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XX县卫生健康局2022年暖心行动实施方案
XX县卫生健康局2022年“暖心行动”实施方案为认真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救助工作,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服务网络和群众工作优势,根据市卫生健康委、市计划生育协会《关于印发《XX市“暖心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计生协字〔2022〕X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总体目标: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建立长效帮扶工作机制,在精神慰藉,走访慰问、志愿服务、保险保障等方面,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帮扶服务,让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感受更多的关爱和温暖,提升获得感和满意度,逐步形成全社会关心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良好社会氛围,实现发展生产有扶持、精神慰藉有依托、日常生活有关照、老年生活有保障。阶段目标:2022年启动特殊家庭“暖心行动”,以省级“暖心家园”项目点为暖心行动主阵地。2022年全面推进“暖心行动”,在省级“暖心家园”项目点的基础上,利用2-3年时间,每个镇(街道)建立1处“暖心家园”活动阵地,带动推进全县暖心行动的开展。到2025年,实现所有镇办(街道)暖心行动工作全覆盖,进一步深化特殊家庭“一地一品”的帮扶品牌,让“暖心行动”真正成为成为有影响、有活力的活动,实现扶助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二、基本原则(一)突出重点。以精神慰藉为重点,多种形式开展爱心敲门、爱心助农、精神慰藉、心理疏导服务,与走访慰问、志愿服务、保险保障等相结合,引导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尽快走出心理阴霾,主动融入社会。(二)上下联动。以全覆盖为基本目标,明确任务分工,层层压实责任,着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协会实施、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三)规范发展。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在经常性工作上下功夫,加强工作总结和经验推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妥推进,推动扶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四)注重实效。以解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实际需求和困难为出发点,开展精准帮扶,主动担当作为,力戒形式主义,狠抓落实,做到解民忧、办实事、暖人心,真正成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贴心人”。三、主要任务(一)建立健全精神慰藉制度,做好精神关怀服务1.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依托县卫生医疗资源,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和援助,研究、指导、制定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精神关怀工作,培训基础工作人员,举办集体心理辅导和个案疏导示范等活动。通过开设“暖心讲堂”、建立微信群、抖音直播等方式,加强线上线下培训交流,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悲伤抚慰、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组织专家对计生协干部和特殊家庭联系人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心理疏导、精神关怀基本知识和技能。整合现有资源,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统筹搭建提供公益服务的“暖心热线”心理援助服务平台。2.开展主题联谊活动。以镇(街道)为单位,依托社区(暖心家园),每个季度组织1次形式多样的交流联谊活动,有条件的可以适当增加次数。注重快乐引导,因地制宜开展主题突出、形式多样、有益身心健康的集体交流联谊活动。充分利用三级帮扶网络优势,动员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志愿者、社会工作者、老年人协会等公益组织、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及亲戚邻居等,组成帮扶队伍,组织扶助对象开展爱心助农、爱心蛋糕庆生、节日联欢、爱心公益等活动。进一步深化三级帮扶网络项目,引导计生特殊家庭成员走出生活困境,重树生活信心。3.建设“暖心家园”。各镇(街道)选取有条件的地方,按照“有场所、有标识、有制度、有计划、有活动、有经费、有管理”的标准,本着一室多用的原则,依托计划生育协会会员之家、社区服务中心、家庭服务中心或养老服务机构等场所建立标识统一、管理规范、服务全面的“暖心家园”,使其成为宣传服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主阵地。开展联动联建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争创市级群众最满意的十佳“暖心家园”,积极争创省级“暖心家园”和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暖心家园”项目点。(二)建立健全走访慰问制度,提供生活关怀服务4.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四个全覆盖”制度。即“五岗”联系人制度全覆盖、看病就医“绿色通道”制度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全覆盖、住院护理陪护保险制度全覆盖。各镇、街道要进一步细化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在联系小组基础上,建立“五岗”联系人,由镇(街道)联系人+村(社区)联系人+第一村医(家庭医生)+社会(保险)工作者+公益组织人士组成,明确联系职责,确保每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有2名较为固定的联系人。联系人通过入户、电话、微信等方式,每月与联系对象沟通不少于1次,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疏导、化解不良情绪。各级卫生健康工作人员和计划生育协会要带头联系帮扶困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组织动员基层计划生育协会工作者、会员、第一村医(家庭医生)、党员、公益组织人士、社会(保险)工作者与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开展结对帮扶。全面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六优先”政策,即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就医时,享受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缴费、优先检查、优先取药、优先住院,公立医疗机构要明确“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优先”标志。组织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先与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开展签约服务,明确健康管理责任医生,建立健康档案,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展随访评估和健康指导。率先实现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住院护理陪护保险全覆盖,探索更合理化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父母购买住院护理陪护保险,为计生特殊家庭送关爱和保障。5.开展经常性走访慰问。组织开展“暖心行动-送温暖”活动,以镇(街道)、村(社区)为单位,定期组织日常走访和节日集中慰问,每年每户集中走访不少于3次(春节、中秋节、母亲节)。对独居、高龄、失能及生活困难的计划生育父母要重点关注,增加走访和联系次数,有条件的地方做到重大疾病必到、重要节日必到、突发事件必到。县统一制作暖心联系卡,进一步明确联系职责,畅通联系方式,提高联系质量。(三)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形成多方参与工作模式6.培养志愿者队伍。结合卫生健康部门新时代文明实践健康生活志愿服务,组建由计划生育协会会员、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社会(保险)工作者、公益组织人士等组成的“暖心志愿者”队伍。动员热心公益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代表搭建互助关爱小组。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志愿者服务管理平台和激励机制,加强规范管理、组织专业培训,提升志愿者扶助能力和服务积极性。7.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发挥计划生育协会枢纽型组织作用,孵化和培育专业服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社会组织,加强与信誉良好的公益组织合作,形成更具专业性的社会服务力量。动员群团组织、慈善机构和保险机构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凝聚和形成关怀扶助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工作合力。8.开展志愿服务。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搭建“专业化、网络化、个性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体系,巩固“一地一品”帮扶成果,打造“暖心行动”系列品牌志愿活动,为扶助对象量身定制亲情陪伴、心理疏导、生活照料、诊疗就医、法制援助、后事料理等个性化志愿服务。(四)建立健全保险保障制度,减轻群众后顾之忧9.探索发挥保险机制作用。按照市计划生育协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关于印发《XX市开展“推进健康XX建设助力家庭安康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X计生协〔2022〕X号)要求,在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住院护理陪护保险工作基础上,推进实施“家庭安康工程”,丰富保障内容,扩大保障范围,要及时做好出险理赔工作,增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10.拓展养老健康服务。积极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协调落实居家、社区、定点机构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模式,普及疾病预防、慢病防治、安全教育、老人护理等知识,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充分发挥XX县“养和养老、各镇办养老机构”的作用,建立计生特殊家庭关爱基地,以70岁以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为重点,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营造幸福安逸的养老环境。四、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要深刻认识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实施“暖心行动”作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成立领导小组,建立部门合作机制和会议协商制度,制订具体行动方案,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推动各项任务做实做细。(二)加强责任落实。各镇(街道)要对辖区内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排查摸底,建档立卡,制订针对性的扶助措施,把各项关怀活动落到实处。村(社区)要做好日常联络和经常性关怀工作,配合镇(街道)做好个案疏导、集体辅导、生产生活帮扶的组织工作。(三)加强资金投入。各镇(街道)要建立长期投入保障机制,积极协调争取党委政府的资金投入,落实工作经费保障,确保“暖心行动”可持续开展。利用人口关爱基金筹多渠道筹措社会捐款资金,为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社会关怀活动提供财力保障。(四)注意舆论引导。树立品牌意识和创先争优意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暖心行动”的意义、效果和感人事迹,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广泛宣传,使这项惠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举措深入人心,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确保好事做好、实事做实。尊重和保护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隐私,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及时回应关切,争取引导社会舆论。(五)加强督导检查。县卫生健康局和县计划生育协会将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暖心行动”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镇(街道)也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工作对工作的总结和督导检查,保证工作平稳、有序开展。每年12月中旬前,各镇(街道)卫计办要写出专门总结报告。县卫生健康局将对各镇(街道)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通报。
本文标题:XX县卫生健康局2022年暖心行动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890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