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精编4篇】
好范文解忧愁1/9《醉翁亭记》教案设计【精编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醉翁亭记》教案设计【精编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落实双基【第一篇】1.合作学习。二人合作,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没有注解的语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说明:引导学生利用书上注解和工具书独立学习,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设立二人小组来讨论全文大意,是为了互相启发,并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集体解难。各小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问题,集体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3.归纳梳理。(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野芳发而幽香开花好范文解忧愁2/9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指(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张开的翅膀一样杂然而前陈者交错的样子颓然乎其间着文中是醉醺醺要倒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可解释为“……的样子”)(3)而溪深而鱼肥表并列关系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关系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关系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关系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关系(4)也表陈述环滁皆山也表肯定山之僧智仙也表感叹在乎山水之间也4、积累成语醉翁之意: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好范文解忧愁3/9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峰回路转: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有时也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山肴野蔌:亦作「山肴野湋」。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拓展延伸:【第二篇】1、填空。①《醉翁亭记》中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字,在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和()自然结合。②醉翁亭记极其生动地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图画,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文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常用它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范文解忧愁4/92、一词多义:乐:山水之乐(),太守之乐其乐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3、解释下列词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山行六七里:杂然而前陈者:名之者谁:环滁皆山也:临溪而渔: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伛偻提携:4、根据课文原句填空:①全文的主旨句是:②文中描写众宾欢的句子是:③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在干涉别国内政。5、至少写出三个出自本文的成语:达标测试【第三篇】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⑵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⑶饮少辄醉(辄:)⑷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好范文解忧愁5/9⑸伛偻提携(伛偻:)⑹觥筹交错(觥筹:)3.理解翻译下面几个句子。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⑶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⑷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六、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全文。2.积累优美的句子和词汇,并写一写理由。醉翁亭记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结构,把握中心,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积累名言和议论文素材,熟读成诵。2.学会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提高语言鉴赏能力。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疏通文意。2、抓住“醉”与“乐”的关系,把握主旨。好范文解忧愁6/93、反复诵读,品味语言,体会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写景抒情的作用,背诵全文,掌握名句。难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所抒发的政治理想。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欧阳修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同一年也被贬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二、简介作者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士,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好范文解忧愁7/9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三、初步感知1.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必要时在书上注音。2.学生试读课文。3.学生互读课文。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4、请四位学生,每人读一段。集体纠正读音。(从正音入手,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读得流畅,重音、停顿、速度、节奏得当。)四、疏通全文大意1.通读全文。要求先不看课文注解,把不懂的字、词、句标出。然后对照注解再读全文,仍有不懂的就做上记号。还可查古汉语词典,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在巡视中发观较普遍的问题作筛选,寻求教学的针砷洼。)2.集体解决疑难。方法:教师对在巡视中发现的较普遍的问题进行点好范文解忧愁8/9拨或给予解答。3.学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方法:把课文的意思用白话说一遍,要读出声。五、再读课文,分析讨论要求:各自放声读。注意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个字,画出来。全文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明确:乐。1.全文写了哪几方面的乐?明确:山水之乐、宴酣之乐、滁人之乐。2.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几种乐趣。3.这几种乐中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六、课内小结。文中描写滁州山间的美景以及他和老百姓一起游乐的情景,展现了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好范文解忧愁9/9板书设计:醉翁亭记欧阳修山水之乐引出景脉络乐事归结“醉能同其乐”(主旨)
本文标题:《醉翁亭记》教案设计【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297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