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精编4篇)
写作好帮手1/23《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精编4篇)【导读】这篇文档“《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精编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喜欢听好话就会上当受骗的道理。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3、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教学重点:明白喜欢听好话容易上当受骗。教学用具:挂图、生字卡片、乌鸦、狐狸的头饰。教学过程:一、导课。1、出示乌鸦和狐狸的头饰,问:这是什么?(这节课我们上狐狸和乌鸦)2、乌鸦和狐狸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3、听录音朗读。二、初读课文写作好帮手2/231、轻声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标生字,并看看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2、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课文第一段。三、细读课文1、齐读第一段,这段有几句话,说了什么?(并解决有关问题出示生字)yadong鸦洞小结:狐狸和乌鸦是邻居,一个住树上,一个住树下,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指名读第二段(1)乌鸦为什么事高兴?(给孩子找到一块肉),可见他很爱自己的孩子。(2)这时给谁看见了呢?(狐狸)3、指名读第三段(1)狐狸看见后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会怎么样?(馋得直流口水)(2)这时狐狸会怎么想?(想办法吃到这块肉)它想什么办法呢?四、讲读课文第四、五、六、七段1、狐狸想什么?为什么想了想后才说?(想如何逗乌鸦开口,以便把肉骗到手)写作好帮手3/232、乌鸦有反应吗?为什么?(不做声,乌鸦对这位邻居有戒备之心,察觉它不怀好意,没有理睬它。)第二次(1)狐狸又说什么?为什么向乌鸦问它的孩子好?(狐狸狡猾,想用孩子的事来打发父母的心,引诱对方开口。)(2)乌鸦又是怎样反应的?乌鸦是爱孩子的,它看了狐狸一眼,说明它心里有些动了,但是它没有忘记嘴里的那块肉,第三次(1)狐狸又对乌鸦说了些什么?它为什么要这样呢?(2)乌鸦听了狐狸的话有什么反应呢?结果呢?齐读最后一段:狐狸行骗的结果怎么样。板书设计:狐狸乌鸦您好乌鸦不做声孩子好看,不做声羽毛漂亮嗓子好得意唱一、作业设计:1、看拼音写词语。写作好帮手4/23piàoliangmáquè(1)您的羽毛真(),()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wūyādéyìjíle(2)()听了狐狸的话,(),就唱起歌来。二、填空。狐狸对乌鸦说了三次话。第一次是向乌鸦__________,乌鸦__________;第二次向乌鸦的__________,乌鸦还是__________;第三次赞美乌鸦的羽毛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乌鸦听了狐狸的话__________,就__________。结果刚一张嘴,__________就掉下来了,狐狸叨起肉走了。这是因为乌鸦__________,才上了狐狸的当。《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2、朗读课义,能照老师的样子,读出狐狸说话的语气。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抬导朗读。教学难点:写作好帮手5/23理解狐狸说的三次话及乌鸦受骗上当的原因。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大森林里,住着这样一对邻居:一只长丑,叫声难听,但喜欢听奉承话的乌鸦。一只好吃懒做,而又狡猾的狐狸。这一天,在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就让我们未看一看…板书课题5狐狸和乌鸦二、学习课文:第一段:①指名读,思考:狐狸和乌鸦往在哪?乌鸦:住在大树上面的窝里。孤狸:住在大树底下的洞里。②指导朗读:这一段要用叙述的语气。第二段:①齐读,思考:这“段上要写了准,干什么,结果怎么样?(乌鸦给它的孩找到一片肉,非常高兴,〕②请你在课文中找一找乌鸦为孩了找食的动词:飞找叼站想一想,飞已这儿个次能个能颠倒?为例么?③乌鸦只找到一片肉,可它为什么高兴呢?写作好帮手6/23(它非常辛苦地哺育它自己的孩子,尽管只是一小片肉,也是它辛苦找来的。,所以很高兴。)④指导朗读:这一段要读快一些,读出高兴劲儿来。第三段:想一想:当乌鸦找到食物时,狐狸也出来找食,她看见了什么?它心纵会怎么想呢;诣名读,思考:狐狸那么想吃到那片肉,干脆人跟乌鸦要,行不行?(鸟鸦辛辛苦苦找到的食物,一定不给)那狐狸去硬抢乌鸦嘴里的肉,行不行?(树高,狐狸不会爬树,乌鸦又不会给,就抢不到肉了。)那么,狐狸要想得到肉,乌鸦又不会给,想去抢又够不着,它会怎么办呢?(想办法骗到手。)第四——七段:狐狸既不能去向乌鸦要,又不能去硬抢,可它又很想吃那片肉,于是它想出了个办法——让乌鸦开口说话?这样,那片肉就会……那狐狸到底是怎样把肉片到手的呢?自由读,思考: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说了些什写作好帮手7/23么?用“~~”画出来。每一次乌鸦怎么表现的?用“…”画出来。集体讨论:第一次——狐狸的话是随口说的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想了想”——狐狸在暗暗打主意(怎么才能得到肉〕狐狸这么热情的和乌鸦打招呼,目的是什么狐狸这么热情的和乌鸦打招呼,目的是什么?假惺惺地表示亲热、讨好,用假装尊敬地问候语气。乌鸦这时什么表现?说明什么?“不作声”头脑清醒,保持警惕。第二次——狐狸看到乌鸦不作声,又说明了什么?它真的关心乌鸦的孩子吗?那它为什么要这样问候呢:关心乌鸦的孩子,是为了讨好乌鸦,让它放松警惕开口说话。想一想,狐狸的话该怎么读?要用亲近、关心的语气和感情来读。乌鸦的反应与第一次一样吗?为什么会有变化?听到狐狸问候色的孩子,觉得挺顺耳,心里有所动,觉得狐狸写作好帮手8/23还不算坏,但又怕张嘴掉了肉。还是不作声。第三次——狐狸看到乌鸦看了它一眼,心里怎样想?知道乌鸦喜欢听奉承话,心想:有门儿,还得好好夸夸它。狐观夸乌鸦“羽毛漂亮,嗓子好”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事实并非如此,狐狸是故意奉承,就是想让乌鸦开口,好得到那片肉。想一想,狐狸这次的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读出赞美的语气,再说麻雀的话是要用瞧不起、奚落的语气。乌鸦还从来没有听到过有谁如此称赞它,这时它有什么反应?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结果怎样?心里一高兴,真的唱起歌来,结果,肉掉下来,狐狸叼走了。想一想,乌鸦的叫声怎么读?“哇……”的一声,声音适当放低,拉长。听老师范读后练习,再分角色朗读。小结课文内容:1、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乌鸦为什么会上狐狸的当?乌鸦明明知道狐狸假意问候它,讨好它,是为了得写作好帮手9/23到它嘴里的肉如果它飞回窝就不会丢掉那片肉,但它还想听狐狸的奉承话,所以上了当。2、你学完这个故事,从中明白了什么?知道……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所以平时个能光爱听别人的好话和夸奖。课后练习:1、造旬:一……就……教学方法:先在课文中找出联词。想一想什么时候用这个关联词?自己练习说一句话,再写下来。2、按课文内容填空:乌鸦()给他的孩子找东西吃,它找到(),()回来,()窝旁边的树枝上,心里()。狐狸抬起头看见乌鸦嘴里的肉,馋得()。笑着说:“(〕。”它见乌鸦不作卢,又说:“()。”接着又说:“()。”3、给句子加标点符号,再有语气地读一读:乌鸦的嗓子好吗乌鸦的嗓子不好亲爱的乌鸦您唱几句吧4、读一读,写一写:乌鸦做窝狐狸底下山洞一片肉写作好帮手10/23旁边一直羽毛漂亮句子差不多板书设计狐狸和乌鸦第一次您好,亲爱的乌鸦!不作声第二次您的孩子好吗?看了一眼,还是不作声第三次羽毛真漂斋嗓子真好得意极了《狐狸和乌鸦》经典教学设计3(一)教学内容《狐狸和乌鸦》是小学语文三册第三组教材中的1篇寓言故事。这是一个老故事,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狐狸骗肉的过程,形象地告诉我们爱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这篇课文的教学是在学生已尝试通过神态、语言、动作去体味故事的寓意,从中悟出道理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教学对象二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容易受他人情绪的感染、注意力不大集中、喜欢做游戏。老师就要通过一系列的直观教学先入为主,让学生感知课文;通过各种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内心活动,受到情绪感染;通过表演做游戏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让学生兴奋起来,迁移到创新学习中。这种学习方式与本课的内容应该是适应的、相匹配的。写作好帮手11/23(三)教学目标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悟出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2、指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描写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来揭示寓意的方法。3、在理解寓言的基础上,能对寓言或寓言中感兴趣的人物谈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与人交流。三个教学目标既突出语感训练,也兼顾情意因素,还重视学法的渗透,体现教为学服务的宗旨。其中课文四至七段讲狐狸骗取乌鸦叼着的那片肉的经过,是重点。理解狡猾的狐狸为得到乌鸦叼着的肉,连施三计是课文的难点。抓住描写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加深对语言文字内涵的理解,从而领悟道理是突破本文重、难点的关键。(四)教学过程及方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十分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是:以读为本,读的训练过程应该是由浅入深,写作好帮手12/23由表及里。本课的教学我以读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的时间以我校每节课35分钟进行分配。具体的教学思路如下:一、讲故事引入,揭示课题。(4分钟)一上课,就告诉学生:“老师今天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然后再辅以多媒体课件,老师用富有感情的语调朗读课文,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设计的根据在于,有实验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从视觉获得知识,能记忆25%,视听结合接受知识,能记忆65%。听完故事后,问学生你听懂了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从学生的回答中得到反馈信息,让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这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宗旨,有必要的话老师还可以及时对已定的教学教程进行适当调整。二、自读感知,把寓言读通顺。(5分钟)读通课文是深入学习的基础。根据低年级学生开始认识自然段,以及识字量小,读书时常有加字、减字的现象,我就提出三个预习要求:1、标出自然段番号。2、用“--”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3、读课文,不加字、不减字。然后通过认读生字卡片和集体诵读、点名读的方法写作好帮手13/23来检查预习效果,同时对生字、和普通话的音出入较大的字进行正音。三、导读理解。(12分钟)本环节,我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安排了三个训练组块进行导读指导,体现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具体地说,就是以狐狸说的三次话为线索,抓住描写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悟出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先是初读,让学生把狐狸说的三次话找出来,指名请一个学生当“狐狸”读给大家听。“您好,亲爱的乌鸦!”“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然后问大家:狐狸这样说(仅仅用这种平淡的语调),能得到乌鸦口中的肉吗?从而自然引入第二个导读层次--精读。这个层次又以狐狸说的三次话,各设计了三个训练组块:写作好帮手14/23一是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读狐狸的话,这样才能读出味来;二是想--透过乌鸦的动作想他的内心活动,这样的想象才是合理的。训练组块(一):第一句1、读--要引导学生联系话前面的提示语和上下文来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读。为此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应该怎么读狐狸的话,找出书上的提示。(学生勾出来:想了想、笑着。)(2)狐狸想了想,究竟想了些什么?又为什么要笑着说?学生可能会说想乌鸦嘴里的肉。老师马上问你怎么知道?(联系上文:他抬起头一看,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馋得直流口水。把“馋得直流口水”的味道读出来。)学生可能还会说这是狐狸为了骗得乌鸦嘴里的肉在想的鬼主意。之所以要笑,是对别人有所求。自己开口向乌鸦问好,按照礼节习惯,乌鸦一定也会问好的。只要乌鸦一开口,它嘴里的肉就会掉下来。狐狸多狡猾呀!(要注意,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尊敬、问
本文标题:《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27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