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初中三顾茅庐获奖教学设计精编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初中三顾茅庐获奖教学设计精编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中三顾茅庐获奖教学设计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初中三顾茅庐获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课前准备:教师: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直接板书“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二、作家作品简介三、导读1、一读——大声朗读。导读题:刘备那一点吸引了孔明?打动了孔明的心?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理解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流畅、准确。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参考资料,少熬夜!3、对学生的各种表述,教师不作点评,待学生充分表述个人的读后感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刚才的信息进行处理。4、虽然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声音,看谁能够用一个词概括。(诚心诚意)5、深入学习课文——默读。(1)诸葛亮作为当今大贤,人人都渴望得到这样的大贤。也就是说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肯定有不少的人诚心诚意的邀请过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一直都没有出山。这就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是与众不同的。那么,刘备的诚心到底有何不同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2)学生默读课文,课件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同时出示两个服务性的导读题:刘备用了那些方法使诸葛亮相信自己是诚心诚意的?诸葛亮又是如何得知刘备的诚心诚意是可信的?教师设计的这两个问题,很有特色。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上具有交叉点,而学生在展开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其思维又是多向、_的,只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才能立体的认识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及其特点。6、小组交流。经过刚才充分的默读思考,每个学生都会产生强烈的交流_,此时的小组交流,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但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下几点:(1)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不要围绕某个小问题争论不休;(2)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学会从同学的嘴里获取信息。这是课堂立体结构的进一步拓展,也是由个体学习过渡到小集体学习,个体智慧在谋求集体智慧的主体发展。小组学习,可以达到求同的目的,但是,小组学习绝不是为求同而合作学习,而恰恰是利用他人的智慧和成果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促进个体发展。7、全班交流。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后,这里的全班交流,不能停留在前面两个层次上,否则就不能获得个体有效的发展。这里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点拨学生不太到位的模糊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1)引导学生把自己表述的内容概括成一个词语,并在黑板上恰当的位置板书出来,做到说要到点;(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原句,有感情的朗读参考资料,少熬夜!好,做到读要到味。8、引导学生整理板书。集体的智慧汇聚在一起,加以整理,自然形成立体的认识结果。刘备的诚心:(1)轻叩柴门——真心;(2)巧妙利用天气——用心;(3)不达目的不罢休——恒心;(4)斥责张飞——齐心;(5)下拜谒见——尊心。诸葛亮的妙计:(1)利用书童作耳目——观察;(2)故意回避——试探;(3)聊天——面试。刘备懂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以自己的真心和诚心打动诸葛亮的心,诸葛亮也以自己的妙计考察了刘备的诚心。9、学了三顾茅庐,将来你做了老总,去招聘人才,对你会有何帮助?跳出语文,联系学生生活,活学活用。真正实践了把语文学习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和发展之路上。四、结课出示教师的对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给学生以文学的熏陶,知道一种新的读后感的写作形式。刘备三顾茅庐喜得孔明如虎添翼创大业诸葛卧龙出山幸会明主大展宏图扬美名五、作业初中三顾茅庐获奖教学设计2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与片头画面,为学生创设意境,再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奠定坚实的基础。二、精读感悟,体会诚意1、师:刘备带着两个义弟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但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诸葛亮的面。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前往隆中,这次终于成功了。刘备是凭什么打动了诸葛亮?(主要引导学生说出刘备是凭他的“诚心诚意”来打动诸葛亮的,红笔板书:诚心诚意)2、师:那么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这还需要我们去细细的体会。现在就让我们再次用心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语句体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参考资料,少熬夜!提示:可以边读课文边用笔划出相关句子,把你深有感触的词语圈出来,在边上写写你的感受,这就叫不动笔墨不读书。(1)出示: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师:刘备和张飞是什么关系?师:刘备为什么要责备张飞?(刘备责备张飞是因为怕张飞的鲁莽误了他的大事)师: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批评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有诚心)。师:该怎样读好这两个人的对话呢?谁来做一次“猛张飞”?你说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生气、讨厌、怎么搞的,又要去请?)师:“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呀!刘备怎么说的?(齐读)师:让我们配上表情、动作分角色朗读对话。(男生读张飞,女生读刘备)师:张飞和刘备对待诸葛亮的态度截然不同。这一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文中还有什么地方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呢?(二)到隆中,耐心等候。出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分析:生: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师:半里是多少米?(250米)“半里多路”就是三百米左右。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跟前呢?生: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师:刘备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这说明他——(他把诸葛亮当成了自己的老师。)师: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刘备的诚心诚意?生:“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刘备“轻轻”敲门说明他怕惊醒诸葛亮,对他尊重、诚心。师:噢,抓住了“轻轻”,连敲门声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惊醒了诸葛亮。还有哪些地方?生:“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参考资料,少熬夜!的台阶下侍侯。”师: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生:刘备怕他俩打扰诸葛亮,怕张飞闹堂……师:是啊,刘备是怎样“恭恭敬敬”的?谁来表演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生:一生表演(低头弯腰,双手抱拳)师: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这样才能体现对人的虔诚和恭敬。师:看看书上刘备站了多久,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还有一个时间,半晌是多长时间?“半天”起码也得一个小时,同学们想象一下,刘备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两个时辰……刘备是什么人?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们年龄吗?……一位47岁的首领,对着一位27岁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个站一个还躺着。哎呀,了不起啊!生:还有这里也能体现出刘备的诚心诚意。“刘备站在台阶下等候。”封建社会是分等级的。大臣参见皇上的时候是站在阶下,而此时,刘备是首领,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民,刘备却站在阶下,可见他诚意。读读看,看谁能读出刘备的诚心诚意,谁就是小刘备。生齐读:“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才悠然醒来。……”转折师:刘备轻轻敲门轻轻地进去,恭恭敬敬地等,等啊等啊,诸葛亮翻了个身,又等啊等啊,等了半晌,才悠然醒来,刘备先前等得那样耐心,这时刘备怎样?刘备为何那么“快步”?生:刘备想见诸葛亮。生:刘备见诸葛亮醒来很兴奋,想马上进去和他讨论国家大事。师:谁能用一个成语形容他此刻的心情?(迫不及待)(三)见面后,茅塞顿开。师:噢,刘备真是求贤若渴,那诸葛亮到底值不值得刘备这样“诚心诚意”地去请呢?读读最后两节。生:读最后两节。师:刘备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诸葛亮,想要听他的高见,诸葛亮有何高见?(生回答)之后播放ppt师:(出示图片)当时曹操在北,孙权在南,诸葛亮要刘备先拿下荆州为家,再夺取西川建立基业,和曹操、孙权形成三分天下之势,最后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隆中决参考资料,少熬夜!策”。师:刘备没见到诸葛亮前,他对天下形势是怎样的一种感觉?现在呢?出示句子: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师:“茅塞顿开”是什么意思?师:这句话作者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了什么?这就叫(板书:拔云见日)生齐读这句话。师:作者这样描写刘备当时的心理,对表现诸葛亮起到了什么作用?(板书:雄才大略)师: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师引读——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你读了有何体会,刘备为何“三顾茅庐”你看出来了吗?生:他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水一样,这叫什么成语?(如鱼得水)师:噢,我刘备是条再大的鱼,没有水又有何用啊!你读过《三国演义》吗?诸葛亮帮刘打过哪些仗?(出示幻灯片)“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师: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败夏侯淳,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草船借剑的成功;巧设空城计等故事都证实诸葛亮确实是一位旷世奇才,他——(学生接一些成语)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夸诸葛亮)诸葛亮辅助刘备“实现统一中原”的目标,竭尽全力,最后战死疆场,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对刘备有多么重要,再读读这句话。师:(延伸)刘备“三顾茅庐”靠他的诚心诚意请出了诸葛亮。“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是三国的故事,那今天我们学了这故事又有何作用呢?生:待人诚恳,谦虚生:不要摆架子生:对人要尊重……师: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板书:尊重人才礼贤下士)师:课文有一处秀丽的环境描写,你找到了吗?请看刘备在前往隆中的路上所看到的风景。出示:(生读)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参考资料,少熬夜!这里又有一句——(生接:比喻句)师:把什么比作什么?师: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师: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师小结: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师:隆中美不美?师: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美?生:交流(交流时教师把握:写了哪几个景物?它们各有那些特点?)师小结:山冈蜿蜒、松林疏疏朗朗,溪流清澈、竹林青翠,这些景象与隐居其中的诸葛亮的品格多么协调啊!因为诸葛亮为人刚毅,执法严明,敢于抗争,从不苟且,正直无私,正好与山冈、松柏、清流、翠竹相媲美;尤其是将山冈的蜿蜒起伏比喻为宛如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又和“卧龙先生”扣合,暗示了诸葛亮的非凡才略。这在写作上叫——(环境烘托)让我们美美地再读这一段文字。生读,读出美感。(配上画面)师:我们也来写一处景色!出示:课后练习:认真读读课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师:你最想写哪一处景色?
本文标题:初中三顾茅庐获奖教学设计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838090 .html