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现代培训理念与教师培训
现代培训理念与教师培训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顾志跃现代培训理念的核心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即以培训者需求为导向的一种专业服务。在这个系统里,培训者的需求是培训方案的出发点与归宿。培训不再是拿着现成的教学计划去教育培训者,而是首先看培训者有哪些需求,根据培训者的需求度身定制一个培训方案。教师培训就是看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需求,应该怎样培训。教师成长分两大阶段:职前:知识储备、学习为主。职后:职业成熟=职业认同+能力提升。职业认同:感受→接受→享受承受职业认同与教师能否得到关注、尊重、友爱、胜任、自信、乐趣等因素有关,表现出归属感与进取心。能力提升:实践、学习、研修、带教综合作用的结果。职后成长是职业认同与能力提升相互促进、交互发展的过程。在职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初级中级高级规范化个性化核心化新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胜任教学原创教学发展教学(一级)(副高)(正高)感受职业接受职业享受职业关注教法关注教材关注学科学会操作学会创作学会研究现在的情况是,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愿意从第一阶段走到第二阶段,能走到第三阶段的教师更少。所以提倡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就是要不断地引领教师从关注教法走到原创教学,从原创教学走到发展学科,走上学科教学高地。所以提出了在职教师“二次成长论”。教师成长的最高阶段应该是站在学科高地,对学科教学的多个方面:如,学科功能、课程标准、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学习过程、考试评价等开展研究与实践,形成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得到同行认可,在学科教学界形成一定影响,教学风格鲜明,教学效果显著,教学成就突出,深受同行敬重,深受学生、家长喜爱的教师。当前教育发展的背景是:人才强国战略,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1949~1979政权建设夺权建政1979~2009经济起飞改革开放2009~2049持续发展人才强国人才强国的基础是教育,教育优质的基础是优秀的校长与教师。所以总理多次提出要教育家办学。教育部正在抓紧校长、教师专业标准的制订。基础教育发展的特点是从计划供给型到多元选择型,对学校来说,就是要花更多的精力关注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事业发展——足够的合格教师学历培训、岗位培训内涵发展——更多的优秀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培训学历培训、岗位培训与专业素养提升培训是不一样的。学历、岗位培训是以成熟课程显性知识为主的接受式培训。专业素养提升培训是综合知识(显性+默会知识)的积累+体验式培训。所以要促进师训模式的创新。教师专业素养的五个方面:本体性知识——学科功底条件性知识——教育专家发展性知识——进取精神实践性知识——教学智慧研究性知识——职业习惯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发展性知识主要由学历教育、岗位培训解决。实践性知识、研究性知识主要在教学实践中积累。开展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就是为了加速这种积累过程。提升在职教师水平的主要做法是:1、创建校本研修学校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2、重组学校教研功能,开展优秀教研团体评选。3、建立区域教师内在优化机制。4、组织大规模的观课评课活动。5、举办各种教学展示与研修活动。6、用基地的方式培养学科领军人物。提出校本研修就是要回归学校对教师队伍建设本体功能。教书育人不仅包括教育学生,还应该包括培育教师。校本研修怎样才能做到既有学校自由实践的空间,又便于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与监控。提四种模式供大家讨论。模式一:基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平台的校本研修。在网络上提供教师理论学习、资源学习、情景学习、交互学习、实践模拟的机会,并将各种活动资料积累下来,对教师进行参与研修的时间管理和知识管理,及专业发展表现性评价。参与度(上网时间),活跃性(点击数、上传数、下载数、回帖数),影响力(被点击数、被下载数、被回帖数)。模式二:基于学校专题研究的校本研修。结合学校的主题发展、特色发展,在一个总课题引领下,通过每位教师参与子课题子项目、做研究等方式促进专业发展。课题实施资料可以作为管理测评的材料。模式三:基于个人教育教学改进计划的校本研修。为每位教师设计一本学年教育教学改进手册(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手册),通过教师学年初制定改进计划,期中实施,适时展示,伙伴评议,个人反思等环节,记录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教师问题最小化。模式四:基于校际联动的校本研修。配合均衡发展中提倡的好学校与困难学校结对互帮联动计划,将学校之间的结对互帮联动作为促进两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根据联动计划实施方案管理和测评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校本研修学校的高级阶段。即经过一段时间校本研修实践,在一所学校里教师已经普遍有了专业发展的意识与自觉性,能够较好地自主发展。学校教师的整体成长性比较明显,学校有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与做法可以向其他学校展示或辐射。这样的学校可以称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对学校教研活动来说,传统功能主要是备教案、定进度、出考卷,现在的功能是:1、增强职业认同(归属感、进取心)2、磨砺教学思想(质量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3、钻研学科知识4、切磋教学技艺5、规范良好行为要重新设计学校教研组活动功能,注重教师教研的主体性、开放性和研究性。建立区域内在教师优化机制是指利用好一个区域内部的优秀教师资源,为整个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浦东建立了义务和权利对等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选制度。五项义务:带教、讲课、展示、研究、成果。用基地方式培养学科名师是一种创新。基地既吸收了名师带教的优点,让专家能够个别指导教师的成长;又有班级授课式培训的同伴互助,让智者聚会。对学术发展来说,智者聚会是一种有效办法,又成为学术沙龙。基地的学术活动主要有四大模块:学习:听专家报告、读书。研修:专题论坛、做课题。实践:观课磨课、参加学术会议。带教:名师指导、特长展示。这些活动从分别从思想认识、研究感悟、实践反思、点拨指导等层面促进教师的经验积累与职业成熟。同时,也让教师走进学科教学的学术圈,提高其学术知名度。对学校来说,做好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做好两件事:1、加强教师的师德和育德能力建设。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教师的师德应该由职业认同、人格修养、爱的情怀、心理品质四方面因素组成。学校开展师德教育不能只从个人道德修养和爱心奉献着手,还要关注教师的职业认同与心理品质。要多让教师发现与体验职业生涯的乐趣,喜欢做教师,乐于做好教师。还要从心理角度帮助教师纠正心理偏差,保持良好心态,培养他们的归属感和进取心。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应当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个环节着手,加强相互之间的呼应。教师对课的感受力与判断力既是观课评课的基础,又是自己上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多听多积累。观课评课是提高教师对课的感受力与判断力,提高上课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知道通识性听课与专业性听课。通识性听课指从一般意义上对一节课的状态作出评价,包括教学活动与过程的合理性、有效性,师生投入程度等,与教师对课的感受力,是否懂课有关。专业性听课除了上述一般性问题外,还关注学科特征和专业知识问题,与教师对课的判断力有关。评价=价值指标+事实判断→价值判断观课评课的操作从评课指标设计开始:评课指标=要素+标准要素是衡量评课指标内容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即反映评课指标在内容的覆盖上是否周延完整,不重不漏。标准是衡量评课指标程度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即反映评课指标在程度的把握上是否准确、合理。分析性观课评课有两个层次五种分析:1、形式学习水平(就事论事)——以学习具体东西为主,教学现象分析(平视)、教的水平分析(俯视)。2、有意义学习水平(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学习可以举一反三的经验、理念为主(透视),包括教学技术分析、教学质量分析、教学价值观分析。观课评课第一层次要素形式学习:1、教学现象分析:情景、问题、活动、(平视)事例、题目、教学形式、实验、教学具、多媒体课件、板书、讲演、情绪……2、教的水平分析:学生调控、师生互动、教(俯视)材解读、课堂评价……观课评课第二层次要素有意义学习(透视):1、教学技术分析:导入(预设与生成统一)传授(教材、学习、技术三者协调)强化(教材内容提炼浓缩)2、教学质量分析:目标、内容、过程、结果3、教学价值观分析: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1、“情景、问题、实例、以旧带新、直接”五种导入哪种最好?2、导入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3、导入是预设还是生成的?4、生成导入的环节是什么?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有效架桥,2、学情分析3、教学设计1、备教材此岸有效架桥彼岸原有经验辨别关系解读课标前概念上下位概念钻研教材认知方式追求完整找准重点认清学生从错到对定准目标克服负迁移找出教学中典型的“此岸”与“彼岸”的关系,以及针对每种关系有效架桥的基本模式。观课评课的指标标准:形式学习:教学现象分析、教的水平分析——以个人感觉为准。有意义学习:1、教学技术分析——以个人感觉为准。2、教学质量分析——目标:适切。内容:恰当。过程:合理。结果:有效。3、教学价值观分析——课程观: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教学观: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并重。质量观:有效性、主动性第一。学生观:相互尊重、平等对话。教师还要学会从更一般的角度判断课的整体状态和教学境界,开展概括性评课:上对?上好?上全?上活?还是上实。“上对”指教师能按照课标、教材和教案,准确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知识性、方法性、和过程性错误。这一点对新教师来说非常关键。要“上对”课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而且要善于表达,能把想要讲的东西讲清楚讲明白,学生能听懂、接受。“上好”指教师在把握教材教参的基础上能对其中的部分内容或活动作二次开发,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这里的“好”是一个相对概念,指相对于教材与教参中原有的内容来说加一点、改一点,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需要教师有一定经验积累和原创能力。教师的成长是从教法关注到教材关注的。“上全”指教师在课上能兼顾“三位一体”或学生发展的多种目标,不仅有知识与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目前在实施新课改新教材中令教师很难把握的问题。一节课能否照顾到方方面面,评课标准是否必须是全面的,要实事求是。课程是学校提供给学生学习内容的全部,由不同的学科组成,课只是学科教学的一个单位。学校开设分科课程从不同领域、不同方面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成长元素。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建立在学校全部学习生活基础上,而不是某一门学科或一节课上。具体的一门学科或一节课只是全部学习活动的一部分,不应该也不可能都是周全的。“三位一体”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但不能简单等同于每门学科或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对教师来说,大多数课教学目标还是以“知识与技能”为主,这些是短周期目标,在教学结束时可以检查其达成度;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长周期目标,需要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所以要在课堂里伴随教学内容体现与关注,但实现一定是一段时间体验、积累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培养与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不一样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主要靠教师的传授与练习,理解、记忆、练习、巩固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培养是经验知识的习得,体验、感悟、内化是主要的习得方式。培养目标的变化:学力创新精神双基+智能+非智力因素个性素质人格实践能力教学途径:书本知识(间接经验)经验知识(直接经验)学到习得接受、理解、巩固、应用参与(感知)、体验、感悟、内化教培养传授式教学活动式教学以直接经验的习得为目的的活动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形式:课题研究现状调查现场考察专题信息情景模拟作品制作竞赛辩论……这些教学活动的关键是打破原来课堂教学的时空观与程式,教师通过创设各种在课堂里或超越课堂的学习任务与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在感知、体验、感悟的基础上习得有关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能力。“上活”指教师不拘泥于教案,能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活用教案。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面临的一对矛盾,教师上课不能没有预设,没有准备。但预设与实际之间肯定会有不一致,需要教师在课堂里随时作出调整。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贴近因学定教——原创教案因学施教——原创教学1、根据学生学的过程设计教的过程。2、根
本文标题:现代培训理念与教师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26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