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亡羊补牢》教案4篇
好范文解忧愁1/17《亡羊补牢》教案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亡羊补牢》教案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亡羊补牢》教案【第一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看图猜寓言1、孩子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看图猜故事。依次出示6张故事图片(守株待兔、狐假虎威,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刻舟求剑,井底之蛙)2、齐读成语。同学们课内、课外读过的故事可真不少!我一起来读一读吧。3、师小结揭题: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寓言。“言”就是语言、故事,“寓”就是蕴藏在故事中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寓言两则》。书写题目,指导“寓”“则”(注意“寓”的笔顺)好范文解忧愁2/17(板书课题:9寓言两则)。4、揭示课题:“则”是量词,《寓言两则》就是两个寓言,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贴板书:亡羊补牢)二、教授方法,读懂题意(一)读一读——读文知事1、读故事前,老师先来检查大家生字预习情况。(1)强调“圈”多音字的读音。(2)读好轻声词:窟窿街坊盘缠结结实实。会写:窟窿叼走劝告羊圈(多音字)街坊(解释意思)后悔(3)学生提醒大家注意生字中易错笔画:读的很准确,同学们会写这鞋子吗?标红的字都是课后生字,谁来提示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错。师相机指导“窟窿”的书写。这里面笔画最多的要数——窟窿这个词了,观察这个词我们发现他们的部首都是“穴”。师评:窟窿就是孔,洞的意思。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上面的“穴”表形。我们一起写一写这个词。笔画多,要紧凑。2、写生词:现在咱们动笔写一写这个词,看谁写的又对又好!(硬笔描红)3、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亡羊补牢这个故事,注意读好范文解忧愁3/17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1)有的同学读得很流利,看来字词都掌握的很好了。现在谁来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2)出示——亡羊补牢,结合字典和课文内容,理解亡与牢的意思。知道故事的内容,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课题。“牢”在故事中指(羊圈),“亡”呢?(指生说,出示字典意思,选义,指导学生看注释①)。小结:谁来概括一下这则寓言的意思?你看,故事的题目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多有意思呀!(二)品一品——品文析人1、指生读。(师:谁愿意读一读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情景?其他同学想,养羊人为什么会丢羊呢?)2、理解“劝”的意思,指导朗读(1)回想:当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们都劝过他,怎么劝的呢?(2)谁来当一当这个街坊?(3)这句话中有个词能体现街坊很着急担心,你们猜猜是哪一个?(赶快)对,抓住关键词语,我们能更好的体会人物的情感。你来当一当这个热心肠的街坊。(4)师启发:还可以怎么劝?要是一个急脾气的好范文解忧愁4/17人怎么劝?要是一个有经验的老年人怎么劝说呢?(着急的、中肯的、语重心长的)3、品“答”感知人物特点:(1)听了街坊的劝告,养羊人是怎么回答的呢?出示语句: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这是什么句子?牧羊人打算修羊圈吗?(不打算)出示陈述句:羊已经丢了,不修羊圈了。师: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组对话。师读街坊的话,男生读反问句,女生读陈述句。哪一句更让你感觉到养羊人不想修羊圈?学生谈感受师:这就是反问的表达效果:加强语气,突出强调牧羊人不打算修羊圈。师:你看看,这养羊人明知羊圈破了却不修,真是不知悔改!(板贴:不知悔改)5、品“结尾”感知人物:小结:第一次丢羊他没听劝,结果会如何呢?谁来读读第4、5自然段?(1)指生读第4、5自然段。理解“悔”的意思,揣摩养羊人的心理。(师:知错不改,导致养羊人第二天羊又丢了(板好范文解忧愁5/17贴:再亡羊)此时他的心情用文中一个词可以形容?悔字“忄”和人的心理活动有关)(2)那他会想到什么了?他会做些什么?是啊,如果再不修,(羊会一只只丢下去)。想到这儿,他就拿起工具(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6、小结:养羊人犯了错误能够改正就叫错而能改。(板贴:错而能改)(三)悟一悟——读文析理(1)你怎么评价这个养羊人?(2)同学们,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生活中,我们难免说错话,办错事,但只要我们有错就改,还不晚!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为时未晚”。(板贴:为时未晚)三、联一联,举一反三(一)举一反三《讳疾忌医》师:现在我们穿越历史,来到春秋时的蔡国,看看寓言讳疾忌医中不知悔改的蔡桓公有何结局。播放视频《讳疾忌医》师:讳疾忌医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讳疾忌医的蔡桓公最终病死,而亡羊补牢的养羊人却再也没有丢羊。所以在生活中,同学们面对自己的错误一定要好范文解忧愁6/17及时改正。(二)联系生活1、给出情境:(1)一位同学因为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及时完成,导致期末成绩下滑,你就可以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来提醒他。(2)同桌眼睛近视了,她总不当一回事,你可以劝他:“我们一定要保护眼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同学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今天我们学的《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选自《战国策》,这本书记录的是我国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的历史,书里面收录了很多寓言故事。例如:鹬蚌相争,狡兔三窟,高枕无忧,三人成虎,头悬梁锥刺股等等。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丰富语言、增长智慧,甚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亡羊补牢》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会读课文中的4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窟窿”“叼”等字。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亡羊好范文解忧愁7/17补牢》的故事。3、理解“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初步体会寓意。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一)理解“寓言”的意思1、可以说说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2、也可以说说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二)揭题解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亡羊补牢》。2、你知道每个字的意思了吗?理解“亡”和“牢”的字意。引导理解题意。二、初读感知1、自学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哪些句子写“亡羊”,哪些句子写“补牢”?2、交流:课文讲那个牧羊人丢了几次羊?l找出第一次发现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板书:发现指导:读准多音字“圈”,范写“窿”提示第11笔,“叼”的最后一笔是什么?l找出第二次发现又丢羊和丢羊原因的句子。板书:好范文解忧愁8/17发现再次书写“窟窿”和“叼”3、找出牧羊人“补牢”的句子。板书:赶快没丢过4、讲故事大意:用上“发现……发现……赶快没丢过……”三、体会寓意(一)、抓“劝”切入,初知寓意1、牧羊人第一次丢了羊,邻居曾经怎样劝他?找出句子,理解“街坊”。2、“劝”和“说”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劝”指发现别人的问题,让别人改正)3、练读对话。如果说第一次丢羊是个意外,那么第二次是什么原因?4、看图说话,看到牧羊人使劲地修补羊圈,这回街坊们在说什么?(如果……幸亏……)5、小结:牧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丢羊,听了劝告,不再丢羊。可见,做错了事听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是多么重要。(二)、抓“劝”展开,理解寓意1、教师用白话讲《战国策》庄辛劝告楚襄王的故好范文解忧愁9/17事。《亡羊补牢》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古时候的一个“劝告”故事。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庄辛的大臣发现楚王整天不理朝政,东游西荡的。庄辛很担心,对楚王说: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楚国必将灭亡。楚王不听,结果5个月以后,秦国兵打进来了,楚王吓得没了办法,连忙请庄辛出主意,庄辛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就是:“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2、理解“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的意思听了故事,你说楚王丢羊了吗?那么庄辛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亡羊”其实指?——有了错误“补牢”呢?——及时补救未为迟也——还不算迟。楚王听了庄辛的话,立即改正了错误,终于是使楚国免遭了这次灾难。(三)、顺“劝”回归,学讲故事1、一个小小故事的改变了楚王,改变了楚国的命运,可见这个故事多么有意义,你们愿意把它讲下来吗?2、你想把这个故事讲给谁听,为什么?(讲给有缺点必须改正的人听,讲给自己听,多想想自己的缺点,争取改正。)四:作业好范文解忧愁10/171、抄写生字2、讲故事教学设想与反思: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学习寓言的一个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学习懂得寓言所包含的寓意,从而给学生一些做人的启示。因此,教学中必须考虑寓言的特点以及学习寓言的方法。由于寓言的题目往往是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教学从解题入手梳理课文,从而避免了在内容上打转,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习字、读文,拓展运用,这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工作。寓意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直白的告知。因此,本课教学,以“劝”为切入口,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深切的感悟,将学习文本与追本溯源,学习语言与生活运用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故事所告诉我们道理,并自觉地将它运用到生活中,最终根植于自己的心灵世界。35分钟来来去匆匆,还应留出时间让学生又动笔写字的事件。《亡羊补牢》教案【第三篇】活动目标:1、会说成语:亡羊补牢;理解成语的意思。好范文解忧愁11/172、知道做错事要及时改正。3、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个性化的进行人物的表现。活动准备:《亡羊补牢》ppt图片、牧羊人、老农、狼和羊头饰。活动过程:一、听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理解成语的意思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请小朋友们认真听,听完了我要提问的哦。(1)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亡羊补牢)(2)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牧羊人的羊圈破了个洞,狼从洞里进去把羊给叼走了。)(3)他的邻居对他说了什么?牧羊人有没有这么做,他说了什么?(邻居说: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牧羊人没有这么做,羊都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4)后来他有没有后悔?最后他怎么做的?(他很后悔没有听邻居的话,最后他把羊圈修好了)(5)亡羊补牢不仅是这个故事的名字,它还是一个成语,所以我们就称它为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意思。好范文解忧愁12/17二、师幼一起完整讲述,熟悉故事中各角色的台词1、邻居说的什么?应该用什么语气说话?2、牧羊人羊丢了他的心情怎么样?应该要怎么说?3、你们生气时会怎么表现,那牧羊人生气时候的语气应该怎么表现?4、完整讲述故事。三、出示头饰,幼儿自选角色表演,教师以导演的身份介入游戏1、今天导演要来挑选最佳小演员,最棒的将获得最佳演员奖。2、演员上台第一步应该做什么?(演员自选头饰,介绍自己)3、教师提问台词,重点指导幼儿的表情、动作语言。四、师幼分享点评1、小朋友你们最喜欢谁的表演?为什么?2、我们下次表演游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五、我们在这个故事里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并不要紧,只要及时改正,就不算晚。教学反思: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好范文解忧愁13/17自主地去学习。本课我是采用回答问题与朗读指导及学习生字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我设计了朗读对话这一环节,让学生切身体会对话的语气,增强了合作精神。一节课下来,我觉得还是有缺陷的,让孩子读的时间不够,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学会大胆创新,让自己的课堂放光彩。《亡羊补牢》教案【第四篇】设计理念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寓意深刻,教学时应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品读、实践等教学活动,理解内容,感悟寓意,从而陶冶情操,培养健全的人格。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能组词、扩词。2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两则寓言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3有主动学习寓言的愿望。教学重点会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好范文解忧愁14/17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意。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动物头饰、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情景导入1祖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有语言精湛、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有形式固定、意思精练的成语,还有约定俗成的俗语、谚语。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寓言。2板书课题:寓言两则。借助拼音读课题。3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本节课
本文标题:《亡羊补牢》教案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951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