文a、历史散文:在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b、诸子散文: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其中:(1)历史散文发展三阶段:第-阶段:《尚书》和《春秋》为代表。第二阶段:《左传》和《国语》为代表。第三阶段:《战国策》为代表。(2)诸子散文:指春秋到战国这-时期诸子百家阐述各自对自然、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代表作:《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2、《诗经》2015年继续教育公需课培训资料2我国第-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大量运用了赋、比、兴表现手法,开创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3、屈原和《楚辞》屈原(约前340~前277),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生活在战国中后期,曾在楚国内政、外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后,他虽然遭谗去职,流放江湖,但仍然关心朝政,热爱祖国。最后,毅然自沉汨罗江,以殉自己的理想。其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招魂》《九歌》《怀沙》《哀郢》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离骚》。楚辞是在战国后期,产生于我国南部楚国地方的-种新诗体。他的奠基者和代表作家是屈原。“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开创的-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它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其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语句漫长流利,灵活多变,有停顿、延伸,委婉而多情致。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屈原开创的楚辞,文采华美,感情丰富,同《诗经》-起构成了整个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点:《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二、秦汉文学(上古期第二阶段)秦汉文学是指秦统-中国(前221年)到东汉末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的文学。创作主体:游说列国的士。创作风尚:以大为美,铺张扬厉。作品风格:格式化、凝重板滞。文学体式:赋、散文、诗歌。(一)、赋:具有汉代时代精神的文学样式。分类:三种骚体赋:贾谊《吊屈原赋》司马相如《长门赋》汉大赋:枚乘《七发》2015年继续教育公需课培训资料3扬雄《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阳赋》(史称“四大赋”)抒情小赋(二)、历史散文:《史记》(西汉王朝里程碑式的杰作):是我国第-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前145-前90),今陕西韩城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划时代的伟大创造,其记事时间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总结了我国古代3000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历史,被称为我国第-部“正史”,在史学、文学、哲学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开创了史传文学的先河。(三)、诗歌:汉诗包括乐府民歌和文人诗。乐府民歌:成就较高,它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叙事为主,多用比兴铺陈,善于用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朴素自然,对当时和后世诗歌创作均有深远影响,文人诗以文人五言诗成就最高,它是在民间五言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东汉才有完整的作品,《古诗十九首》是其成熟的标志。汉代习惯把采自民间的歌谣称为“乐府民歌”。《病妇行》、《东门行》、《陌上桑》、《上邪》、《长歌行》、《孔雀东南飞》等篇目直至今日仍魅力无穷。其中《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在结构和叙事的完整性上都达到了汉乐府的最高水平。第2节中国中古时期文学概述(公元3-16世纪):“中古”是三古之一,较晚的古代,次于上古的时代,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至明中叶为止这个时期。中国的“中古文学”是指此时期的文学。特点:1、开启了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2、文学语言由古奥转向浅近。3、诗词曲分别在唐宋元达到了高峰。4、文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初具规模。5、白话小说在宋元走向繁荣。6、传播媒介出现印刷出版、讲场、舞台表演等多种形式。2015年继续教育公需课培训资料4一、魏晋到唐中叶文学(中古文学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五、七言古体诗发展到鼎盛阶段,同时出现了骈文、骈赋。“建安风骨”和“盛唐气象”这两个诗歌的范式,将这个阶段的首位串联起来,成为一种优秀传统。(一)、建安诗歌建安是东汉献帝的年号,从公元196年至220年。建安诗歌是指以这-时期为中心的汉末魏初的诗歌,建安诗人主要是曹操、曹植、曹丕父子和围绕在他们周围的文士。建安诗歌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在语言表达上,呈现出简练刚健的特点,文风慷慨悲凉,被誉为“建安风骨”。建安诗人成就突出的是曹操、曹植。建安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大量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为五言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此开始了五言古诗蓬勃发展的时代。(二)、陶渊明与田园诗陶渊明(365--427),是东晋时期,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他40岁时出任彭泽县令。仅八十余天。就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归隐,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田园生活。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参加农业劳动,接触劳动人民,他的作品大都反映了当时的田园生活,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他开创的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座里程碑(三)、山水诗、永明体“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东晋诗人谢灵运(385—433)是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人。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代诗风。永明是齐武帝萧赜的年号,“永明体”是这-时期形成的新诗体,其特点是讲究声律、对偶,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它的出现不仅使我国诗歌在古体以外开出近体-大宗,并且对此后的辞赋、骄文及词曲等文学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谢朓(464—499)是南齐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四)、南北朝民歌和笔记体小说南朝民歌大都是情歌,多反映了青年男女之间坚贞爱情。主要特点是:形式短小,大多数五言四句;大量运用双关语;语言清新自然;采用对歌形式。北朝民歌主要特点是:语言质朴无华,粗狂率直,不用隐语;风格刚健豪放;五言四句,七言四句以及七言古体与杂言都用。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2015年继续教育公需课培训资料5笔记体小说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志人”是记录人物的逸闻琐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便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是-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志怪”是记录怪异,留存至今的志怪小说中干宝的《搜神记》最为著名。(五)、唐诗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颗璀璨明珠。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成为诗人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许多伟大的作品,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唐诗的形式多种多样。其形式基本有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诗以五言和绝句居多,抒写情志境界开阔,刚健清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联,尤精炼概括,格调高朗,为千古名句。王勃另有《滕王阁序》等名作。2、“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诗人艺术境界和精神境界俱臻化境之作。3、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701-762),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诗仙”。李白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著名诗篇:《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4、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杜甫(712—770),今河南巩县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杜甫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典范。现实主义是杜甫创作方法上的最大特色,沉郁顿挫是杜诗的基本风格。2015年继续教育公需课培训资料6杜甫-生写诗-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对后世影响深远。二、唐中叶到南宋文学(中古文学第二阶段)从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到南宋灭亡。特点:1、古文引起文学语言和文体的革新。2、诗人与学者身份合一,诗歌开始反映忧患意识。3、曲子词只宋代极其繁荣。4、兴起唐代的“市人小说”和宋代的“说话”。(一)、自居易与“新乐府运动”白居易(772—846),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今陕西渭南,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与元稹共同发起了-场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运动”。“新乐府”-名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新乐府诗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二)、晚唐诗人杜牧和李商隐杜牧(803-约852),今陕西西安人,晚唐的诗人代表。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词采清丽,风调俊朗,对后世影响很大。(《赤壁》)李商隐(813—858),今河南沁阳人,唐代后期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现存李商隐诗600多首。“无题诗”是李商隐的创造,诗多以爱情为题材,缠绵绮丽,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三)、古文运动2015年继续教育公需课培训资料7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的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运动的口号是“文以载道”,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使文章的形式为内容服务。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唐宋八大家”。(四)、唐传奇小说到唐代产生了新的体式,即唐传奇。唐传奇开辟了古代小说作为-种文体独立发展的道路,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唐传奇题材丰富广泛,主要有爱情、豪侠、神
本文标题:文学素养培训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85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