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物理教师培训提纲物理学科仅在个别地方做了文字方面的修订,对能力要求、内容范围、题型示例均没有做任何实质性的修订。1.在“能力要求”的第3条分析综合能力中,原“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中的第一个“较”字去掉,变为“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2.在“考试范围和要求”中的第一段第二行,原“原子物理”改为“原子和原子核”。3.在“知识内容表”中,第8条,原“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的方向沿轨道的切线,”改为“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沿轨道的切线,”4.第34、35条,原“简谐运动”改为“简谐振动”5.第六大项标题,原“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改为“分子热运动、热和功、气体”。6.第42条,“阿伏伽德罗常量”改为“阿伏伽德罗常数”7.第70条,“多用电表”改为“多用表”8.第82条,原“正弦式电流”改为“正弦式交流电”9.第十二大项标题,原煤为“电磁场和电磁波”,改为“电磁振荡和电磁波”10.第十七大项的说明1中,原“弹簧秤”改为“弹簧测力计”2005年高考试题的特点和启示1、2005年高考继续坚持命题多元化2、《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分离3、命题原则保持不变•有利于高校选择有潜能的学生(选拔性)•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导向性)•主要考查中学物理的主体内容及与大学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4、试卷长度与04年持平,不同试卷难度拉开挡次5、物理学科考查能力方面的几个问题(1)题型为考查能力服务(2)注意通过“信息”题考查较高层次能力①选择题:改为多选题一方面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则加强了考查能力的功能,同时也增加了区分度。主要考查理解能力和较简单的推理能力。②实验题:考查实验能力,也考查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③论述计算题:主要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如图所示,一对杂技演员(都视为质点)乘秋千(秋千绳处于水平位置)从A点由静止出发绕O点下摆,当摆到最低点B时,女演员在极短时间内将男演员沿水平方向推出,然后自己刚好能回到高处A。求男演员落地点C与O点的水平距离s。已知男演员质量m1和女演员质量m2之比m1∶m2=2,秋千的质量不计,秋千的摆长为R,C点比O点低5R。ABOs5RRC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1=0.50m,“竖直高度”h1=1.0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m,“竖直高度”h2=0.10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人上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一人看到闪电12.3s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m/s~340m/s,光速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D.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最近,科学家在望远镜中看到太阳系外某一恒星有一行星,并测得它围绕该恒星运行一周所用的时间为1200年,它与该恒星的距离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100倍。假定该行星绕横星运行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圆周,仅利用以上两个数据可以求出的量有A.恒星质量与太阳质量之比B.恒星密度与太阳密度之比C.行星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D.行星运行速度与地球运行速度之比√√图1中B为电源,电动势E=27V,内阻不计。固定电阻R1=500Ω,R2为光敏电阻。C为平行板电容器,虚线到两极板距离相等,极板长l1=8.0×10-2m,两极板间距离d=1.0×10-2m。S为屏,与极板垂直,到极板的距离l2=0.16m,P为一圆盘,由形状相同,透光率不同的三个扇形a、b和c构成,它可绕AA’轴转动。当细光束通过扇形a、b、c照射光敏电阻R2时,R2的阻值分别为1000Ω、2000Ω、4500Ω。有一细电子束沿图中虚线以速度v0=8.0×106m/s连续不断地射入C。已知电子电量e=1.6×10-19C,电子的质量m=9×10-31kg。忽略细光束的宽度、电容器的充电放电时间及电子所受的重力。假设照在R2上的光强发生变化时R2的阻值立即有相应的改变。abcAA’P细光束R2R1Cv0l1l2OSyB下图是导轨式电磁炮实验装置示意图。两根平行长直金属导轨沿水平方向固定,其间安放金属滑块(即实验用弹丸)。滑块可沿导轨无摩擦滑行,且始终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电源提供的强大电流从一根导轨流入,经过滑块,再从另一导轨流回电源。滑块被导轨中的电流形成的磁场推动而发射。在发射过程中,该磁场在滑块所在位置始终可以简化为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其强度与电流的关系为B=kL,比例常数k=2.5×10-6T/A。mls/电源现用电子显微镜观测线度为d的某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为满足测量要求,将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设定为d/n,其中n1。已知普朗克常量h、电子质量m和电子电荷量e,电子的初速度不计,则显微镜工作时电子的加速电压应为A.B.C.D.222medhn313222enhmd2222menhd2222medhn√钳形电流表的外形和结构如图(a)所示。图4(a)中电流表的读数为1.2A。图(b)中用同一电缆线绕了3匝,则A.这种表能测直流电流,图(b)的读数为2.4AB.这种表能测交流电流,图(b)的读数为0.4AC.这种表能测交流电流,图(b)的读数为3.6AD.这种表既能测直流电流,又能测交流电流,图(b)的读数为3.6A(a)A铁芯(b)√1801年,托马斯·杨用双缝干涉实验研究了光波的性质.1834年,洛埃利用单面镜同样得到了杨氏干涉的结果(称洛埃镜实验).(1)洛埃镜实验的基本装置如图所示,S为单色光源,M为一平面镜.试用平面镜成像作图法在答题卡上画出S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与直接发出的光在光屏上相交的区域.(2)设光源S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和到光屏的垂直距离分别为a和L,光的波长为λ,在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写出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距离Δx的表达式.附:全国《理综》三份试卷物理部分试题的情况统计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分数占总分比例力30.326252%电20.714033%其他3001815%几个特点(1)三份试卷结构相同,但难度有梯度。(2)力学所占比重最大,考查范围最全。(3)实验题都分为两个小题,一个考力学的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及基本实验操作,另一个考查电学测量,而且都与原课本的实验有所变化。(4)注意难、中、易试题的搭配,既有比较基本的、考查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试题,也有一些新颖的、考查较高能力的试题。三份试卷注意考查的内容①受力分析与牛顿定律②万有引力与圆周运动(定性讨论)③动量和机械能④波动图像⑤静电场和直流电路⑥电磁感应现象⑦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⑧几何光学的基本规律⑨气体、热力学定律和内能⑩原子的能级比较有新意的题(全国理综二24题)在同时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的空间中正交坐标系Oxyz(z轴正方向竖直向上),如图所示。已知电场方向沿z轴正方向,场强大小为E;磁场方向沿y轴正方向,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重力加速度为g。问: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从原点出发的质点能否在坐标轴(x、y、z)上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若能,m、q、E、B、v及g应满足怎样的关系?若不能,说明理由。如图,在一水平放置的平板MN的上方有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许多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以相同的速率v沿位于纸面内的各个方向,由小孔O射入磁场区域。不计重力,不计粒子间的相互影响。下列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带电粒子可能经过的区域,其中。哪个图是正确的?BMNOBqmvR2R2RORMNA.2R2RORMNB.2R2RO2RMNC.R2RO2RMND.如图所示,绝热隔板K把绝热的气缸分隔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K与气缸壁的接触是光滑的。两部分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a和b。气体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势能可以忽略。现通过电热丝对a气体加热一段时间后,a、b各自达到新的平衡,A.a的体积增大了,压强变小了B.b的温度升高了C.加热后a的分子热运动比b的分子热运动更激烈D.a增加的内能大于b增加的内能aKb√√√三、对第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总任务:点:深入准确面:拾遗补缺体:融会贯通(一)深入准确理解重要的概念、规律1、力的概念2、牛顿第二定律3、动量守恒定律4、圆周运动的描述5、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6、功的概念和功能关系7、波的两个周期性8、两种电场9、两种感应电动势10、电功和电热11、理想变压器的电流关系力的概念的两个方面——受力分析方法的依据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物质性)2、力是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力的效果)分析物体受力的两条途径:从施力物体入手:要考虑力的性质和产生原因。从受力物体入手:运动状态的变化—加速度—合外力—具体外力例、如图所示,水平面与竖直墙壁都是光滑的。一根轻杆长为l,它的两端各连接一个小球A和B,两小球的质量相等。开始时A球在上、B球在下,两球紧靠在墙边,如图所示。释放后,稍有扰动B球向右运动、A球开始将沿墙壁向下运动,至某一位置后与墙脱离。A球脱离墙壁后在空中的运动过程中,杆对两球的作用力是拉力还是推力?为什么?ABlA’B’牛顿第二定律——联系力与运动的桥梁受力分析→合外力→→加速度→其他运动学量未知力←合外力←←加速度←运动学规律F合=ma一物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初速为零。先对物体施加一向东的恒力F,历时1s;随即把此力改为向西,大小不变,历时1s;接着又把此力改为向东,大小不变,历时1s;如此反复,只改变力的方向,共历时1min.在此1min时间内,A、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min末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B、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min末静止于初始位置C、物体时而向东运动,时而向西运动,在1min末继续秘东运动D、物体一直向东运动,从不向西运动,在1min末静止于初始位置之东√一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在A点,物体开始与轻弹簧接触,到B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从A下降到B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小B、物体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变大C、物体从A下降到B,以及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D、物体在B点时,所受合力为零AB√动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的必然结果F=-F’F·t=-F’·t在不受其他外力的条件下,∆p=-∆p’mv2-mv1=-(m’v2’-m’v1’)mv2+m’v2’=mv1+m’v1’质量为M的一列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速度为v0。已知列车各部分所受的阻力都等于它们的重力的k倍。某时刻列车后部质量为m的一段脱钩,司机未能发现,仍以原牵引力带动列车前进。求①当脱离部分的速度减为v0/2时,前面部分的速度多大?②当后面部分停止后多长时间,前面部分的速度达到2v0?①根据动量守恒Mv0=(M-m)v+mv0/2,解出前面部分的速度为0)(22vmMmMv=后面部分停止时刻,前面部分的速度为v’,根据动量守恒Mv0=(M-m)v’,则v’=后面部分停止后,对前面部分应用动量定理,设再经过时间t速度达到2v0,则[kMg-k(M-m)g]·t=(M-m)(2v0-v’),解出0vmMMkmgvmM0)2(t=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v线、ω、T、n、a向、F向的物理意义v线表示运动的快慢ω表示绕圆心转动的快慢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T、n(与ω的意义相似)a向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但不能说表示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而是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F向指向圆心方向的力,对匀速圆周运动它是合外力1、如图所示,一
本文标题:物理教师培训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23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