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幼时记趣》教案(精编5篇)
好范文解忧愁1/28《幼时记趣》教案(精编5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幼时记趣》教案(精编5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幼时记趣》教案1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课文。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中所体现的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乐趣。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4、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叙述自己童年趣事,加强口语训练。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课文。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探究学习物外之趣。3、认识与学会观察、想象、联想。教学时间:两课时好范文解忧愁2/28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童年时或许都观察过蚂蚁,那你看到蚂蚁搬家或搬运食物时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乐趣?今天学习1篇清朝人写的文章,来了解他在幼小时由观察微小生物产生的丰富奇特的想象及其中的盎然童趣,也许它也会勾起我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2、结合注释读课文(),给课文中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3、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一、二两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内交流。4、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无则省略)(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余明察秋毫故和拟强怡然称快其必之则然(3)特殊句式:群鹤舞(于)空徐喷以烟(以烟徐喷之)作……观5、朗读课文第一、二段,指导朗读6、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3、4段: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这两段的意思,把自己的译文在小组内交好范文解忧愁3/28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交流。7、教师指导,强调重点:(1)翻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2)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于其神游庞然大物方之盖拔山倒树;(3)特殊句式:使(之)与台齐驱之(于)别院以……为……为所……8、朗读课文第三、四段,指导朗读9、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文言文语句意思。10、总结:针对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评述,以鼓励表扬为主布置作业:1、通译全文2、完成课后练习交流必须建立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于学生初学文言文,教师对有关文言文的学习知识、方法应给予必要的讲解、指导。第二课时一、齐读课文。二、了解三件趣事,研究物外之趣。1、文章写了哪些童年生活?描绘了几幅图景?2、小组讨论,学习物外之趣。①讨论作者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并举例说明观察好范文解忧愁4/28细致,想象奇特。(讨论探究、练习一)②讨论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三、品味词句,体会本文简朴、自然、生动的语言特点。四、知识拓展,比较学习学生阅读已发材料,比较《幼时记趣》小组讨论,说说①沈复的物外之趣与鲁迅的百草园乐趣有何相同之处?②写法上有何不同?③你更喜欢哪篇文章?④两位作者记述几时获取乐趣的方法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迪?五、口语训练:我的童年进趣事。你有哪些童年趣事?有类似课文中作者的经历吗?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说得流利,说昨更有趣。六、布置作业。1、把我的童年趣事用笔写下来。幼时记趣教案2一、教学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朗读文言文。好范文解忧愁5/282、读懂全文,自学自悟几种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3、感受作者的“物外之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意识。二、教材分析《幼事记趣》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里的第2篇精读课文,它写的是童年趣事,反映了作者惩罚、同情弱小的纯真童心和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本教案主要引导学生能借助注释和词典以及老师的适当点拨,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在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三、教学设想《幼事记趣》是1篇精读文章,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本课学习,我采用四步教学法:正确朗读――习得知识――拓展延伸――迁移应用。我觉得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讨论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在质疑时引发学生求知欲,大胆探究。四、课时安排好范文解忧愁6/28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屏幕显示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是一块石头,又经仔细观察,认为象阿诗玛。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经过仔细观察,经过丰富的想象,就会发现它的审美价值。这说明,观察和想象是很重要的。它能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情趣。尤其是天真活泼的儿童,更能从丰富的的想象中获得无穷无尽的乐趣。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1篇充满想象力的文章――《幼时记趣》。(屏幕显示标题)二、学会正确的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可以解决文言文语言上的问题。1、先请大家齐读,注意读时要字正腔圆。所谓“字正”,就是字音准确;所谓“腔圆”,就是发音饱满。(生齐读)2、朗读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先听老师读第1段。(教师范读)(1)你们认为应怎样读才会有抑扬顿挫的效果?好范文解忧愁7/28明确: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还要读出感情。(2)请学生试着注意停顿和轻重,读给大家听。(3个学生分读2~4段)(3)情感式朗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要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出来。就本文而言,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明确:读出愉悦、自豪的感情。(4)请一位感情丰富、声音甜美的同学为我们朗读这1篇文章。三、布置作业有感情的背诵全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第一次合作探究1、全文共有4段,每个小组合力译读一段,要注意:①读懂文章写的内容;②你是怎么读懂的?你用了什么方法?(学生小组合作译读。教师巡回参与。)2、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吧!(学生接龙翻译。教师巧妙插话。)3、在大家的合作解读过程中,我们自己发现了很多方法,如查看法(查看注释、工具书)、换加法(换词、加字)、对照法(对照上下文进行推断)等等。可好范文解忧愁8/28见,文言文是不难学的。现在,让我们充满自信,再读一遍课文。(生齐读)4、文言现象归纳1、一词多义。观:昂首观之(看)作青云鹤观(景象、景观)察:明察秋毫(看到、看清)必细察其纹理(观察)神:定神细视(精神、注意力)神游其中(感受、想象力)时:余忆童稚时(时候)故时有物外之趣(经常)以:徐喷以烟(用)以丛草为林(介词,把)为:项为之强(因为)以丛草为从(当做)之:昂首观之(代词,它,指蚊子)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心之所向(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项为之强(代词,指“昂首观之”)观之正浓(代词,指“二虫”)驱之别院(代词,指“蛤蟆)其:使其冲烟飞鸣(代词,代蚊子)常蹲其身(代词,代自己)神游其中(代词,代想象中的山林)而:拔山倒树而来(连词,修饰作用)好范文解忧愁9/28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连词,表示承接关系)2、省略句。“鞭数十”应是“鞭之数十”,省略宾语。“使与台齐”应是“余使目与台齐”,省略主语、宾语。3、固定句式。作……观:当作……看以……为:把……当作…………为所……:表示被动,译为“……被……”二、第二次合作探究1、学生按小组合作探究。(1)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哪些事情?(2)怎么理解“物外之趣”?说说作者这种“物种之趣”是怎么样产生的?(3)你还有什么问题?2、文言文要反复诵读。下面请女生齐读第1段,男生思考:哪一个词语最能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女生齐读)明确:大家从不同角度思考,找到不同词语。不过我们从题目《幼时记趣》来看,文章主要还是写“趣”,写由观察“藐小微物”来表现“物外之趣”。3、怎么理解“物外之趣”?好范文解忧愁10/28明确:“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乐趣。4、请男生齐读第2段,女生思考:本段中具体写了哪一种“藐小微物”来表现“物外之趣”?明确:(男生齐读)从蚊子飞舞中找乐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还有“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5、大家自由朗读3、4段,考虑一下,这两段主要写什么地方的乐趣。(全班自由朗读)明确:“丛草之趣”。神游山林:“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鞭打哈蟆。6、作者为什么会有“物外之趣”?仔细观察,加上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三、合作分享扬州出版社要编辑《幼时记趣》现代版,你有无童年的趣事?说来听听,要善于从中发现事物的美妙。四、拓展练习想象可以使我们发现美,并从中得到快乐。其实,想象不但可以发现美,还可以创造美。你们看见过树根吗?树根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正是这不同的形状,给人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而艺术家便借助想象把它们雕成好范文解忧愁11/28一件件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这就是根雕。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件作品。这些作品都是想象的结晶,也可以使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每幅作品取一个好听的名字,看谁取的名字最美(屏幕依次显示《凌寒俏立》、《仰天长V》、《图腾》等根雕的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取名、评议)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聪明的你,一定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放开眼光,在生活中认真观察,深入挖掘,大胆联想,驰骋想象,就能发现美,创造美,做一个富有情趣的人……五、布置作业课外大家可选读一段《闲情记趣》的文字,将自己童年的趣事用笔写下来,成为现代版《幼时记趣》。幼时记趣教案3知识与技能与难点1、课内文言文阅读2、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学重点1、学过的虚词的用法:之其而实词:故实词:好范文解忧愁12/28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汉语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2、课内文言文详练3、课外文言文拓展参考资料《中学语文教材全解》教学方法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教研组长(签字)校长(签字)文言文一:常见虚词的运用(一)之好范文解忧愁13/28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用作助词(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好范文解忧愁14/28世家》)(二)其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例:妻跪问其故。(《乐阳子妻》)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
本文标题:《幼时记趣》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7961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