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语文《绿色蝈蝈》教案通用4篇
写作好帮手1/17初中语文《绿色蝈蝈》教案通用4篇【导读】这篇文档“初中语文《绿色蝈蝈》教案通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绿色蝈蝈》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标①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②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三、课前准备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写作好帮手2/17四、教学内容《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1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五、教学设计1、情景导入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绿色蝈蝈,初读课文,感知内容。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写作好帮手3/17并及时点拨指导。4、教师指导明确汐L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5、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学生可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6、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7、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也许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8、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1)文艺笔调生动;2)语言传神形象;写作好帮手4/173)拟人贴切自然;4)比较突出特征。9拓展延伸,应用反馈: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10、课后练习a.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b.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1篇小短文。《绿色蝈蝈》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蝈蝈的生活习性。2、反复阅读,归纳概括,了解作者介绍的科学知识。3、体味作者科学细致的观察态度和热爱昆虫的细腻情感。过程与方法:1、默读课文,锻炼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2、了解说明文的有关常识,初步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写作好帮手5/17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教学难点:辨别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语言风格。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激趣入题同学们,你或许为那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痴迷过,你或许聆听过蝉的鸣唱,你也许听见过蟋蟀的长吟,你或许还玩过蚂蚁、抓过蚱蜢,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是那么的叫人喜爱,听,那蝈蝈又在唱歌了……出示幻灯片:课题《绿色蝈蝈》。二、走近作者,资料助读法布尔与《昆虫记》(见《基础训练》第106页)三、速读文本,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后,扫清字词障碍,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并整体感知课文。2、再次快速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写作好帮手6/17学生总结,教师明确归纳。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写“我”在观察昆虫,用蝉的叫声引出文章主人公——绿色蝈蝈。第二部分(3):描写“我”在户外听到的绿色蝈蝈的叫声。第三部分(4~11):写“我”对金属笼中的绿色蝈蝈进行观察,主要介绍其食性。3、你知道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吗?绿色蝈蝈的特征及生活习性。4、绿色蝈蝈的形态有哪些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5、作者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叫声、食性和脾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从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第11段是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说明对象蝈蝈的呢?课文第一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写作好帮手7/17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自己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二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2、作者是如何知道绿色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又通过变换食物的花样,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蝉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通过仔细观察、细心揣摩、认真探索得出结论,这反映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3、作者对绿色蝈蝈是怎样称呼的?你觉得这样写好吗?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我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4、蝈蝈捕蝉时,作者说“就像鹰在天空追捕云雀一样”。这句话该如何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将蝈蝈与鹰写作好帮手8/17对比,还和哪些动物比较了?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认为从外在看,这就像鹰在天空追捕云雀一样,但在本质上,这两者是有区别的。鹰是以劫掠为生的鸟类,它的进攻是欺弱;而蝈蝈进攻的则是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这是一种向勇气挑战的搏斗。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五、赏析课文,品味语言1、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试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精彩的语句示例:(1)“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用拟人手法写蝈蝈,流露出浓厚炽热的喜爱之情。(2)“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3)“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麻烦”一词表现出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的态度。写作好帮手9/17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4)“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语言生动传神。(5)“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一拟人化的描写,亲切自然,表现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6)“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形象生动的感受。2、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1)文艺笔调。本文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2)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生动感人。(3)拟人手法的运用。这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4)通过与其他昆虫的比较来写蝈蝈。六、课堂小结本文虽是1篇介绍蝈蝈的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写作好帮手10/17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形象的描写,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作者对昆虫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生动感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七、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2、练习仿写:教师出示课文范例和仿写句,要求学生任选一例仿写。例1: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仿句:长颈鹿非常优美,它穿着一件带白色斑点的黄色皮大衣,身材高挑,举止端庄优雅,长长的脖颈高高抬起,微微前伸,就像一位贵妇人。例2: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仿句:每当夏天午后,无论周围多么喧闹,你总能听到空旷的田野里青蛙在聚会。你听,有一只青蛙在发言,那是头领在宣布聚会的主题;俄而又有两三只青蛙在讲话,那是在讨论,在商议;继而蛙声大噪,群蛙齐鸣,那是在表决,在宣誓。写作好帮手11/17《绿色蝈蝈》教案【第三篇】教学内容年级学科初一语文教学课时共两课时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究研讨课文内容2、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细节感悟,品味语言4、发兴趣,培养能力。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的文学特色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调板听写,提问词义。蟋蟀果酱狩猎篝火和睦雌雄糖浆篡夺姊妹干涩2、问作者;本文作者()是()国()学家,从体裁上看,本文是客观说明与文学色彩并重的()。写作好帮手12/173、文主要写了蝈蝈的叫声,()及其()。二、研读课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1、本文为什么以法国国庆开篇,这与本文内容有何联系?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回答。(明确:一闹一静两种气氛形成对比,衬托出作者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与执着。)2、作者是如何引出蝈蝈的?先从哪个方面介绍了蝈蝈?(明确:本应在夜间休息的蝉的一声哀鸣,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先从蝈蝈的歌声写起。)3、蝈蝈的外形特征是怎样的?它有哪些习性?(明确:外形: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5、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明确:通过细致的观察。)6、8-10段对说明蝈蝈有什么作用?(明确:对蝈蝈的食性的补充说明。)7、最后一段写什么内容?(和睦共居)写作好帮手13/178、本文在说明蝈蝈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说明。(明确:作比较举例子蝈蝈的特点比较对象追捕蝉鹰同类相食螳螂蝈蝈的特点比较对象叫声蝉喜欢吃肉螽斯9、本文在说明蝈蝈时采用了什么顺序?(逻辑顺序:叫声——外形——食性——共居)10、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典型例子,分析明确:生动传神的语言;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拟人手法:使文章亲切自然,增强了可读性。11、学完本文,如果你要写1篇关于动物的说明文,写作好帮手14/17你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学生总结归纳并回答,引导学生从本文的写作特点方面总结。三.语言运用:造句练习:扰乱沉寂静谧隐隐约约连绵不断夜色苍茫津津有味四、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及配套练习习题。2、学习法布尔潜心研究小生命的可贵品质,借鉴其写法上的特点。写一种自己熟悉的小生命。字数在500字左右的观察性说明文。注意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介绍。《绿色蝈蝈》教案【第四篇】导入首先,请同学们猜几个谜语。(PPT)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成八卦阵,专抓飞来将。蜘蛛长长身体两排脚,阴湿暗地是家窝,剧毒咬人难忍痛,治病倒是好中药。蜈蚣白天草里住,晚上空中游,金光闪闪动,见尾不见写作好帮手15/17头。萤火虫小小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绿色蝈蝈》教案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312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