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散步》说课稿(精编3篇)
写作好帮手1/21《散步》说课稿(精编3篇)【导读】这篇文档“《散步》说课稿(精编3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散步》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1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2、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写作好帮手2/21课文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的确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a、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写作好帮手3/21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2、学法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说教学过程(一)如何导入结合日常生活,引入学习。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请两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有利于新知的学习。)(二)出示目标(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写作好帮手4/21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A、散步的人有哪些?B、散步的季节呢?C、散步的地点?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E、结果如何?(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四)研读课文探究主旨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写作好帮手5/21(1)“我”听母亲的:(2)母亲听孙儿的:(3)妻子听“我“的:(4)儿子听“我”的: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写作好帮手6/21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1)写景的句子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有的浓,有的淡。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写作好帮手7/21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1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我”是个中年男子。(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写作好帮手8/21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应不厌多读。)(七)拓展升华,拥抱亲情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八)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写作好帮手9/21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九)课后作业: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1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该节课的作业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散步》的说课稿2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3篇课文《散步》。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1篇,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学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写作好帮手10/21式,进入牧歌式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同学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同学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同学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写作好帮手11/21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唤起同学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首先,我请同学讲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唤起同学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既与同学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同学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可锻炼同学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接着让同学通过朗读,整体感悟文本。为了激起同学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同学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的形式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同学先推选代表与我进行配乐朗读比赛,由同学进行评判并归纳出本文的朗读要求后,再让同学自由写作好帮手12/21读课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找出散步的人、时、地、原因。这样,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同学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在同学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同学把目光投向课文的第一、二节,找出并品味这两节中比较“特别”的词语和句式,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与习惯上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在开头郑重其事地推出这样一个镜头?这样,通过比较、讨论,归纳出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举轻若重。同学经过自主探究,发现本文用词、句式的不同寻常,切入到本课的主要目标——通过语言的探究,品味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进行归纳,帮助同学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在前面同学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分四人小组合作,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体现“举轻若重”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这样,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与全班交流,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本文运用“举轻若重”方法的词语和句式很写作好帮手13/21多。在探讨这些词语时,主要是要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举轻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我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同学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渗透情感教育。提出“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么大的词?”等问题。同学围绕问题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体会意境,逐步领悟做人的道理,得到情感的熏陶。在
本文标题:《散步》说课稿(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273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