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封信教学反思【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一封信教学反思”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一封信教学反思【第一篇】《一封信》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一封信》第一课时学习《一封信》生字词,熟读课文,书写生字。第二课时我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先对比两封信,换位思考,读懂人物内心的想法,明白露西改变写法的原因。然后共同阅读绘本故事,练习从不同角度了解人物的行为和动机。最后连结生活,学习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尝试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在备课时觉得文本浅显,学生很容易读懂文中两封信的不同。初定以“以读代讲”的方式阅读,学生通过阅读,比较两封信的不同,弄懂露西改变信的写法,体会到信中表达的亲情。无意中看到曹海棠老师的教学设计,她采用“站在别人角度去思考”的方式阅读、理解、区别两封信的不同,理解主人公露西改变写法的原因。这样的处理方式给学生的思考指引方向,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方法,也给今后的阅读提供了方法,乃至影响到生活,学会站在别人角度去思考,理解他人。不论是生活,还是阅读,我们往往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比如,我们会理解对方的想法,我们会从不同角度了解人物的行为和动机。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既是一种理解对方的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这种“换位思考”阅读理解文本的方式,其实人人在读书中都在使用,我们常常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在课堂中常常让孩子站在文中角色的角度去思考,这也是“换位思考”。我们常常在使用这种方法而不自知,什么是学习方法?就是先发现学习中的认知规律,从而理出的广泛适用的手段或方式。它就藏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真正做到授人以渔。《一封信》这一课在我备课时觉得“让学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这种方法本身在生活中常用,只是把这种方式运用到了阅读中,学生很容易学会,把重点放在了学习方法上,教后我认为重点应该是通过这种方法理解课文。对于现在特别“自我”的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首次了解这种思维方式,只需让他们知道,初步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即可,主要是让他们通过换位思考理解人物行为转变的原因。相信在今后的生活和阅读中他们一定会把此法运用得炉火纯青,自如得法。初次尝试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我感动于自己的勇气。这将激励我在教学中继续大胆尝试。教无定法,在语文教学中不论什么方法,让学生爱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就是好的教育。一封信教学反思【第二篇】《一封信》讲述了露西给爸爸写信的过程。课文语言通俗易懂,通过信的内容,表达了露西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细致的体贴,对于学生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对于这类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生活体验十分接近的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一、教学效果:在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谈话趣味导入法,问大家有没有写过信,“你们一般会告诉亲人什么事情”来揭示课题。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生字,不足的是,在教学生字时,我只是让个别学生起来分享他的识字方法,说完之后就一带而过了,也没有让大家一起重复。后来我请教了师傅,他告诉我说好的方法应该一起分享,一个人说出了不一定其他同学都会,一定要让学生多说这样才能记忆得更牢固,我想了想确实是这样。熟才能生巧,让学生动嘴会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在以后的书写过程中会立即反应出来这个字的构架。二、成功之处:首先从课文的生字入手,解决了基本的生字才能够读通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生字教学我一部分采用了随文识字的办法,另一部分采用了集中识字的方法,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笔画顺序以及书写等问题。接着我让学生初步朗读课文,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是围绕露西给在国外工作的爸爸写的两封信展开的,我首先从为什么要写信给爸爸的问题引导,接着让学生回答文中主人公写了几封信,从第一封信开始讲解。我让学生分析第一封信的内容,并试图让他们总结出露西写第一封信的心情——伤心、难过。学生们可以从文章中的话语感觉出主人公的心情,然后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们谈一谈如果自己的爸爸不在身边心情会怎么样,学生们积极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出现了曾经学习过的类似的句子,我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内容,并进行口头表达练习。三、不足之处:在讲到“珠”这个字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可不可以换一个偏旁组成一个新的字的时候,有一个学生说出可以换成“铢”这个字,我当时直接说了一句没有这个字,就过去了。课下我查了查字典确实有这个字,顿时发现自己备课的时候不够充分,没有认真查阅相关资料,自己的语文功底也不是很足所以犯下了这样的错误。四、改进措施: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较为集中,回答问题积极,但也还是有个别同学有坐姿不端正的问题,我也走到他的身边进行了提醒。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也留下时间让孩子们进行生字的写字练习。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在黑板上用田字格写生字的时候,板贴的高度不够,可能后面的学生会看不到。另外在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没有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我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语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弥补不足应该多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预设和生成。一封信教学反思【第三篇】周三在学校餐厅正在和同事吃晚饭,突然接到值班老师姜老师的电话,大体情况是九年级的学生要揍班里的阳阳同学。每次听到“揍”这个词我都会胆战心惊,莫名的紧张起来,一方面会感到心疼,另一方面是觉得学生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无法化解的地步了,非要动手才能解决。当时碗里的饭菜也不香了,心想着阳阳同学此刻在哪里。刚巧不巧,班里的另一个男生权权认识其中一个九年级的学生,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了解得差不多。阳阳同学能主动告诉值班老师,说明他心里还是比较害怕的,怎么来形容班里的阳阳同学呢,长了一张可爱善良的脸,却总干让人误会的事情。一个表示没有撞,一个表示撞到了;一个表示委屈莫名被打了一拳,一个表示撞到了不道歉,没礼貌。到底听谁的呢,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完全是一件小事化了的事情,想想觉得他们是可爱可笑又可气。当时我灵机一动,既然九年级学生非要追究“责任”,那么不如变被动为主动,给他们一个交代。我拿出一张纸,给他们学了一封信。致九年级X班的同学:七年级X班的XXX同学无意撞了各位,没有及时跟各位道歉,我已经对XXX同学进行了批评教育,在这里仅以七年级X班班主任的身份代XXX同学道歉。对于各位对七年级学生的评价,七年级学生确实在行为养成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欢迎作为七年级学生的师哥师姐们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改进。“九年级的哥哥们,无意撞了各位,在这里和大家道歉,以后我会好好走路。对不起,谢谢。阳阳”写完后让“中间人”权权当信使,晚自习第一节课下课就有了结果,权权跟我说:“老师,他们说这件事过去了!”从权权脸上的表情我明白这件事情的处理方式是对的。这是我认为我在处理学生矛盾中分寸拿捏最恰当的一次。我没有像以前那样冲动的去找对方为自己班学生撑腰,没有凶神恶煞的当场对峙,也没有正面冲突,更没有袒护哪一方,通过这件事我反而觉得是我在成长,反而能对初三学生的心理有了一些了解,总感觉他们身上有一种明人不说暗花的豪爽。其实我是有意放低姿态用比较缓和的语气表达歉意的,因为九年级的男生爱面子,自尊心强,充满所谓的兄弟之间的正义感,实践表明,为学生折腰换回学生的理解是值得的。我在想,当老师或者班主任用谦逊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时候,学生会用更高的尊重回礼。一封信教学反思【第四篇】《一封信》语言通俗易懂,通过信的内容,表达了露西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细致的体贴,对于学生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本课讲述了小露西想念爸爸,在妈妈的帮助和鼓励下给远方的爸爸写信的故事。通过课文,体会小露西对爸爸的思念,体会这一家人之间浓浓的温馨的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人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本课1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露西在给爸爸的信里都写了什么。学习露西懂得寻找生活中快乐美好的事物的乐观态度。教学重难点是识字、写字,朗读课文。比较露西前后两封信的差别,体会露西心情的变化。对于这类来源于生活,与学生生活体验十分接近的文章,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启发学生想象,联系自身实际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叙述出来,并将它与露西的体验作对比,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本文内容。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同时鼓励孩子们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就会有收获。还让同学们在第二封信中采用了分角色朗读,一人读妈妈想说给爸爸的话,一人读露西想说的话,这样孩子们就能深入文本,体会当时的情境,把露西当时写信的心情表达的更准确。最后,在出示阅读《信》这首诗时,孩子们从读中感悟可以给小鸟写信,可以给花儿写信,可以给云、树写,当然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写信。一封信教学反思【第五篇】《一封信》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对于此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存在相当难度。再加上篇幅较长,而且改编自外国文章,语言风格和叙事结构不同于母语课文,给教和学都增加了不少难度。教学优点:1.教学设计连贯,思路敏捷。2.教学评价及时且有针对性。不足:1.课堂设计内容过多,不利于学生吸收。2.缺少“读”,孩子读得少。3.拓展练习环节课删减。改进措施:1.在今后的教学中,精简课堂,删繁就简,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2.重视阅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3.重视每单元中课与课之间的联系。一封信教学反思【第六篇】这个是拓展练习写一封信后的反思,在批改孩子们写的一封信时,我发现孩子们有太多细腻的情感藏在心里。我没有限定孩子们习作的收信人,他们有的写给爸爸妈妈,有的写给爷爷奶奶,有的写给老师、同学、朋友、弟弟妹妹……大部分同学都能按照正确的格式书写这封信,只有个别孩子在格式上出错。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孩子们的错别字少了很多。从这里,我有了一点思考:也许孩子们乐于表达的真情实感才能让他们更加用心。习作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让我感动。这也让我有所感悟:学习生活中,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也可以利用书信的方式进行沟通,因为有的孩子说不出的话却可以很好地用文字表达出来,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亲近孩子。一封信教学反思【第七篇】《一封信》是1篇意味隽永的美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家、爱与亲情的故事。本文记叙了主人公露西想念在国外工作的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温暖的亲情。题目是“一封信”,其实故事中的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第一封信是露西独自写的,第二封信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完成的,循循善诱的妈妈成功地将露西的情绪调整过来。信中向爸爸报告了生活中快乐的事情,把这份快乐和爸爸分享。两封信的内容虽然不同,但是同样真切地表达了对爸爸的思念,期待着爸爸的归来。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语文要素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在备课时,我细读文本,以语文要素为核心,我对本节课教学环节做了多次设计,教学资源做了精心挑选。下面我就本节课的课堂呈现做以下反思:1、巧用书信,一线串珠《一封信》语言通俗易懂,通过信的内容,表达了露西对生活细腻的感受,对亲人细致的体贴,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熏陶作用。在教学设计上删繁就简,以“信”导入,以“信”落脚。上课伊始,我以“拆信”的形式复习字词,再师生共同完成课题中两个生字“封、信”的书写,以填空的形式回顾课文内容,在整节课紧扣“一封信”这一内容主旨,引领孩子们把握了全文内容,感受到露西对爸爸的思念和爱,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比较两封信,说出喜欢哪封信,并说明理由,从中明白道理。最后让孩子们动笔给家人写一封信,分享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乐观自信地面对生活。2、精读感悟,落实语文要素。本课对话较多,既要读出妈妈和露西说话的
本文标题:一封信教学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132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