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 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方案(案例)精选4篇
好文档,供参考1/25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方案(案例)精选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方案(案例)精选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2022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活动方案【第一篇】活动目标1、熟悉小学环境:参观教学楼,各班教室、走廊、厕所、操场、图书室、实验室等活动场所,初步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2、感知、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萌发上学的愿望。3、提高幼儿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为幼儿进入小学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活动准备1、提前给孩子做好教育,带着问题去参观,明确参观小学的任务与要求,并提醒幼儿外出参观活动要注意安全及不影响小学生学习等事项。2、给家长发活动通知,召开家长会,做好参观准好文档,供参考2/25备(路线、纸巾、太阳帽等)。具体活动流程为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以及《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对于幼儿来说从幼儿园的小朋友成长为学校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也变了。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活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活动的组织形式,学习的习惯等,面临着许多不适应,所以幼儿园应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性适应与学习适应教育,促进幼儿在入学前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学习习惯,认真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这个转折期,减少家长的焦虑和担忧,为幼儿入小学学习从多方面打好基础。从而帮助幼儿走好从幼儿园到小学这个“坡度”。以“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为研究的基本原则,以“如何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滑过渡到小学,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研究重点,结合本园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活动过程:1、家长于当天早上8点前把幼儿送到民族小学大好文档,供参考3/25门作文吧口集中。2、在民族小学校门口由班主任介绍校牌,小学的校名。3、小学教师为孩子们上一节课,感受小学生的上课模式,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4、观看小学生的课间早活动。5、参观前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遵守活动规则。(1)在参观过程中要仔细看,不随便离开队伍。(2)不大声说话影响小学生学习。(3)爱护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不摘花,不踩草坪,不乱扔垃圾。6、参观校园。由小学教师引导参观,介绍小学情况、校园文化,参观小学学校环境,了解各场所的用途。7、参观一年级教室。请幼儿观察:小学生的教室里有些什么?课桌椅是怎样放的?小学生带什么物品。(看小学生的书包里都装了些什么)观察小学生是怎么上课的,观察小学生的坐姿。老师提问后,学生怎样举手发言的?是如何注意听讲的?为什么要戴红领巾?8、观看小学生课间活动,跟做课间操。9、参观结束,沿公园步行道或由家长接送返回幼好文档,供参考4/25儿园。活动延伸教育:回园后,由班主任负责,带领孩子进行活动《我参观的小学》,讨论问题:1、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校舍:几层楼,大小,楼梯高度、宽度,每一层教室不同年级教室:物品(桌子、椅子、黑板摆放、上面的内容)桌椅的测量与比较(幼儿合作完成)走廊:(宽度、上下楼梯礼仪)厕所(布局、标志,每一层里面有一个厕所)2、各个活动室都有哪些标志?3、上课为什么要打预备铃?4、课程表有什么用?八。家长配合工作1、引导家长要为幼儿做好生活常规、学习品质、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入学准备,不提倡提前学习,片面准备。2、没特殊情况,请让幼儿参与参观活动,接送路上注意安全。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活动方案【第二篇】好文档,供参考5/25活动目标:1、在听听、看看、讲讲的过程中,梳理交流有关上小学担心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2、初步积累有关上小学的经验,激发幼儿向往上小学的积极情感。活动重点:分享梳理上小学担心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难点:能按要求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分享解决“担心”的方法。活动准备:经验准备:“上幼儿园担心的事”调查表。材料准备:课件、课桌椅、四本书、黑板两块等。活动过程:一、意图:模拟小学课堂,按座位表找位子,激发幼儿上小学的兴趣。(指导策略:创设小学生课堂的环境,课桌椅、讲台等,引导孩子按老师出示的座位表入座。)关键提问:1、师:看看今天我们上课摆放的桌椅和我们平时教室里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好文档,供参考6/252、在《童年》音乐声中幼儿按座位表入座。3、坐在小学的课堂里感觉怎么样?(意图:教师可通过追问、动作提示的方法让幼儿尽可能说出将要做小学生的感受,例如做一名小学生让我感觉很自豪。)4、小结:小学真是我们向往的地方,做一个小学生让你们觉得很自豪。5、过渡语:豆豆和莉莉也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她们对上小学也有一些担心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二、意图:交流自己关于上小学的担心,梳理问题。(指导策略:以情景引出话题,通过调查表交流、卡片提炼的方式梳理关于上小学担心的问题)1、情境创设:豆豆莉莉的谈话。“快上一年级,豆豆和莉莉在担心一件什么事?”2、出示调查表,幼儿交流。“上小学了,你们有什么担心的事吗?”3、根据幼儿的交流进行梳理。(1)有关生活上的担心:例如担心迟到、到哪喝水小便等。(2)有关交往上的担心:例如怎样交新朋友等(3)有关学习上的担心:例如作业太多、题目太难等好文档,供参考7/25(4)有关对老师的担心:例如小学老师凶吗?会罚站吗?等(意图:教师在幼儿交流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梳理出四大担心的问题,对幼儿相关经验进行整理,为接下来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服务)4、幼儿将自己调查的内容按四个类别(学习、交往、生活、老师)分类展示。5、过渡:今天老师就为你们准备了四本书,书里就藏着解决担心问题的方法,请你们去找一找。三、意图:小组合作,寻找并交流消除担心的方法。(指导策略:幼儿合作阅读寻找解决担心问题的方法,通过叙述、分析图示、小小辩论、问答游戏分享探索来的好方法,激发幼儿多元表达。)1、分组合作在书本中找办法。提出要求:请你们四人一组,每组选择一本书看看猜猜讲讲有哪些好办法?2、交流本组在书中找到的方法。(1)(书本一):分享解决有关生活上的担心的方法。提问:在生活上很多小朋友担心上学迟到,你找到了什么好办法让自己不迟到?(指导策略:展示大书、幼儿叙述,例如:图片好文档,供参考8/25幼:按时入睡,早睡早起上学就不会迟到了。)小结:少看电视、整理好书包、早睡早起才不会迟到。(2)(书本二):分享解决有关交往上的担心的方法。提问:有什么好办法和新同学很快的成为朋友?(指导策略: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幼儿猜对后教师点出示正确答案。例如:幼:说说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很快成为好朋友。教师就点击出示:说说彼此的爱好。)小结:知道对方的名字,微笑的打招呼,夸夸别人,说说彼此的爱好、互相帮助都是交朋友的好方法。(3)(书本三):分享解决对小学老师担心的问题。(指导策略:辩论的方式交流——小学的老师“凶”吗?两组幼儿说出自己的理由,再通过书本的介绍让幼儿认识小学老师。)小结:小学老师会像幼儿园老师一样关心你、爱护你、教你学本领。(4)(书本四):分享解决有关学习上的担心的方法。(指导策略: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怎样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好文档,供参考9/25例如:幼1:请问:作业不会做怎么办?幼2:我来告诉你,作业不会做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幼3:我来告诉你,作业不会做上课要认真听讲。小结:当你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自己努力,同学老师都会帮助你。3、边播放课件教师边用散文诗的形式小结:我们即将离开幼儿园做一名一年级小学生,或许我们对上小学有那么一点点担心,有的是学习上的,有的是生活上的,有的是交往上的,有的是面对新老师方面的。没关系,当你遇到担心和害怕时要勇敢地面对。想想我们今天找到的好办法,相信你一定会克服困难,开开心心的踏入小学校门,成为一名骄傲的小学生。(意图:通过散文诗的总结一是帮助幼儿再次梳理了担心问题和解决担心的经验,二是激发了幼儿勇于面对困难向往上小学的积极情感。)4、下课铃声响起:课间十分钟开始了,再见。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方案【第三篇】一、指导思想:孩子从幼儿园毕业后进小学读书后往往不适应小好文档,供参考10/25学的生活,许多孩子在开学时高高兴兴地上学,几个星期后,身体明显消瘦,病假率上升,有的害怕上学,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做好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尝试通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种手段多方位实施“幼小衔接”活动方案,将“幼小衔接”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此次活动为走进校园实践活动。二、活动目的:(1)以幼儿园为主,通过幼小衔接活动,宣传学校工作和发展方向,让各位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谋求幼儿园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认同;(2)通过幼小衔接活动,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家教认识,实现小学与幼儿园的有效对接。(3)通过幼小衔接活动,帮助幼学前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标尺身心的和谐发展。三、衔接方案:好文档,供参考11/25(一)、成员:组长:杨家清副组长:麦燕文组员:全体一二年级教师(二)、衔接重点:(1)兴趣激发;(2)习惯规则培养;(3)语文学习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方面;(4)数学学习能力---加减运算、思维及操作能力方面(蒙氏数学);(5)适应能力方面---个性,心理,独立性等。(三)、具体措施:A、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幼小衔接专题培训,B、参与幼儿园家长会幼小衔接专题讲座C、组织幼儿园参观小学,与小学联谊活动D、进行教师座谈,组织教研活动E、组织各类评比或展示活动(四)、从各方面提高幼儿的能力真正做到幼小衔接。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较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因此,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好文档,供参考12/25来讲,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2、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上互相衔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校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3、生活能力上的重点培养加强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用权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文档,供参考13/25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4、,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1)、学会准备上课需要的学具和物品。(2)、各种姿势训练及达标--坐姿,书写姿势,举手姿势。(3)、学会认真独立地做事,懂得追求良好的结果。(4)、学习时爱动脑筋,独立思考,并愿意寻求问题的答案。(5)、喜欢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讨论时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6)、听读识字教学以100个会认的字为主(见图)要求会认、会读、会用,期末100个达标
本文标题: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方案(案例)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285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