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热选】小学语文教案汇集【热选4篇】
【热选】小学语文教案汇集【热选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热选】小学语文教案汇集【热选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小学语文教案篇【第一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在车站发生的故事。2、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众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品质。3、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的美好品德和良好的社会风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教学重点: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在车站发生的故事。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理解人物品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让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呈现课文结构图,填重点词。()——()——()——()预设一时间,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人们纷纷把捡起的钱交到她手中。师创设情境,学生体会当时的画面。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样做?师指导读。预设壮汉--(出示第五段)交流文中写壮汉时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有什么作用?二、第二次比阅读齐读第七段,思考:这一段开头前两句的环境描写起什么作用?(渲染气氛)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指名交流。指导朗读。小结:是的,我们社会需要这种爱心的回归,需要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同学们让我们用正义、用勇敢、用智慧来呼唤道德的回归,呼唤爱心的永恒,人间处处有真情,只要心有一份爱,这世界便会充满阳光,希望同学们都能拥有拾金不昧的好品质。三、比拓展出示《钱被风刮跑以后》读完之后,与本篇课文进行比较,你想说些什么?四、作业布置1、缩写这个故事,150字。第一步:缩写前要认真阅读原文内容,抓住要点和每段的主要内容。第二步:缩写时要注意取材及连缀。第三步:缩写完成后,还要与原文比较一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与原文一致,语句是否连贯。2、看结构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五、比阅读(3至7自然段)1、出示自读提示:默读课文4----6自然段请把有关表现众人拾金不昧的语句用“----”划出来,可以批注感受。2、学生汇报交流。预设女服务员——我和立明——众乘客——壮汉预设一位女服务员跑过来大声喊:“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从服务员的做法中,你体会到这是怎样的一位服务员?(这是一个负责的女服务员,沉着泠静—读,她的喊声充满了力量—读,这是正义而喊声,再读。预设我捡到一张,交给服务员。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了服务员。小学语文教案篇【第二篇】教学目标:1、能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迷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一本正经、不怀好意”等词语。能用比较的方法,体会“几乎”、“似乎”在句子中的作用,并能运用。2、学习抓住文章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的探索精神。3、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发现,在训练表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发现与探索的兴趣,并懂得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才会有新的发现的道理。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文章主线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学生1、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迷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绞尽脑汁、不怀好意。2、查找资料(任选其一):a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b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激发兴趣美好的童年生活中,我们在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我们的小脑袋中会有奇思妙想,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们也会不懈地探索那些有趣的疑问……前苏联有一位叫费奥多罗夫的天文学家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写了1篇文章——《童年的发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说明从课题入手,学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然后确定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如:“我”的发现是什么?是怎么发现的?即明确了本课学习的重点。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提出问题——请教问题——发现规律——得到证实2、联系课文第1、2节,理解“几乎”,并说说“我”探究了一个什么问题?说明借助全文的线索整体进入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明确“我”所提出的疑问,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三、再读课文,了解探究过程1、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么一步步探究的?我对人体起源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怎么变化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集体探讨交流。(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第1节)“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随机理解“似乎”)说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优美的语句,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体会“我”在梦中飞行的快乐。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启发他们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补充。(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第2—9节)“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呢?”说明让学生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白后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从一个又一个的追问中,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当时的情景,师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一次次提问的`语气,加深对人物的认识。(3)“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第10-11节)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这就跟……正好九个月。”(随机理解“绞尽脑汁”)说明理解“绞尽脑汁”使学生能够感知到“我”求知若渴的心情、执着探索的精神。四、抓住“发现”,精读深究1、学习第11节,明白“发现”的具体内容(1)指名读第11节,理解“眉目”,划出“眉目”的具体内容。(2)交流所划的句子,想想童年的发现究竟是什么?(3)引读相关句子,了解“我”是如何进行推算的。“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①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从生物最简单的单细胞开始,我将每一百万年折合成一个月,从细胞变成小鱼,大概经过一百万年,这是胚胎在母体中的第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经过一万年,这是胚胎在母体中的第二个月,以此类推,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这就是我的发现。)②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说明引导学生将前后几句连起来理解,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嘿”等词语体会这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到发现后的兴奋之情,才会发出“竟如此简单明了”的感慨。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学习第12节,明白“我”的发现哪些得到了证实。(1)听了生物老师的讲课,我为什么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2)“我”的发现与达尔文的理论有哪些异同之处?(可结合课文和课前搜集到的有关人的起源的资料谈一谈)说明关于人的起源进化论的知识,“我”作为一个儿童只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有限的知识去推论、去思索,得出的结论难免幼稚、简单化、绝对化,那位低年级的老师为了让9岁的学生听懂,对这个问题作了通俗化的解释,有些话就不十分精确了。而这位生物老师引用的达尔文的话是比较缜密的、科学的,学生通过比较应该可以感受到。3、学习13节,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1)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2)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3)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说明“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一语双关,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和科学家的故事从两个角度去理解: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大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为我的发现被轰出教室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句话也是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与纪念。五、联系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从“我”探究“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2、“我”是一个富有好奇心、求知欲强、执着探索的孩子“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六、概括主要内容总结课文1、根据板书,把课文的内容说给大家听一听。说明要求学生思维缜密,条理清晰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定难度,在表达时让学生借助板书进行概括,可以使他们在逻辑上更有条理,表达更准确。2、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说明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理解、体会,如:“童年很美好,可以漫无边际的幻想”、“发现童年的胡思乱想,异想天开也是一种发现、创造”、“我们也要对身边的事物有探索和发现的兴趣”“因为作者敢于提问、留心观察、反复思考、大胆想像才有了这样的一个发现”……3、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板书设计:提出问题梦里飞行童年的发现请教问题追问探究胚胎发育的规律发现规律折合推算得到证实达尔文的观点小学语文教案篇【第三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掌握“近处、每天、哥哥、竹竿、赶快”等词语。认识“筝、溪、客、摆、强”5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抽读学过的生字卡片并口头组词。“户、马、青、母”2、谈话导入同学们对前边的字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习识字学词学句的第4课,要学会的字跟以前的字有联系,希望大家好好学习。二、初读字、词、句1、自读、划出生字。2、正确朗读字、词、句,巩固字音,了解字义,认识字形。3、检查初读情况。①抽读生字词卡片或打出幻灯片。②指读字词句。三、自学生字1、小组内互学、交流。如:我知道“护士”的“护”,左边是“扌”,因为护理病人要用手,右边是“户”,合起来还念“护”。2、教师巡视指导。四、检查学习效果,重点指导个别生字1、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结合句子谈谈对字义的理解。如:“护”,护土的护,就是护理病人。护理病人要用”手”,所以带“扌”。2、重点指导以下生字。“立、斤、哥”的笔顺。立:斤:五、指导书写1、合体字注意间架结构,要写紧凑。2、独体字书写时注意笔顺和占格位置。小学语文教案篇【第四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奖杯、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到森林里去走了一趟,认识了一些有翅膀的小动物,你还记得它们吗?看图说说:()的蜗牛()的蜜蜂()的蝴蝶2.指名填空:(在句中贴上相应的图片)蜗牛原来能在空中自由地(),得了()反而只能在地上慢慢地()3.看了这句话,你最想问吴老师一些什么问题?可以怎样来寻找答案?(蜗牛的奖杯怎么会变成硬壳的?……)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一)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拿出笔找找原因,画下有关语句(二)全班交流1、出示: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1)蜗牛为什么背着奖杯?“惟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什么意思?(2)齐读“得意洋洋”:谁能把
本文标题:【热选】小学语文教案汇集【热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092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