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估算—口算—笔算”的计算过程,在多样化的算法中能自主最优化。2、使学生在尝试写竖式、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掌握笔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和算理。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思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景图。(对原教材的信息作了丰富)师:“六一”节就要到了。每个班都要举行一些活动。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画画)一副画画的情景就有许多的数学信息,你们发现了吗?生:3个小朋友。两摞图画纸。三盒彩笔。……师生共同处理数学信息。并让学生独立提出数学问题:生1:一共有多少张图画纸?生2:一共有多少枝彩笔?生3:一共画了多少个苹果?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真了不起!我们先来解决其中的一个。要求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会列算式吗?生:3×1212×3二、猜想结果,方法验证:师:估计一下,12×3大约等于几?解说一下,你是怎样估计的?师:用什么方法就得到12×3正确的结果呢?同学们先商量一下,找出自己喜欢的方法。请几名代表汇报交流,师板书有代表性的思路:学生讲解各自的思路。三、提供空间,探索竖式师:数学讲究简炼,除了以上方法,你还能创造出一种更简单,计算得更快的一种书写形式吗?请你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试一试。(师巡回指导)教师指定几个人到黑板上板书:师:同学们自己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参考资料,少熬夜!现在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你来说一说我的思路,我来说一说你的思路,猜一下,他们在做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生自由谈:生1:先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生2:先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0,把3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生3:先用2和3相乘得6,再用10和3相乘得30,30加6得36。……生评价得出最简练的方法:四、规范格式,归纳方法。师:(课件演示)师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一节研究的内容:笔算乘法。师: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我们把这两个相乘的数都叫做因数,最后的得数叫做积。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想一下,12×3笔算竖式的过程和方法。五、解决问题,拓展应用。1、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师:我们刚才解决了一个问题,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请同学们列式并用竖式解答。学生独立解答,相互交流算法。2、我会填!3、竖式计算。(可选期中两栏解答)14×233×321×4423×2212×32442×24、顺口溜:(抢答)一只小鸡2条腿,10只小鸡___条腿。一只青蛙4条腿,12只青蛙___条腿。一只蜘蛛8条腿,11只蜘蛛___条腿。一只蜈蚣42条腿,2只蜈蚣___条腿。5、解决实际问题。小刚在布置房间的时候,发现桌子上应该放一瓶花,于是他到房间里选了这样4种鲜花:月季郁金香米兰百合6元参考资料,少熬夜!12元14元22元①买2束百合,应付多少元?2束米兰,3束郁金香呢?②如果搭配起来插一瓶花,你打算怎样插瓶?六、知识梳理,师生小结。(略)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一)通过复习一位数乘整百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口算的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一位数乘的口算过程。难点:理解并掌握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投影出示口算题:(用纸板覆盖,一题一题出示)10×514×2100×7130×220×334×2200×4210×3教师提问:14×2请你说一说口算过程。(学生回答10×2=20,4×2=8,20+8=28)教师追问:那么你能不能说一说140×2又是怎样口算的呢?(同座位的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然后请同学回答(把140看成14个十,先用10个十乘以2是20个十也就是200,4个十乘以2是8个十也就是80,200加上80等于280)教师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数)(二)学习新课出示例1:板书:口算14×3.想一想14×3的意义是什么?(3个14是多少)参考资料,少熬夜!根据14×3的意义,用小棒摆出来。想口算的顺序,先拿出表示10×3=30,3个十的小棒是30,再拿出表示4×3=12,3个4的小棒是12,合起来是42,30+12=42.板书:14×3=42.比较14×3与14×2两道口算的异同:(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启发进行讨论)然后请同学回答:两道题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乘以被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再乘以个位上的数,只是14乘以3,个位上的数相乘,满了十,最后一步是整十加上两位数。做一做投影出示:16×2=26×3=25×2=要求同学在练习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再把这几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几个同学直接写在小黑板上。待同学写完后集体订正。分别请同学说出口算过程。16×2:10乘以2等于20,6乘以2等于12,20加上12等于32.26×3,25×2分别请同学互相说,集体说,个人说。反复叙述口算过程。出示例2:板书:口算:140×3=请同学想一想应该怎样做,然后试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一下)做完后,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集中起来说出不同的想法:因为14×3=42,那么140×3只需在42后面添上一个0得420.把140看成14个十,14个十乘3得42个十,即420.3乘14得42,然后再在得数后面添上一个0.以上这几种算法,要给肯定,尤其第三种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做一做投影出示:130×5=380×2=150×6=每人在自己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能用几种方法说出口算过程。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十参考资料,少熬夜!整百数”,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个位上、十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1”。(三)巩固反馈1、基本练习:(投影出示)首先看完题后,想一想这里是什么意思,然后填在书上,填完后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最后集体订正。2、填空练习:(投影出示)明确题目要求后,在课本上填括号。订正时请同学说出口算过程,左面三道题,被乘数添一个0,再请同学说出结果,并说明口算过程。3、找朋友游戏。15×318×212×514×435×2220×4240×325×4310×332×326×2160×612×416×514×336×2120×4160×5240×2260×2题目卡片贴在黑板上,(或在投影上一题一题出示)答案卡片发到同学手中,当题目出示后,答案就是它的朋友。453660567088072010091096参考资料,少熬夜!52960489072424809004805204、文字叙述题。投影片出示,同学们在作业本上做。四个同学写在小黑板上,订正时用。(1)乘数是7,被乘数是12,积是多少?12×7=84(2)250的3倍是多少?250×3=750作业:看书第1页。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教学内容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数”。首先适量并有针对性的练习一些用一位数乘的不进位的乘法口算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讲授新课例1时,抓住满十进一这一难点,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获取知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真正悟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达到能准确、迅速地口算的目的。板书设计数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于没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教学重难点参考资料,少熬夜!1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2教学难点: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平行线吗?请看屏幕,这里面哪一组是平行线?课件出示:(1)提问:第②组是平行线吗?第⑤组呢?我们来看这三组平行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动态依次演示:(2)师:认识这个四边形吗?2、点明课题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平行四边形的意义(1)提供感性材料师:生活中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吗?在哪见过,能给大家说一说吗?①学生尝试举例。②教师课件出示生活中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实例。a.引导学生找一找、说一说课件实例中的平行四边形。b.课件呈现:上面的各图中都有平行四边形。(2)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①师:我们把刚才找到的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来观察一下,结合我们对平行四边形初步的认识,谁能说一说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预设:对边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4)巩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平行四边形什么样?想好了吗?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一个是平行四边形?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1)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可以用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边的特点时素材为例)刚才同学们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的特点时用到了平行线的性质。这条垂直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语言: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的一条高。垂足所在的边就是底。(2)还以这条边为底,还能再画一条高吗?可以作多少条高?这些高长度相等吗?为什么?(3)练习:(课件出示)①这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吗?为什么?②从这点怎样作平行四边形的高吗?4、认识梯形的特征。(1)感知梯形。①你在生活中见过梯形吗?让学生先说一说。②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实物图片,找一找哪儿有梯形?课件出示后随着学生的回答逐步隐去情境图,抽象出梯形几何图形。(2)探究梯形的特征。刚才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这么多的梯形,梯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教师:你发现梯形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与学生一同归纳并板书。预设:是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教师:哪些图形不具备这样的特征?为什么?预设:第二组中的第3个和第5个图形不具备梯形的特征,第3个图形没有一组对比平行,第5个图形不是四边形。⑤归纳总结梯形的概念。教师:看来同学们对梯形的认识很深刻,你能用一句比较简练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梯形吗?学生: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5、认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1)介绍梯形的底和腰。教师:你知道四条边在梯形中叫什么吗?学生: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叫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梯形的腰。(2)介绍梯形的高。教师:什么是梯形的高?学生:从上底的一个点出发向下底作一条垂线,这条垂线段叫做梯形的高。教师:梯形有多少条高?学生:梯形的高有无数条,只要夹在两条平行线之间,也就是两底之间的垂线段,都是梯形的高。(三)内化理解,沟通联系教师:刚才我们对梯形有了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认识。现在我们来打开学具袋,找出梯形。没有,那我们就利用这些平面图形制作一个梯形吧。参考资料,少熬夜!要求:每个图形只沿直线剪一下,使之变成梯形。四人一组,合作完成。1、内化理解。(1)用长方形剪出直角梯形。教师:谁是用长方形材料剪的?你是怎么剪的?学生汇报。预设:看看他剪的梯形有什么特点?教师: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在剪裁的过程中,你发现哪几个图形在剪裁的方法上与长方形有共同之处?同样是四边形为什么任意四边形的裁剪方法不同?小结: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都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所以只需要
本文标题: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337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