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在山的那边》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4篇】
好范文解忧愁1/18《在山的那边》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在山的那边》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语句的深层含义。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的哲理。教学重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教学难点对“山”与“海”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投影大山的画面。找一位同学口头描述怎样才能看到海景。现在我们和山里的孩子一起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请打开课本。好范文解忧愁2/18板书课题:在山的那边二、检查预习1、用“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连成一段话。2、抽同学朗读课文。三、整体感知问:山那边到底有什么?1、教师朗读课文。2、配上音乐有感情地齐读:朗读指导:朗读时语速与情感的关系,重读与词语意思的关系。朗读要求:放声朗读,正确流利,充满感情。达到效果:与诗人的感情形成共鸣,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启示。3、默读诗歌,思考问题:⑴第二节中,山还仅仅是山,海还仅仅是海吗?提示:“山”象征困难,”海”象征理想。⑵诗歌两部分各写什么内容?⑶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只有不怕困难,才能实现人生理想。第一节:我的童年;我的向望和困惑。第二节:我长大后;拼搏和奋斗。好范文解忧愁3/18四、研读与赏析“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这种理想是怎样表达出来的?1、请你把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找出来,细细品味。(自读课文)揣摩诗歌语言的凝练而有丰富的内涵。(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老师引导)⑴“铁青着脸”:拟人。颜色(表面);心情不好(实际)。⑵“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⑶“飘”:轻(意思);童年认识肤浅。⑷“扎”:深(意思);不懈努力。《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重点1、朗读训练。2、赏析诗歌的语言。3、理解诗歌的主旨。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学习过现代诗《在山好范文解忧愁4/18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简介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在几十年里曾担任众多报刊杂志的编辑,出版作品20余种。二、朗读课文学生分工合作,形式多样。三、研讨与赏析1、读出你最喜欢的一段,说说喜欢的原因,让我们分享你的发现。同时提出你有疑难的地方,让我们为你解答。如:第1节:采用比喻、顶针的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第2节:理想有时代性,层次性。教师启发学生举例证明。第3节: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好范文解忧愁5/18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第4节:理想使人明确方向。实现理想的艰巨性、长期性。第5节: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理想给人力量。第6节:牺牲个人利益,却获得了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和实现后的喜悦。理想应该是崇高的社会理想,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第7节: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副产品”。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遭人误解所以辛酸。胸怀理想,为理想奋斗的志士便享受着斗争的快乐。第8节: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例如屈原,张海迪。大写的人是伟大、崇高、真正的人。第9节: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好范文解忧愁6/18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第10、11节: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1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对比。主动与被动对比,“平凡的人因为有理想而伟大”与“英雄失去理想,蜕为庸人”对比。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第12节:鼓励人们树立理想,不懈奋斗。这样才能获得丰硕的收获。总结全文。对未来充满信心。四、结构探索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篇课文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提示:总分总。(板书)理想的意义(1)历史意义(2、3)人格意义(4、5、6、7)人生意义(8、9、10、11)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五、课外拓展1、说说《理想》与《在山的那边》的异同。提示:理想实现的漫长性、必然性。2、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好范文解忧愁7/18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六、你眼中的诗歌美:形象美──通过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阐明道理(不直白说出)。语言美──如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音乐美──诗歌讲究押韵。七、试模仿其中的一段语言形式,写一首小诗写作对象不限,可以两人合作,也可以四人合作。如仿照第一诗节: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再如,仿照第二节(师作)饥饿的时候,幸福是一块面包;口渴的时候,幸福是一掬清泉。下雨的时候,幸福是一把小伞;炙烤的时候,幸福是一片绿阴。八、教师小结好范文解忧愁8/18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第三篇】[教学目标]1、从朗读与把握总体形象入手,感悟此诗情感,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领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意境。[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示范法朗读法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以人生为主题的诗歌《在山的那边》,我们一起看此诗前面的导语。(生读)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好范文解忧愁9/18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他真的是寻找大海吗?这是一段能启发我们思考的导语,是没有进入诗歌以前给我们每位读者留下的一个问题。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既然是诗歌,我们就需要了解创作者及其创作的背景。因为诗往往都是作者自己一定时期的情感体验的表达。诗的作者叫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有诗集《纪念》《游动悬崖》。关于创作的时期,王家新说到《在》是我二十多年前写下的一首诗,那时我还是一个从边远山区来到大学校园不久的大学生。这首诗的创作起源于童年体验,童年的生活经历促使他创作了这首诗。王家新出生于湖北西北部山区的武当山下,他的父母为中小学教师,从小随着父母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但一直没有走出山里的世界。童年的山区生活是封闭的,压抑的,而诗人又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界充满好奇的少年。诗开头的两句,可以说正是作者“小时候”的真实写照。三、之前我说过,课堂是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下面好范文解忧愁10/18我们找同学为大家做示范性朗读。幻想huàn凝成níng痴想chī一瞬间shǜn四、(肯定后)全班齐读,准备好在学完后再各自朗读。每个学生都应该在诗的字里行间感悟到了些什么,也应该能初步感知此诗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全诗共一二两部分。首先,我们要弄清两个问题。(1)“在山的那边,是海”对于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的理解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2)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这里的“海”是指什么含义呢?明确:(1)不再是自然界的山,而是指重重艰难险阻。(2)“海”也有自己蕴含的意味,是指理想境界。这样的探究,我们发现了“山”与“海”的深层含义,也就不难领会诗歌传达的情感?也就是说,理想的实现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会实现。五、诗人巧用群山和大海这两个具体的形象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翻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表达了一种信念,表达了一个哲理。这首诗“山”与“海”都具有“象征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象征手法”。所谓好范文解忧愁11/18“象征”就是用具体的东西表达事物的某种意义。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领悟这首诗的象征内涵,避免理解上的实指性。六、下面我们分诗节理解这首诗1、第一诗节(1)第一诗节是从作者童年的一次生活经历说起,小时候我会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痴想”就是发呆地想,也即是说童年的“我”有什么样的愿望?明确: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山区,想要追求新的天地,这种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世界的愿望已达到痴迷的程度。(2)是母亲指点了我的理想,唤起了我的向往。“于是-----零分”这里为什么说是“隐秘的想望”?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一句是什么意思?明确:(1)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隐秘”。(2)“铁青着脸”这是拟人手法,“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受,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心情沮丧,所以望见那边的好范文解忧愁12/18山看起来就像“铁青着脸”。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所谓“零分”就是幻想全部落空,小时候的“我”认识肤浅,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后来明白这都是幻想。2、第二诗节(1)第二诗节,诗人长大了,才领悟了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海是很遥远,但并非虚无缥缈,“凝成”在这里即是指经过一定努力才变化而成,表明只要有理想和信念,百折不挠地奋斗,最终会看到海的。(2)这里“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扎根于我心中的种子比喻什么呢?为什么说是“飘来的”?明确: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妈妈是由我的痴想疑问而说起这话的,这话也并非确指理想,所以说是飘来的。但就是这妈妈的一句话使我的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不可动摇,“我”是一次次失望,但还是一次次地鼓起了信心,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海潮是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也即是说诗人一直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这种信念鼓舞着我不懈地奋斗,“枯干的心灵”比喻什么呢?比喻好范文解忧愁13/18失去理想的心,疲惫失望的心。海潮“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就是说,理想滋润着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充实而有活力。(3)最后诗人发出自己内心的坚定的信念,“翻过无数座山,终会攀上一座山顶”,“那座山的那边,就是海,是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也即是告诉我们每位读者什么?明确: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说明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理想境界的实现会给你兴奋和惊喜。七、齐读此诗,再次感悟情感。八、布置作业熟读此诗,完成课后习题[课后反思]现代诗歌以感悟情感为主,此教学设计能体现这个宗旨,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充分领会了全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注重把握意境,教学重点突出。大量地朗读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由朗读促理解,这是诗歌教学最实用的教学策略。从课堂信息的反馈看,教学效果良好。如果配合以音像资源,将学生带入所营造的诗的意境,相信课堂将更加精彩。好范文解忧愁14/18《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第四
本文标题:《在山的那边》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960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